"長壽老人克子孫"?背後的原因有沒有依據,聽聽過來人的說法

編輯:金子

定稿:小小蘇

古代有一個陋習,如果老人到了到六十還活在世上,就要把他放在墳墓中等死,兒子每天給老人送飯,送一次飯添一塊磚,直到把墓穴完全封死。

那時的人們認為,老人勞動力低下,每天還要跟年輕人搶糧食吃,所以選擇把老人送進墳墓,除了可以節約糧食,還能節省家裡的位置。

如今也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長壽老人克子孫,家中如果有年紀太大的老人,就會影響到子子孫孫的"氣運",這種說法看似迷信,實則揭露人性。

老人長壽克子孫?

有人認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年紀大了就像孩子一樣,需要人照顧,也能給家人帶來歡樂,如果家中有個接近百歲的老人,旁人會說一定是祖上積德了。

我國也有一些村莊,裡面的老人大多數都超過了一百歲,那裡的老人可以看到曾孫那一代,一家子好幾輩人別提多熱鬧了,不過也有一些人的想法截然不同,他們認為,老人長壽克子孫。

同事小琴有一個長壽的太奶奶,太奶奶沒幾年就要一百歲了,太奶奶很長壽,不過太爺爺卻很早就去世了。太奶奶的姐妹們都沒有這麼長壽,在早些年也都先後離世了,太奶奶如今沒什麼親戚,也沒什麼朋友,只有一些後輩可以與她作伴兒。

好在老太太沒什麼疾病,身體非常健康,一直也沒給子女帶來負擔,不過小琴在提起自己的太奶奶時,總是陰陽怪氣的,話語中透露著不滿。

一問才知道,原來小琴的媽媽在生小琴之前就懷孕過一次,不過卻意外流產了,小琴的媽媽把這次意外歸因於太奶奶身上,認為是太奶奶活的時間太長,搶走了子孫的氣運。

在本案例中:老人長壽是子孫的福氣

老人長壽說明這一家人的生活習慣比較好,而且家庭氛圍也比較溫馨,讓老人舒心養老,所以才會長壽,而且家中有一個老人可以給子孫講講家族過去的故事,每個老人都是一本故事書。

對於小琴媽媽把孩子流產歸因於太奶奶這件事,外人不好多做評價,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懷孕流產跟長壽老人沒有一點關係,這是絲毫沒有科學依據的。

給家長的建議:

長壽老人克子孫這種說法主要是有人把生活中的意外和不如意全部讓老人"背黑鍋"罷了,有這種想法的人迷信都談不上,完全是對家中老人有偏見,所以我們不能聽信這種說法,更不要教壞子女,說不定百年以後成為長壽老人的就是你自己。

寶媽知識小time:家有長壽老人應該注意什麼

1.健康的飲食習慣

老一輩人都是經歷過窮苦生活的,有些老人的家鄉還鬧過饑荒,以前過年才能吃上肉,所以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就對肉食更加偏愛。

實際上,長壽的秘訣就是飲食均衡,每頓飯做到葷素搭配,不要吃太多油炸食品,每天要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蛋白質,這樣老人才能有一個好身體,減小子女的負擔。

2.多帶老人進行鍛鍊

管住嘴,邁開腿這句話不僅對於想減肥的人有效,對於長壽老人來說照樣管用,只有經常帶老人進行身體鍛鍊,才會讓老人身體中的鈣元素充分吸收,骨骼也會更加硬朗,在陪伴老人鍛鍊的過程中,老人會感受到後輩對自己的關愛和在乎,心情也會更加舒暢。

3. 多跟老人溝通

有些老人生活的年代,還要靠車馬送信來傳遞消息,如今一部手機就能解決吃穿住行。子女可以多與家中的老人聊天,帶老人瞭解科技的進步和新鮮的事物,縮小老人和子孫之間的代溝。

溫馨寄語:

烏鴉都知道反哺,作為中華兒女哪有不贍養老人的道理,雖然我們這一代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不過誰都有成為老人的那一天,你怎麼對待自己的父母,你的孩子也會怎麼對待你,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每日一問:你是怎樣看待長壽老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