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為什麼蘇聯一直對日本保持中立?決策失誤留下大患?

日本的“北進論”和“南進論”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逐漸像許多歐洲強國一樣走向了擴張之路。對於日本來說,它的國土面積狹小,若要成為真正的強國,必定需要更為廣闊的國土。無論是甲午戰爭,還是後來的日俄戰爭,日本的對手都是體量巨大的帝國,以當時日本的國力來看,實際上是沒有必勝的把握。不過當時的日本敢於冒險,他們賭上了了自己國運,最終獲得了勝利,因而日本迅速成為當時的世界強國。

20世紀30年代,由於經濟危機的緣故,日本國內矛盾激化。對於當時的日本政府來說,是否對外進行戰爭一直都是有爭議的。因為日本國內當時也有主和派,並且這些人還是當權者。無奈日本有一大批不受控制的軍人,他們發動了戰爭,迅速的吞併了東北三省。由於日本吞併東三省異常順利,並且代價很小,收穫巨大,從而讓日本國內的主戰派佔據了主導位置。

二戰時期,為什麼蘇聯一直對日本保持中立?決策失誤留下大患?

在解決到底要不要打的問題以後,日本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到底應該打誰。對於日本來說,當時主要有兩種主張,一種是陸軍的“北進論”,另外一種則是海軍的“南進論”。所謂的“北進論”就是把蘇聯當做自己第一號假想敵,其次便是英國、美國等國,日本應該集中自己所有的力量,以中國大陸為基地實施“北進”戰略,迫使蘇聯屈服。消除北方蘇聯的威脅以後,日本再向太平洋地區擴張。“南進論”則正好相反,他們認為日本的首要敵人是英國、美國,其次才是蘇聯。他們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把英國、美國等勢力從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驅逐出去。

持“北進論”的是日本陸軍,而持“南進論”的則是日本海軍,這兩種意見無法迫使對方屈服。於是乎日本便出現了一種極為尷尬的局面,陸軍、海軍各自根據自己的目標提出了龐大的擴軍計劃。1936年8月7日,日本廣田內閣召開五相會議,將這兩種主張結合起來,制定了“北南並進論”的新國策。這意味著日本既要把蘇聯當做敵人,同時也要將英美勢力驅逐出去。不得不“佩服”當時日本人的勇氣,真的是敢於和世界為敵(自己不作死就不會死)。

二戰時期,為什麼蘇聯一直對日本保持中立?決策失誤留下大患?

從積極“北進”到積極“南進”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七七事變,開始進行全面侵華戰爭。雖然日本國力強大,但是戰爭進行得並不順利,日本可以說已經陷入戰爭的泥潭,因為他發現自己並不能輕而易舉的消滅抵抗力量。

當然,這個時候的蘇聯也沒有閒著。蘇聯做了兩手準備。首先,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蘇聯就積極支持我們。1937年,雙方簽署《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以及《關於利用蘇聯貸款、具體提供軍事技術、彈藥和裝備的協議》。此後,蘇聯的飛機、大炮、機槍等武器裝備開始源源不斷的運往中國。根據統計,從1937年10月到1941年,中國向蘇聯購買飛機1235架,大炮1.6萬門,汽車和拖拉機1850輛,各式機槍1.8萬挺。當時我們沒有多少飛行員,因而蘇聯直接支援了700多名飛行員參戰。蘇聯這麼做的確非常高明,它通過支持我們抗戰,從而使得日本不得不把大量兵力放在中國戰場。其次,蘇聯開始在遠東構建軍事要塞,並且抽調了大量兵力。當時,蘇聯在遠東的兵力達到了11個師,其中騎兵2個師,戰車600多輛,飛機500多架,軍艦14艘,總計23萬人。

二戰時期,為什麼蘇聯一直對日本保持中立?決策失誤留下大患?

對於蘇聯人的所作所為,日本人這個時候肯定惱羞成怒,所以他們還在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積極進攻蘇聯。1938年7月的張鼓峰事件和1939年5月的諾門坎事件,日本兩次進攻蘇聯。特別是諾門坎,日本對蘇聯作戰損失極為慘重,這使得日本人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蘇聯軍事力量非常強大,日本需要改變自己的策略。

當然這個時候還發生了幾件大事,使得日本改變自己之前的方針。眾所周知,日本和德國在二戰期間結為盟友,所以日本是希望德國能夠幫助自己的。對於蘇聯來說,如果日本和德國能夠密切合作,從東西方向同時進攻蘇聯,那麼蘇聯將面臨兩線作戰的局面,形勢將會非常危急。不過德國考慮到自己的利益,拒絕了日本的要求。特別是1939年德國和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使得德國失去了日本的信任。這種情況下,日本不得不放棄北進戰略。

二戰時期,為什麼蘇聯一直對日本保持中立?決策失誤留下大患?

共同的利益使得蘇聯和日本締結合約。

二戰爆發以後,德國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先後佔領大部分歐洲國家,甚至開始轟炸英國。這種情況下,日本國內一些人便想要趁著有利的世界局勢,積極推進自己的南進戰略。因為此時的日本形勢非常艱難,為了獲得戰略資源,以戰養戰,它不得不進軍東南亞。所以日本希望和蘇聯保持和平,從而穩定自己的北方,以便日本能夠集中力量保證“南進”的順利進行。此時的蘇聯也好不到哪去,德國的下一個目標極有可能是蘇聯,這種情況下蘇聯是非常希望和日本改善關係,以便確保自己遠東地區的安全。雙方一拍即合,在1941年4月13日簽訂《蘇日中立條約》。這項條約在當時的情況看來是有利於雙方的。

二戰時期,為什麼蘇聯一直對日本保持中立?決策失誤留下大患?

為了進行自己的“南進”戰略,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英國對日宣戰。對於蘇聯來說,這是最好的消息。

對於美國和英國而言,他們自然想要拉著蘇聯一起對付日本。因為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是擁有巨大優勢的,美國、英國可以說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日軍掌握了當時太平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不過斯大林還是非常理智的,他充分認識到自己實力的不足。

如果蘇聯對日宣戰,那就不得不進行一場真正的、大規模的戰爭。這可不是比利時或者希臘式的宣戰,蘇聯政府必須仔細衡量自己的能力。

二戰時期,為什麼蘇聯一直對日本保持中立?決策失誤留下大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