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與蘇綽改革:因地制宜雜糅胡漢,十年隱忍終成帝王之基業

一、宇文泰與蘇綽的“六條詔書”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宇文泰也是如此。亂世之下,光有武力之盛,那麼不過是赫連勃勃之流,政權興亡,只是一瞬。所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要漢化改革,卻又矯枉過正,吸收了魏晉以來“看重門第”的糟粕。而孝文帝之後,北魏君主以及胡太后又驕奢淫逸,導致六鎮不滿,最終釀成大亂,毀了北魏江山。

作為西魏的實際掌權者,太師宇文泰苦思治國改革之道。這一思考,就讓宇文泰與南北朝時期大部分梟雄有了本質的區別。而幫助宇文泰實行改革的人,叫蘇綽。蘇綽出身關中士族大姓,京兆蘇氏,曹魏以來世代兩千石。蘇綽的堂兄蘇亮也富有才華,二人合稱“二蘇”。蘇綽最初被宇文泰徵召為行臺郎中,但是一年多了,也沒有引起宇文泰的注意。一次,宇文泰問僕射周惠達治國的問題,周惠達卻回答不上來。周惠達與蘇綽堂兄蘇亮當年都曾受南齊末代皇族、北魏齊王蕭寶寅的幕府徵召,後又一起投入賀拔嶽、宇文泰的帳下,因此周惠達跟蘇家關係很好。於是,周惠達出門後,就將宇文泰的問題講予蘇綽。蘇綽分析後給出瞭解答。

第二天,周惠達將蘇綽之答講予宇文泰聽,並稱贊蘇綽又輔佐君王成就大業的才能。宇文泰開始留意蘇綽,並將他提拔為著作郎。一次,宇文泰與百官一起去昆明池捕魚,路過漢代傳下來的倉池的時候,回頭詢問身邊的人關於倉池的典故,卻無一人能答上來。宇文泰急召蘇綽,蘇綽來了後對答如流。兩人接著聊起了天地造化、歷代興亡。二人就這樣一路騎著馬並肩慢行,越聊越投機,到了昆明池宇文泰竟忘了捕魚就回到了長安。之後又與蘇綽交談了一夜,直至天亮。後來宇文泰對周惠達稱讚道:”蘇綽真乃奇士也!”隨即任命蘇綽為大行臺左丞,參與機要。

宇文泰與蘇綽改革:因地制宜雜糅胡漢,十年隱忍終成帝王之基業

蘇綽

然而宇文泰與蘇綽密談的這一夜,卻被矯揉造作成了中國網絡的一大謠言,即所謂的“蘇綽定律”。不知道是哪位網絡大神,居然說《北史》上記載宇文泰與蘇綽密談內容如下:

宇文泰問:國何以立?

蘇綽答:具官。

宇文泰問:如何具官?

蘇綽答:用貪官,反貪官。

宇文泰問:為什麼要用貪官?

蘇綽答:讓別人為你賣命,就必須給人家好處。給他們以權,叫他用手中的權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處了嗎?

宇文泰問:貪官用我給的權得到了好處,又會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蘇綽答:因為他能得到好處是因為你給的權,所以,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就必須維護你的權。那麼,你的統治不就牢固了嗎。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沒有貪官維護你的政權,那麼你還怎麼鞏固統治?

宇文泰接著問:既然用了貪官,為什麼還要反呢?

蘇綽答:這就是權術的精髓所在。要用貪官,就必須反貪官。只有這樣才能欺騙民眾,才能鞏固政權。

遍尋《北周書》、《北史》中記載蘇綽事蹟的篇章,是絕對沒有此記載的。史載蘇綽“操履清白,謙挹自居,平生謙退,敦尚儉約”,深受傳統儒家教育,怎麼可能提出如此齷齪無稽之談呢?這種謠言的誕生,反映了網絡“厚黑學”的大行其道,也反映出一些人沒有真本事卻妄圖以耍小聰明投機取巧的心理。泱泱華夏數千載,確實有人靠厚黑懲一時之能,但靠這種“耍小聰明”式的厚黑學想要開創盛世,是不可能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自古以來,立國者都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步一個腳印,才會有大治天下。如果什麼事都往“厚黑學”上靠攏,華夏文明怎麼可能延綿長久,傳至今日呢?立國者,以能力為根本。“蘇綽定律”這種荒謬之言,不光是對宇文泰和蘇綽的侮辱,同時也是對中華文明的侮辱。編造這樣謠言的人,用心實在險惡。

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蘇綽改革。當時的西魏只佔有關中、隴西一隅,自漢代以來關中土地日益貧瘠,不復西周、秦漢時期千里沃土、民殷國富之景。而在文化上,關中雖有京兆杜氏、隴西李氏、弘農楊氏等大族,但是跟關東士族已經有了較大差距。東魏佔有富裕的華北平原、鹽池海岸,還有關東士族的鼎力支持,自詡正統,無論文化還是武功,都看不起西魏,視之為荒蠻。為了改變這種現象,蘇綽全方位籌劃了富國強兵的方略,減冗官,置屯田。西魏文帝大統七年(541年),蘇綽起草了著名的“六條詔書”:

第一,“先治心”。官員治理百姓,要治心。心不淨則見理不明。全民皆要修身養性,培養高尚的品德。為官者要公正,做君主的要以身作則。

第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民慈愛。教之以仁順,使民和睦。教之以禮義,使民敬讓。

第三,“盡地利”。即勸課農桑。封建王朝以農業為根本,政府在春耕、夏種、秋收時,不可大興徭役,以免耽誤了農時。另對缺乏勞動力和牛的民戶,要給予補助。此外還要教民種桑、植果、種菜蔬,養雞養豬,鄉間遊手好閒者要加以懲罰。

第四,“擢賢良”。此條蘇綽特意強調,擢拔賢良要“不限資蔭,惟在得人”。堅決杜絕北魏孝文帝改革以來的“州郡大吏,但取門資,多不擇賢良;末曹小吏,惟試刀筆,並不問志行”的現象。蘇綽猶如當年反對孝文帝的李衝一樣,二人均出身名門,卻反對擇人看重門第的敝政。同時,蘇綽主張先志、行,後材、藝。志行,就是德。材、藝,就是才能。有才之人應先有德,否則“有材藝而以奸偽為本者”,就是害了百姓。同時裁撤冗官。

第五,“恤獄訟”。蘇綽認為所有案件要秉公辦理,疑罪從輕,實罪重罰。

第五,“均賦役”。徵稅多少要考慮具體百姓的經濟狀況,富則多徵,窮則少徵,“不捨豪強而徵貧弱,不縱奸巧而困愚拙”。

這六條詔書,可謂是蘇綽根據西魏實際情況制定的治國正道。相比謠言“蘇綽定律”,前者是大智慧,後者是小聰明。而六條詔書的第四條,即不問門第,論德和才,並不是一味排斥打壓高門士族。而關隴士族勢微,宇文泰為代表的六鎮武川軍人本身又是“唯門第論”的反抗者,所以二者也不會反對蘇綽的改革。蘇綽為西魏鞠躬盡瘁,於大統十二年(546年)憂勞成疾而去世,年四十九。宇文泰聽說後痛苦不止,親自撰寫悼文。

蘇綽死後,延續蘇綽改革的是盧辯。盧辯,是北魏太常丞盧靖之子。出自關東高門士族范陽盧氏,是永嘉之亂後留在中原故土的頂級士族。北魏孝武帝西入關中投奔宇文泰的時候,盧辯本在鄴城任太學博士,得知武帝入關,匹馬跟隨至關中。後來西魏的典章制度多出自他手。宇文泰本讓蘇綽仿《周禮》制定六官制度,蘇綽死後,就由盧辨繼續完成。六官指的是西周時期,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同時,將原“品級”改為“命”,命原指周王在賜諸侯爵位詔書時候的賜命數,命越高等級越高。所以,一品改叫九命。

宇文泰與蘇綽改革:因地制宜雜糅胡漢,十年隱忍終成帝王之基業

盧辯

這種改革,看似毫無意義,實則是有一定作用的。在漢人心中,禮儀教化源自西周。所以,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託古改制,“古”指的都是西周。比如晉初的復五等爵。又如後來的武則天建“武周”,不僅國號是周,連官名也更改如周制。秦朝以及漢初,三公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這些都是秦漢制度,但是自漢中期以來,漸漸地官名中又有了司徒、司空、司馬這些周制官名,都可以看出周禮在人們心中的分量。而西周起自西岐,成於鎬京,正是如今西魏國都長安所在的關中之地。恢復周禮,可以區別於蕭梁、高齊,顯示自身正統。同時,宇文泰又可以藉助官制改革,對官員重新洗牌,實施蘇綽去冗官的政策。西魏這次託古改制,延續時間很短。宇文泰子孫以及後來的隋朝又全面恢復魏晉制度,但在宇文泰時期確實對西魏政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再說府兵制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簡單提到過府兵制。府兵制起自西魏大統年間,崩壞於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前後兩百年。由於西魏時期相關資料甚少,所以很多學者都是根據唐代府兵制反推西魏宇文泰時期的府兵制,這也是歷代對府兵制爭議不斷的原因。其實府兵制前後二百年間,幾經變化,宇文泰時期的府兵制與後世唐朝時期的府兵制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府兵制,是伴隨著蘇綽改革展開的,是富國強兵政策中的一環。西魏草創初期,軍隊大致由三股勢力構成,第一股就是宇文泰接收的賀拔嶽軍團。第二股是宇文泰打敗侯莫陳悅後受降的侯莫陳悅軍團。而這兩股軍團都是當年跟隨爾朱天光入關平亂的爾朱氏軍隊。第三股則是曾經跟隨孝武帝西入關中的禁衛軍。三股勢力合流後,西魏軍大約軍力十萬左右。但是自從與東魏高歡五次大戰後,尤其是第四次的邙山大戰,西魏軍慘敗,折損數萬,幾乎動搖國本。要不是東魏內部扯皮,高歡沒有接受封子繪、陳元康和侯景的建議揮師西進,西魏恐怕當時就被滅了。因此,不改革兵制,西魏就極其危險了。

於是,宇文泰仿照鮮卑舊制,將西魏軍隊分為八部,各部設柱國大將軍。這個柱國大將軍,本是當年北魏孝莊帝任命爾朱榮的職位,爾朱榮之後再無他任,此時再度設立。首批先後任柱國大將軍的,共八人,即宇文泰,廣陵王元欣,李弼(隋末瓦崗李密曾祖父),李虎(李淵祖父),獨孤信(楊堅岳父,李淵外祖父),趙貴,於謹,侯莫陳崇。其中廣陵王元欣是宗室代表,不領軍,宇文泰任總百揆,督中外諸軍。因此實際上是六柱國,也暗含西周天子六軍之制。每個柱國大將軍下設兩個大將軍,首批先後擔任十二大將軍的是廣平王元贊、淮安王元育、齊王元廓、侯莫陳順、宇文導、達奚武、李遠、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隋文帝楊堅之父)、王雄。這就是有名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之後,又有很多人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將軍,但是威望名氣都在這初期的二十人之下。每個大將軍又領兩個開府將軍,開府將軍獨領一軍。因此,西魏實際上是二十四軍。而每個軍下又下轄若干個府,直接管理府兵,全國的府大致一百個左右。

從八柱國二十四大將軍中就可以看出,這些軍隊高層既有皇族,也有關隴豪族,也有宇文泰等六鎮軍人。可以說,府兵制的創立,是宇文泰雜糅胡漢、凝聚關隴人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的開始。府兵制同時也是緊緊圍繞蘇綽改革構建的,最終的目的,是打破“鮮卑人為兵、漢人務農”的傳統,“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將漢人加入軍隊補充軍力,從而形成一個胡漢一體的關隴軍事集團。

宇文泰與蘇綽改革:因地制宜雜糅胡漢,十年隱忍終成帝王之基業

府兵

而一直以來,人們對於府兵制有著很深的誤解,甚至以唐朝時期府兵制崩潰反推,說募兵制才是職業軍人,而府兵制是農民兵。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

首先,府兵,是精兵化政策下的職業軍人。當府兵,必須是才智力氣出眾之人,而一旦選上府兵,則本該繳納的賦稅錢糧、勞役都隨之免除。府兵雖然是農閒時期操練陣法,但是這些府兵實際上都是小地主。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唐初,初唐的府兵仍以關隴子弟、殷實富家子優先,府兵的武器比如戰馬、戰刀、戰袍都要自備,官府只統一發放盔甲、弓箭等基本裝備。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很多描述初唐的文學作品中,經常有“忽然陣中殺出一位白袍小將”的描述(比如薛仁貴),因為裝備大部分是自備的,你想穿的多拉風都行。所以,如果你只是普通農民,是很難支撐起當府兵的開銷的。而農忙時,府兵也不親自耕種,而是交給自己的長工、佃戶。所以,府兵是靠幾人供養才得一人的精英士兵。正是如此,西魏至初唐的府兵才能所向披靡,唐初先後消滅了東突厥、西突厥、百濟、高句麗、高昌、薛延陀、吐谷渾,傲視東方。

其次,唐朝府兵崩潰一大原因是均田制被破壞和國土面積的增大。府兵都是另編軍籍的,但是府兵並不是北魏六鎮那種世襲軍戶,也不是後世元明時期的衛所士兵。前面說了,府兵是靠自家佃戶供養的,因此府兵必須有自己的田。所以,宇文泰和蘇綽為府兵制度配套了均田法和輸籍法。均田法,防止了土地兼併,保證了府兵賴以生存的根本。而輸籍法,解放了地方豪族私藏的人口,將之納入中央,保證了府兵的來源。所以,府兵雖另立軍籍管理,但待遇優厚,並且可以隨時退出軍籍,變為民籍。同時,府兵要輪換各地,輪換的間歇期就可以回家休息。所以,這個政策在國土尚且狹小的西魏時期,是極其優厚的政策。但是到了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國土空前擴大,府兵輪換一次可能就要跨越萬里,府兵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而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均田制也被破壞,這動搖了府兵賴以維繼的根本。因此這些小地主不願再當兵,導致府兵兵員嚴重不足。而當年的關隴集團早已隨著一統全國而分崩離析,所以府兵制逐漸被淘汰了,取之以募兵制。所以,府兵制的崩潰不是宇文泰當初建立的制度不好,相反,府兵制當初是極其適合西魏局勢的兵制。

最後,府兵制的創建,給了百姓以榮譽和新的晉升渠道。軍人之前被鮮卑人壟斷,而文人入仕又被世家大族掌握,普通百姓只能務農。而府兵制創建後,使得漢人百姓也有了憑軍功晉升的機會。但宇文泰還是考慮到了鮮卑貴族的情緒,到了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全面啟用鮮卑舊姓,西魏皇室也將元氏重新改為拓跋氏。當初北魏建國時,統一了三十六個小國,九十九個大姓。這些姓氏後來都失傳了,宇文泰將這些姓氏重新拾起,賜予西魏地位高的將領三十六國的姓氏,地位稍低的賜九十九姓。而每個將軍的部下都跟隨主將的姓氏。比如楊忠賜姓普六茹氏,李虎後人改姓大野氏。這種改制實際意義不大,只是進一步雜糅胡漢而已。所以在其子孫以及後世隋朝初期,胡姓又都改回了漢姓。

三、府兵制的初檢驗:南進東守策略

一支軍隊,百戰才成鋼。如果在還未編練完成的時候貿然作戰,很可能功虧一簣。所以,我們看到,宇文泰在實行府兵制後,出戰愈發謹慎,高歡圍攻玉壁韋孝寬,高澄圍攻潁川王思政,宇文泰都沒有實行有效救援。而高洋登基後,宇文泰率軍恫嚇高洋,結果自己反被高洋的晉陽霸府軍嚇退。南朝爆發侯景之亂後,恰逢初代府兵編練完成,於是宇文泰定下了“南進東守”的策略,趁機奪取南朝土地,同時也是檢驗新編府兵的戰鬥力。

大統十六年(550年),宇文泰命楊忠都督三荊十五州諸軍事,在安陸大敗柳仲禮。這一戰,楊忠精選兩千騎兵,口銜木棍夜襲梁軍,一舉將柳仲禮、柳子禮兄弟擒獲,攻佔了安陸、漢水以東大片土地。逼得當時還是南梁湘東王的蕭繹送人質求和,約定兩國以安陸為界。

當初侯景軍逼近江陵,湘東王蕭繹為求西魏援助,命令梁、秦二州刺史宜豐侯蕭循將南鄭割讓給西魏。蕭循不肯,於是宇文泰於西魏廢帝元年(552年),派遣大將軍達奚武率軍三萬攻陷南梁南鄭、漢中等劍南之地。當時南梁武陵王蕭紀坐鎮蜀中,派楊乾運率蜀兵救援南鄭,結果一戰被達奚武擊敗。達奚武將斬獲的首級放在南鄭城下,刺激之下蕭循出戰,被達奚武打的全軍覆沒,參軍劉璠被俘虜。蕭循無奈開城投降。

又過了一年,坐鎮蜀地的武陵王蕭紀和坐鎮荊州和江左的湘東王蕭繹兄弟火併。湘東王蕭繹向西魏求救。宇文泰興奮的說:“奪取蜀地,治服梁朝,在此一舉!”當時諸將犯難,唯有宇文泰外甥尉遲迥認為可以打下蜀地。於是尉遲迥為帥,率六軍甲士一萬二千人,騎兵一萬,突襲蜀地。蜀中大將楊乾運秘密投降西魏,使得西魏軍兵不血刃拿下了劍閣天險和涪水,包圍成都。武陵王蕭紀被蕭繹殺死後,被包圍了五十餘天的成都投降,西魏盡取蜀地。

消滅了弟弟後,湘東王蕭繹登基稱帝,是為梁元帝。梁元帝看不起西魏,採取了聯結北齊抵抗西魏的策略。他言辭傲慢,要求西魏歸還佔領的梁、益、安陸等地。宇文泰看到國書後說:“古人云:‘天之所棄,誰能興之。’這話說的就是蕭繹吧。”宇文泰隨即召回了此前多次陳述平南方略的荊州刺史長孫儉。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派遣柱國大將軍於謹、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率軍五萬突襲江陵。由於有佔據襄陽的傀儡梁王蕭詧的支持,西魏軍十月初九從長安出發,順江而下,十一月就包圍了江陵。

行軍途中,長孫儉拿梁元帝打趣道:“咱們替蕭繹謀劃下,他該如何抵擋我軍?”

於謹回答說:“如果他陳兵漢江,放棄江陵,拒守丹陽,這是上策。如果他把江陵外城居民全部轉移到內城,加高城牆,一味死守待援,這是中策。如果他什麼都不做,就地在江陵外城防守,那是下策。蕭繹一定會用下策。”

長孫儉問為什麼,於謹答道:“中原多事之秋,才讓蕭氏佔據江南三四十年。東有齊國,蕭氏認為我們不可能分兵攻打他。蕭繹這個人懦弱少謀,多疑少決,而江陵百姓又不會深遠的考慮問題,留戀家園,所以江陵的蕭繹最後只會防守外城。”

果不其然,梁元帝知道西魏入侵的消息後,最初是不信。而侍中王琛也自我安慰,說他去年出使西魏,宇文泰很是友好,不可能入侵。蕭繹不作任何防範,還在江陵城給全城百姓講《老子》。直到西魏軍圍城了,才大驚失色。當時南梁戰線拉得很開,大將都在外部帶兵,來不及救援。而西魏軍也沒有給蕭繹任何喘息之機,僅用了一個月,江陵城破。十二月初四,梁元帝投降。此前達奚武、尉遲迥率軍南征,府兵就多有搶掠之事,甚至達奚武、尉遲迥還想屠城,幸虧被勸阻。然而這一次,西魏軍隊將江陵城全城皇親貴戚、官員、百姓掠至長安,江南震驚,這就是“江陵之囚”。楊忠年輕之時,兩次流落南朝,都被南梁優待,沒想到這次再下江南,卻給江南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之後西魏扶持蕭詧在江陵建立傀儡政權西梁。

至此,西魏國土從最初的西北一隅,擴充了一倍之多,初步有了和北齊抗衡的資本。理性的說,一系列南征,只是對西魏新編府兵的初步考驗。南朝經歷侯景之亂,互相攻伐,西魏開疆拓土多是乘人之危。後來,西魏軍隊以及之後的北周軍隊在與真正的北齊精銳晉陽霸府軍的對抗中,依舊是敗多勝少。但是由於宇文泰給打下的深厚基礎,府兵百折不撓,北周、北齊攻守異形,北周始終處於進攻態勢。

宇文泰與蘇綽改革:因地制宜雜糅胡漢,十年隱忍終成帝王之基業

宇文泰去世時西魏(北周)版圖

宇文泰,是南北朝時期的無冕之王。要論各國開局之艱難,宇文泰首當其衝。他通過十年的隱忍,終於打下了帝王基業。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宇文泰北巡突然生病。他對侄子中山公宇文護囑以大事後就去世了,時年五十歲。至此,高歡、宇文泰、蕭衍、陳霸先等英雄人物皆已離世,南北平衡也被打破。天下一統的日子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