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以前,你一定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

日本有句諺語“苦惱的孩子和地頭蛇最難對付”,許多家長對於剛出生嬰兒的哭聲是沒有抵抗力的,只要一哭就立刻餵奶或者抱起來哄,很多爸爸媽媽要是聽到“讓嬰兒過上有節制的生活”這句話一定會覺得無比荒唐。

這樣做的結果呢?相信很多父母都發現了,在這樣的寵愛下,剛出生時還比較好帶,後面越來越難,睡眠時間短,飲食不規律,總是哭鬧,把父母折騰的精疲力竭。不到1歲的時候,這個無比機靈的小嬰兒就會認為自己是家裡的小皇帝,稍不順意就哭鬧不止,就這樣,孩子不到一歲就已經不知不覺養成了不遵守規矩的太多,等孩子再長大一些,行為越來越活躍,不守規矩越來越明顯,教育起來也更加困難。

那麼家長應該在早期給孩子立哪些規矩呢?

第一條:文明規矩

6歲以前,你一定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

孩子要懂禮貌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顯見的粗野、粗俗的行為比較常見,如一個孩子想吃糖,媽媽怕給他吃太多的糖會影響健康,就拒絕了他,而孩子呢,則會為吃到糖而絞盡腦汁,既會哭鬧不休,又會打罵媽媽,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孩子不知道,哭鬧或打罵媽媽都是很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都知道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習慣決定的,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益。

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文明的規矩,在走廊或樓梯上,要告訴孩子靠右行走,孩子出去玩的時候,遇見其他的小朋友,要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說“你好”。孩子每天有很多時間都在玩遊戲,在遊戲中培養孩子文明的規矩更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和孩子一起玩客人到我家,對不起沒關係等情景小遊戲,孩子很容易就能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文明行為了。閱讀也是養成文明習慣的重要方式,讀過《愛插嘴的八哥鳥》後,一定讓孩子知道總是打斷別人說話的小八哥是非常不文明的。

文明禮儀不是一時的言行,而是一生的品質,入腦入心,入言入行,成為人內在的底蘊,外在的修養。要培養孩子文明的規矩,就要讓我們為孩子創造文明禮儀環境吧。

第二條:物品所有權規矩

6歲以前,你一定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

所有權對孩子很重要

因為所有權而引發的物品衝突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見、最頻繁以及最激烈的社交衝突之一,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因為孩子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而責備孩子。從孩子成長的心理特點來看,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特別是在3歲以前,自我意識強,即使別人只是輕輕摸摸自己的東西時都會表示抗議。此時我們應該耐心告訴孩子自己的玩具可以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許孩子似懂非懂同意了,也許不同意,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3-6歲的孩子已經逐漸能明白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是我的,即使自己喜歡也不能拿走的道理,這時候爸爸媽媽就要給孩子建立物品所有權的規矩了,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這樣,就可幫孩子建立與他人的界限,建立明確的物權概念。

6歲以前的孩子認為贈與不還與偷竊是同樣不好的行為,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孩子送給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又突然想要回來,這時我們不能批評孩子,所有權規矩的建立跟孩子的年齡有很大關係,一定是循序漸進的。

第三條:歸位規矩

6歲以前,你一定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

歸位的事情很小,意義很大

歸位規矩看似很簡單,似乎也不那麼重要,其實這是一條會影響孩子思維和行為方式的非常重要的規矩。

小時候,歸位規矩的建立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為今後學習習慣的養成打下基礎。父母要從小告訴孩子:“從哪裡拿的東西,要放回哪裡去。”剛開始孩子太小,不能獨立完成這件事,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把用過的東西歸位。上幼兒園以後,爸爸媽媽就要讓孩子在家裡參與更多,比如飯後把自己的小碗放回洗碗池,晚上睡覺把自己的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

長久堅持,歸位規矩會成為孩子的思維習慣,高年級時完成多學科的學業任務,工作後完成同時進行的多項工作,都能夠藉助歸位規矩,迅速發現每個問題、每件事情從哪裡來,該到哪裡去,迅速完成任務。

第四條:等待規矩

6歲以前,你一定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

孩子需要學會等待

每個孩子都需要養成等待的規矩,等待能夠讓孩子建立初步的紀律與次序的概念,通過等待孩子會漸漸明白在許多場合下我想做什麼就要馬上做是不對的。等待規矩的建立能夠逐漸讓孩子非常直接的思維方式逐漸慢下來,等待的時候孩子會慢慢地學會思考。

可爸爸媽媽一定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地等待,也不要讓孩子沒有可以看見的目標空空地等待,這些情況都挑戰了孩子的生理極限。孩子小時候延遲滿足能力很低,隨著年齡的增加才會逐漸增強。

我們帶孩子去遊樂園,許多小朋友都在排隊玩滑梯,這時候你一定告訴孩子,“看呀我們前面還有6個人”,“哇,又有一個小朋友上去了,只剩5個人了”,這樣孩子能通過自己的眼睛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等待是有效果的,會變得更加耐心。如果隊伍特別長,這時候就應該讓爸爸去排隊,孩子在隊伍外玩一些簡單的遊戲,同時等待爸爸,這樣既能建立等待的規矩,又不至於過長時間的抽象的等待起到反作用。

第五條:禮貌規矩

6歲以前,你一定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

禮貌的規矩要從小抓起

由於孩子對物權概念的理解很漫長,所以禮貌規矩也需要爸爸媽媽耐心培養,比如孩子拒絕給奶奶分享他喜歡吃的水果,一定不要批評孩子不禮貌,不尊敬長輩。在孩子的世界裡,剛開始完全不理解禮貌和尊敬兩個詞的意思,需要慢慢引導才能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禮貌的行為,聽到禮貌的用語,讓孩子能直接感受到禮貌所帶來的讓人非常舒適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禮貌規矩的培養是不能有任何附加條件的,要讓孩子知道禮貌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是從內而外的優秀品質,而不是換取其他東西的條件。比如,孩子想吃糖,他就跟奶奶說,奶奶您辛苦啦,您坐下休息一會兒,然後跟奶奶說我想吃糖,奶奶看到孩子乖巧就給了孩子本不該吃的糖。這時候禮貌就變了味道,禮貌不再是一種品格,而變成了可以利用的道具。

懂禮貌的孩子就像打開了與別人交往的窗口,人人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禮貌,尊重他人的孩子,也能贏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才能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也更加能收穫到與人交往所帶來的快樂。

第六條:為人處世規矩

6歲以前,你一定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

為人處世的規矩是一個複雜而抽象的東西。

人是群居動物,我們活在這個社會上,就得跟人打交道,就得懂交際。然而,即使爸爸媽媽這樣的成年人也還在不斷學習為人處世的規矩,對於孩子而言為人處世的規矩更是一個複雜而抽象的東西。

似乎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為孩子建立為人處世規矩,其實為人處世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產生一些摩擦是很常見的,但父母都愛子心切,不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本來兩個孩子之間的小事卻變成了幾個大人之間的爭吵,這對於孩子為人處世規矩的建立是非常不好的。我們一定要先耐心問清楚原委,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錯誤,一定要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主動道歉,這樣孩子就慢慢能夠明辨是非,尊重他人。

這個例子是當今社會非常常見的現象,有些父母甚至因為孩子之間的小摩擦發生血案,這都是對孩子的愛太過氾濫、沒有原則的緣故。許多父母對待孩子相關的問題就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力,沒有原則的寵愛讓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極度自我中心的人,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爸爸媽媽可以從一個根本點出發為孩子逐漸建立正確的為人處世規矩,那就是我們一定要愛而有度,嚴而有格,我們給孩子的愛一定要著眼未來,讓孩子成為一個正直有責任心,品德優良,積極上進的人,這樣孩子的為人處世規矩一定是非常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