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既有時間又有金錢的人終究是少數。所以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身邊的人在計劃:“我準備50歲後開始旅遊。”“我準備退休後周遊世界。”
此時的喜好不代表以後的喜好
我的一位銷售部男同事,平生有兩大愛好:炒股及釣魚。平生有兩大恨:無錢無時間。他羨慕有錢的人,因為人家動輒百萬千萬的炒股資本;他嫉妒有時間的人,因為人家隨時可以去釣魚。他的願望是“退休後天天去釣魚。”
某年,有同事買了一支機械股,買時3.6元,幾周後,該股大漲,連續幾天漲停板。男同事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打開電腦看股票k線圖,雖然他沒有買這支機械股,但不妨礙他持續關心該股的動態。每次股票一漲,他必嘆息:“唉,當初若買10萬股,現在就能賺好幾萬了。”
同事半年後賣出股票,價格已超過10元,小賺一筆,遂請辦公室全體同事外出大吃一餐。男同事照例感嘆:“唉,如果我當初買了10萬股,現在已賺回一套房子首付。”這半年多來,他每天都盯著這支股票的漲跌,但始終沒買入。
男同事生活壓力蠻大,兩個孩子,太太無工作,買的房子遠離市中心,每天坐地鐵上下班要3個鐘,他週末大多陪客戶,應酬或跑腿,個人空閒時間並不多。但我看他的工作計劃表,覺得每個月擠個半天時間出來釣魚還是可以的,並不需要等到退休。
有一個週一,感覺他心情很好,果然,他悄悄地跟我說,週末與一班朋友去釣魚了,我跟他開玩笑:“居然有時間去釣魚,莫非你準備退休了?”他嘿嘿一笑,有些得意。
現代職場人士流動性大,工作過幾年就換換。我們倆前後離開了老東家,各自去了新公司。
數年後在某個行業研討會上邂逅,簡單交流了最新的狀態,我問他的夢想是否還是退休後天天釣魚,他一擺手,“現在的夢想是退休後,回老家買塊田種地。”
夢想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人的年齡及閱歷而變化,那些30來歲時許下的願望“退休後周遊世界”通常都是做不得數的,倘若你真的渴望去旅遊,哪裡能等到幾十年後呢?恨不得明天就出發,多等一秒都是煎熬。
人那麼善變,等到真的退休後,你可能已經喪失了對不同景物、文化的好奇與興趣,只想宅在家裡,覺得“金窩銀窩沒有自己的貓窩好。”
你曾經以為的喜歡的未必是自己真正喜歡的
我喜歡去旅遊,自然經常和周圍的朋友分享途中的見聞及美照。聽得多了,有一個朋友跟我講,她也愛上了旅遊,希望我下次去時叫上她。
這當然沒有問題,於是她和我們一班朋友一起去了西北旅遊。
美麗的風景通常在人煙罕至之地,這種地方生活環境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朋友剛開始是失眠,因為賓館的住宿條件有限、床板太硬、被子太厚、熱水不夠熱,衛生條件不太好;有的時候,為了看日出日落、深空夜景、星辰閃耀,我們還會在野外睡帳篷。野外天氣寒冷,不要說洗澡,連洗臉刷牙都省了,講究地用溼紙巾擦下臉、嚼顆口香糖,不講究地直接保持原生態。
接下來朋友的胃病犯了。西北空曠少人煙,我們無法保證在飯點找到餐館,午飯多以乾糧補充,晚飯時間不定,根據到達住宿點的時間來定,有時18點,有時21點。唯一能確保時間的只有早餐。生活規律良好的她非常不適應。
很多人在閱讀其他人精彩的遊記,觀賞美麗的風景人物照時,會產生一種對旅遊的嚮往,甚至會有“我也喜歡旅遊”的認知。
但不幸的是,霧裡看花總是完美的,但現實往往是有缺憾的。這種缺憾只有切身體驗過後才能明白。也許,等到你親自去旅遊那麼一次,你就會發現,旅遊真的不是自己的心頭好。
想做一件事,不管是旅遊還是其他,其實真的沒有必要等到幾十年之後。雖然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格言,人總是需要為以後去做計劃,可是當下的那種渴望、心情及盼望,卻無法維持很久。
花須折時堪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期,唯有當下可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