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州的暴力史:為什麼美國南方人比北方人暴力

美國各州的暴力史:為什麼美國南方人比北方人暴力

今天的人們認為世界到處充滿暴力與危險。只要看新聞,就無法不注意到那些越來越可怕的虐待、謀殺、騷亂和戰爭。

但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真的是特別暴力的嗎?

這一切又是怎樣發生的?

是因為人性改變了嗎?

在西方民主國家中,美國的兇殺率居高不下。它不與近親英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結伴,反而與強悍的阿爾巴尼亞人和烏拉圭人為伍,兇殺率一直停留在世界平均水平上。美國的兇殺率不僅始終不能與歐洲和英聯邦民主國家相比,而且在整個20世紀都沒有明顯的下降。

美國兇殺率一路攀升,在30年代和40年代迅速下降,整個50年代都保持在相當低的水平,但在1962年開始飛昇,70年代和80年代在高點上浮動,直到1992年才出現真正的下降。

美國各州的暴力史:為什麼美國南方人比北方人暴力

歐洲人一向認為美國人不夠文明,美國某些州的情況和歐洲沒有區別。這些地區有新英格蘭各州,從東岸直至太平洋西岸的北方地帶(明尼蘇達、艾奧瓦、南北達科他、蒙大拿和西北太平洋沿岸數州),加上猶他州。北方地帶不是指有共同的氣候帶,俄勒岡的氣候和蒙大拿毫無相似之處,而是指歷史上從東向西的移民路線。這條絲帶上的各州安定和平,兇殺率低於每年10萬分之3,越向南,兇殺率越高。美國南方亞利桑那(7.4)和阿拉巴馬(8.9),甚至比烏拉圭(5.3)、約旦(6.9)和格林納達(4.9)都要糟糕。我們還可以看到路易斯安那(14.2),數字已經接近巴布亞新幾內亞(15.2)。

路易斯安那州的兇殺率比南方其他各州都高。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兇殺率遠遠超出一般水平,為每年10萬分之30.8,落入最危險的中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國家之列。這兩個行政轄區是美國非裔人口比重最高的地方。今天美國白人和黑人之間兇殺率的差距之大令人觸目驚心。

在1976年到2005年間,白人的年均兇殺率是4.8,而黑人的年均兇殺率是36.9。美國白人和黑人之間兇殺率的巨大差距,雖然南方各州美國非裔人口比重比北方各州要高,但南北之間的暴力差異卻不是種族構成的副產品。

南方白人比北方白人更加暴力,南方的黑人也比北方黑人更加暴力。

為什麼美國南方會有悠久的暴力歷史?最籠統的答覆是,政府的文明使命從來不曾深入美國南方。

歷史學家彼得·斯皮倫堡曾經很具挑釁性地說,美國是“民主來得太早了”。在歐洲,首先是國家解除了人民的武裝,宣佈對暴力手段的專政,然後再發生了人民奪取國家機器。在美國,人民在國家繳除他們的槍支之前就掌握了國家政權,比如憲法第二修正案確立人民有權持有和攜帶槍支。換言之,美國人,特別是南部和西部的美國人,從來沒有像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那樣,和政府簽署過完整的社會契約,容許政府壟斷合法使用武力的權力。在美國曆史上,地方民團、治安員、私刑暴民、公司警察、私人偵探和偵探公司都是合法的武裝力量,美國公民更是將武裝視為個人的權利。

歷史學家已經注意到,這種權力分享在美國南方一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埃裡克·門克寧這樣說,在19世紀,“南方各州有意保持弱政權,在地方和個人暴力問題上,有意避免判處監禁”。殺人如果“事出有因”,就會被從輕發落,而“在南方鄉村,大部分的兇殺都是事出有因,這些原因包括:受害人未能盡全力逃避兇手、私人爭執引發殺人,或者兇手和受害人本意是互相殺害”。

在南方的傳說中,對自助正義的信賴由來已久。孩子在襁褓中時,母親就向他們吟誦這樣的故事。年輕的安德魯·傑克遜從母親那裡得到這樣的訓誡:

“無論是受到侮辱還是傷害,永遠不要上法庭,你要自己來擺平。”

這位參與過決鬥的總統自我吹噓說,他走起路來,留在身體裡的鉛彈嘩啦嘩啦響作一片。

直到今天,美國南方仍然崇尚有效威懾,或曰“榮譽文化”。榮譽文化的本質是,它不認可攻擊和工具性暴力,但是允許在受到侮辱和冒犯後進行報復。調查顯示,南方人理論上並不認可使用暴力,他們使用暴力僅僅是為了保護家園和家人。而南方各州的法律也認可這一道德倫理。南方的法律給予個人寬泛的行動自由在自衛和保護私產時致人死亡,對購買槍支甚少約束,允許學校進行體罰(“打板子”),明確謀殺為死刑罪,司法系統也樂於執行死刑。南方人更願意參軍,入軍校學習,在對外政策上持鷹派觀點。

密歇根大學的尼斯比特和科恩設計了一套巧妙的測驗,證明榮譽規則主導了南方人的個人行為。在一項研究中,他們向美國各地的公司發出虛構求職信。一半的求職信上寫著這樣的懺悔:

有一件事我必須作出解釋,因為我覺得我必須誠實,不想被誤解。我曾經被判有罪,是人們所說的“一般殺人罪”。在您給我發出申請表格前,您也許願意先看看我的解釋。情況如下:我打了一個傢伙,他和我的未婚妻有姦情。

我家在一個小鎮,一天晚上,這個人在酒吧裡攔住了我。他向大家說他和我的未婚妻睡覺,他當面嘲笑我,說如果我是個男人,就出去和他幹一架。我還年輕,不想在眾人面前退縮。我們到了小巷裡,他開始攻擊我,把我打倒在地上,並在地上撿起一個酒瓶子。我可以逃走,法官也說我當時應該逃走,但是我的驕傲不讓我這樣做。小巷的地上有根鐵管子,我抓到手裡,向他掄了過去。我沒有想打死他,但是幾個小時後他死在醫院裡。我認識到我犯了錯誤。

另一半求職信都有一段相同的話,即求職者承認被判偷車罪,他說他犯下愚蠢的盜竊罪全是為了要養活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對於犯有殺人罪的男子的求職信,更多的南方公司會送出附有信函的申請表,他們回覆所用的語氣也比較溫情。比如,一家南方商店的店主回信說,很抱歉店裡暫時沒有位置空缺,然後接著說:

你過去的遭遇,是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麻煩。這只是一個不幸的事件,不能以此就否定你。你的坦白證明了你是誠實的……我祝願您時來運轉。你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工作願望,這些都是一個企業期望員工具備的品質。如果你安頓下來後,發現離我們不算太遠的話,請你順道時過來看看我們。

沒有任何北方的公司給予他這樣溫情的回覆。而不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沒有公司對偷車賊表示溫情。不過,北方公司更傾向於原諒偷車人,而不是情仇殺人犯。南方公司則相反。

美國各州的暴力史:為什麼美國南方人比北方人暴力

尼斯比特和科恩在他們試驗中也觀察到南方的榮譽文化。他們的研究對象不是南方荒蠻之地的“白佬”,而是密歇根大學的富家子弟,條件是這些學生曾經在南方生活過至少6年。被選中的學生接受測試,“對特定人類判斷的切面進行有時間約束的反應”(拿腔作勢的文章標題正好掩蓋了研究的真正目的)。

在進入實驗室的走廊時,學生們一定要經過一個正在整理文件櫃的工作人員。當學生走過他身邊的時候,他放下工作,猛地關上文件櫃,接著嘟囔一句粗話:“臭東西。”此時,測試主持人出來迎接學生,他並不知道哪些學生受到了冒犯。他將學生帶進實驗室,讓學生填寫問卷,採集血樣。他們發現,北方來的學生對“粗話”一笑置之,行為和那些沒有聽見粗話的對照組沒有區別,但是受到冒犯的南方學生在進入實驗室時怒氣衝衝。他們回答的問卷表現出自尊心受到傷害,血樣中睪酮素和應激激素——皮層醇的水平升高。他們對測試主持人表現出強勢的姿態,握手時更堅定用力。而離開時,在走廊上迎面遇見另外一位工作人員,他們拒絕給他讓路。

美國各州的暴力史:為什麼美國南方人比北方人暴力

為什麼南方人而不是北方人培養了這種榮譽文化,是否存在某種外生的原因?當然,維持奴隸制經濟所需要的殘忍也許是一個原因,但是暴力頻仍的南方腹地的經濟支柱並不是奴隸種植園。尼斯比特和科恩受到大衛·哈克特·費希爾的著作《阿爾比恩的種子》的影響。這部講述英國在美洲殖民地歷史的書,追溯了來自歐洲不同地區的第一批移民的根源。北方各州的移民是清教徒、貴格會教徒、荷蘭人和德國的農民;南方內地的移民則主要來自蘇格蘭-愛爾蘭,他們中間許多是邊遠山區的牧羊人,原本就是不列顛王國政府的化外之民。尼斯比特和科恩認為,放牧,可能是榮譽文化的外部原因。牧民的財富都是易於被盜竊的實物,而且不像農民的土地,這些財富自己有腳,轉眼之間就能被帶走。全世界的牧民都具有迫不及待報仇雪恨的習性。尼斯比特和科恩認為,蘇格蘭-愛爾蘭人將他們的榮譽文化帶到美國,並在南方邊疆山區的放牧生活中保留了這一文化。雖然現在的南方人不再是牧民,但習俗的生命力遠比造就它們的生態環境更持久,直到今日,南方人的行為舉止仍然強硬,像是他們隨時都要對付盜馬賊一般。

美國西部的情況比南部更為嚴重,直至20世紀初,西部還是無政府的三不管地界。好萊塢電影裡的套話“離得最近的那位警官在90英里之外”,是對數百萬平方英里的疆域內現實的真誠描述,結果也像是好萊塢電影的俗套——永遠的暴力。納博科夫的長篇小說《洛麗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在帶著洛麗塔跨州大逃亡的日子裡,飽餐美國大眾文化,盡情地享受牛仔電影中令人眼花繚亂的打鬥場面:

紅褐色的西部風光,古銅面色、雙眼碧藍的騎手,一位剛剛抵達咆哮山谷的端莊秀麗的女教師;嘶鳴的駿馬,受驚後飛奔的馬群,顫動的窗框後露出一把短槍的槍口;觸目驚心的徒手打鬥場面,桌椅橫飛,滿身塵土的老式傢俱東倒西歪,一片狼藉;矯健的身影四處翻滾,被死死按住的手還在竭力摸索掉在地上的短刀,粗重的呻吟聲,擊中臉頰的重拳,踢向小腹部的皮靴,橫空飛躥的繩索。最後,英雄身受重創,即使是一位阿喀琉斯也只能躺著進醫院了,但這裡的結局則不然,古銅色的臉上傷痕累累的英雄鬥志正高,開始熱情地擁抱他那光彩熠熠的邊疆新娘。

在歷史學家戴維·考特萊特的《暴力之地》一書中,作者說,

好萊塢西部片中牛仔的浪漫形象未必準確,但是他們展示的暴力卻是非常寫實的

在美國西部,年均兇殺率比東部城市和中西部農區高出50倍甚至幾百倍:堪薩斯州的阿比林市,10萬分之50;得克薩斯州的道奇市,10萬分之100;格里芬堡,10萬分之229;威奇托市,10萬分之1500。

考特萊特引用的大量其他證據也證明,淘金潮中的加州野蠻殘暴、不可饒恕。淘金的營地取名如人類行為的仿生:剜眼村、謀殺酒吧、割喉谷、墳場塬。還有一個絞刑鎮,一個威士忌鎮。新興的礦工聚居地的兇殺率也很高,加州的伯帝鎮,10萬分之116;懷俄明州的本頓,10萬分之24000(幾乎是4人中就有1人因暴力死亡)。

美國各州的暴力史:為什麼美國南方人比北方人暴力

在上圖中,我用對特定地區所做的數據,畫出西部暴力的曲線。加州的曲線說明,1849年淘金潮前後,暴力是上升的,但之後和其他西部各州一起加入了文明的進程:兇殺率下降至原來的1/10,從10萬分之100至200的水平下降到每10萬分之5至15(儘管在美國南方,兇殺率未能繼續下降到歐洲和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10萬分之1至2的水平)。

圖中也顯示了加州牧場區各縣兇殺率的下降,埃裡克森的研究表明,在加州接受法制之前,經歷了無法無天的長期暴力。

可以說,至少有5個美國地區——東北部、中部大西洋沿岸、南方沿海、加州和西南部——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進度經歷了文明進程。而美國西部的暴力下降比東部整整晚了2個世紀,直到1890年美國宣佈關閉美國新邊疆,這一著名的宣言才標誌著無政府狀態在美國的終結。

在對暴力的研究中,一個普遍的現象是,暴力罪犯大多是年齡在15歲到30歲之間的男性。在大部分的哺乳類動物中,雄性都是更具競爭性的性別;而作為智人,男性在社會群體中的地位還取決於他的聲譽,即他在年輕時開始的名望投資,這將影響他的一生。

但是,男性的暴力是可以調節的,從為接近女性與其他男性對抗競爭,到直接討好女性、關懷她們的子女,男人們如何分配他們的能量,有一系列的連續選擇空間,生物學家將此選擇空間稱為“暴徒對抗爸爸”。在男性人口為主的社會生態系統中,單個男性能量的優化配置傾向做“暴徒”,因為成為群雄首領,必須打垮其他男性競爭者,而只有首領才能在勢力範圍內接觸稀缺的女性資源。在女性數量眾多但少數男性得以壟斷這些女性的環境中,男性的選擇也是“暴徒”。在這些限制下,男性會選擇用生命做賭注,正如戴利和威爾遜所說:“任何一個意識到即將徹底喪失繁殖機會的生物,都會格外努力,甚至不惜以死亡為代價,嘗試改變其生命的軌跡。”在男女數量相等,男女之間一夫一妻制的生態系統中,男性中勝出的是“爸爸”。在這種環境中,暴力競爭不僅不能給男性帶來繁殖優勢,反而是一個可能產生劣勢結果的嚴重威脅:如果一個男子死了,那他肯定不能再供養他的子女了。

美國西部最終歸化文明,不僅僅是因為有了鐵面的警長、動輒宣判絞刑的法官,也是因為女性人口的大量流入。好萊塢西部片中“剛剛抵達咆哮山谷的端莊秀麗的女教師(們)”,的確是歷史的真實寫照。女性到來後,她們立即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討價還價,按照自己的心願改造西部。

她們要求男人們為了婚姻和家庭放棄豪飲和打架鬥毆,修建學校和教堂,關閉酒吧、妓院、賭場和其他誘惑她們的男人的設施。教會給予男女同樣的成員資格,並有嚴格的週日清晨禮拜,頌揚和鼓勵自律和節制,因此教會成為婦女文明攻勢的強有力的組織力量。今天,看到救世軍和“基督教婦女禁酒聯盟”,尤其是卡麗·內申舉著斧頭衝擊鄉下酒店的恐怖分子形象,我們就忍不住要發笑;諷刺救世軍的人,改編了救世軍軍歌的歌詞,它被說成是“我們絕不吃餅乾,因為裡面有酵母/只要小小咬一口,男人就會變禽獸”。但是,早年參加禁酒運動的女權主義者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酒精災難。在那些男人統治的地盤上,酒精助燃暴力的結果就是血流成河。

美國各州的暴力史:為什麼美國南方人比北方人暴力

婦女和婚姻教化了青年男性,儘管這種說法聽起來像陳詞濫調、土得掉渣,但它卻已經是現代犯罪學的一個共識。

有一項非常著名的研究,它對波士頓1000名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連續跟蹤了45年。研究發現,有兩個因素可以預測一個有不良記錄的人是否能避免成為終身罪犯:

1.有一個穩定的工作;

2.和一個他關心的女性結婚,養活她和她的孩子。

約翰尼·卡什簡明扼要地概括了其中的因果關係:只因我有了你,我定當潔身自愛

瞭解了美國西部和美國南部鄉村的文明進程,也就明白了今日美國的政治版圖。

許多北方和沿海的知識分子,對於他們生活在保守紅色州(共和黨佔優勢)的同胞很不以為然,特別是對他們熱愛槍支、支持死刑、主張小政府、信仰福音派基督教、崇尚“家庭價值”和性別得體的文化感到困惑。

而藍色州(民主黨佔優勢)的對頭們也有同樣的不滿和困惑,他們認為藍色各州的居民對罪犯和外敵姑息懦弱,對政府深信不疑,給世俗主義塗上知識化的色彩,而且容忍淫穢放蕩。

我懷疑,這種所謂的文化戰,其實是歷史上美國白人選擇了兩條不同的文明進程的結果。北方是歐洲文明的延伸,繼續了自中世紀就已開始的法庭推動和商業推動的文明進程。而美國南方和西部,則保留了無政府新興國家所特有的榮譽文化,同時受到當地的教會、家庭和禁酒等文明力量的制衡。

美國各州的暴力史:為什麼美國南方人比北方人暴力

《現代閱讀》雜誌推薦

中信出版集團《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

作者:[美]斯蒂芬·平克 譯者:安雯

更多精彩書摘,請關注@現代閱讀

◎空難來臨時,你該怎麼辦?當飛機上的窗戶飛了出去,你可能只剩15秒自救

◎不能被忘記!王海與“王海大隊”:以少勝多,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空戰英豪們

唐朝居民小區不比現在差:不許亂丟垃圾、佔用綠地,惡犬傷人、交通事故要追責,有保安、有物業、有消防隊

日本人自己也吐槽“日本人規矩真多”,日本:一個“被禁止”的社會

《現代閱讀》雜誌訂閱方式

● 全國各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8-16

●打開微信“我”→點擊“支付”→城市服務→郵政服務→中國郵政報刊訂閱→搜索“現代閱讀”

●雜誌鋪京東旗艦店,搜索“現代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