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天目山

如果你把這篇文章理解為立雄心壯志而“聞雞起舞”的心靈“雞湯”,那就南轅北轍了。我只不過要講講“聞雞起舞”與天目山的淵源和故事。故事之前,來張天目山風光照養眼↓

“聞雞起舞”天目山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焚香彈琴,演了一出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故事婦孺皆知。可是,這終究是小說演義。

歷史上真實的用歌聲打敗敵人的真實事件並不多見,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四面楚歌,項羽被韓信圍於垓下,彈盡糧絕,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僅存的鬥志瞬間潰敗。

歷史上還有一場對決,重演了 “四面楚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說起來或許鮮有人知,他就是東晉劉琨。

公元4世紀初,劉琨出任幷州剌史,兵駐晉陽城。匈奴南下,當時的晉陽北鄰匈奴,是抗敵的前哨。劉琨文武全才,也擅長吹鬍笳。劉琨一面防守鏖戰,一面修書求援。可好幾天援軍還未到,城內糧草不濟,士氣低落,劉琨十分焦急,怎麼退兵?

這天,登上長城看著同樣奔襲同樣僵持不下的匈奴軍隊,劉琨忽然想起“四面楚歌”。於是下令會吹鬍笳的軍士組成了一個胡笳樂隊,朝著敵營那邊吹起了《胡笳五弄》。半夜時分,月朗星稀,一陣陣哀傷、悽婉的樂曲,劃破夜空,直傳到匈奴的營帳。樂曲充滿了惆悵,如泣如訴。彷彿聽家人遙遠的呼喚,匈奴的士兵們聽得入了迷,引起共鳴,頓時營壘裡哭聲一片。首領單于還要制止,但一看此情景,這樣的情緒,焉能打仗?他也深知士氣對軍隊的戰鬥力的影響。於是下令趁著夜色,悄悄撤兵,士兵皆泣而回。

劉琨和“聞雞起舞”有何關係,扯天目山何干?這裡面有著歷史的淵源。

劉琨與祖逖(ti)少即為好友。祖逖為東晉抗擊匈奴的名將,時任司州主簿,屯兵天目山。劉琨與祖逖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又常互相勉勵,苦練殺敵本領。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徵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後人用“聞雞起舞”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天目山的歷史或許絕非只此。殷商時期,這裡曾經是南伯侯姜文煥的封地,小金頂道觀即為其祭祀廟;春秋時期,楚昭王被吳國打敗,曾逃到此地避難;秦末,楚霸王項羽為了尋找楚王后裔,也曾到過此山。山上“霸王臺”,據說就是為紀念霸王所建。唐初,大將尉遲恭也曾在此屯兵,相傳,山麓的高大寺(原名慧照寺)即為他所監修。

故事就此打住!這麼多的故事,就是讓人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深邃的歷史,才能包裹起文化的厚重!登天目山,讓我們瞬間有了“儀式感”。

講天目山,其知名度並一定為駐馬店人所知。但說起生態旅遊線路,全長33公里的“翡翠畫廊”或許知名度更高一些,它依薄山湖之水、天目山之秀而建。天目山位於駐馬店南部,與信陽、南陽兩市結合,其主峰則在信陽市平橋區境內。

秋高氣爽,正是登山時!週末,朋友相約登高賞葉,探尋天目山小金頂上業已失落的道觀。

攀登天目山,按照葉辛卯(駐馬店人,七旬登山達人,徒步精神領袖)的線路,從確山縣任店鎮“翡翠畫廊”薄莊、劉莊處南行(地標:天目山徒步),一路翻山越嶺,風景無限。只可惜太辛苦,有點“苦行僧”的味道,不為休閒登山者推薦。我們則沿天目山主峰北端(地標:天目山北路)崎嶇山路登峰,其寬度甚至可容越野車,一腳油門直達山頂。

天目山植被蔥鬱,小金頂海拔近700米,孤峰突起。整個金頂北東南三面如刀削斧劈,側立千尺,唯西面可容一人攀援而上。而峰頂平坦,道觀雖已經沒落,但依山勢而建的宏偉氣勢尤為可見。

下圖:遠眺小金頂,頂建道觀

“聞雞起舞”天目山

老遠就能看到一個石條堆砌的寨門,寨門內一神態蕭條的老道正坐在寨牆旁,老道似乎並不歡迎我們的到來,也不願意我們給他拍照:

“聞雞起舞”天目山

按照驢友們的講述,老道以前不是這樣,頗有仙風道骨。以前照片:

“聞雞起舞”天目山

後攀談得知,老道近年來身體每況愈下,剛從醫院檢查回來,嫌拍照折壽。隨著攀談的熟知,老道總算打開了話匣子。

老道說自己就是山下人,已七十有餘,早年跟過雜技班,已在道觀幾十年,生活主要靠政府救濟。這座道觀名為普音觀,歷史上香火盛旺。道觀第一次遭到破壞起於滅神運動,被山下火燒莊(名字巧合?)的村民一把火燒燬。第二次破壞則是因大鍊鋼鐵,觀內所有銅鐵器全部進了熔爐。從此,道觀落敗。

“聞雞起舞”天目山

老道也曾與文友攀談,此觀相傳王莽新朝末年,漢景帝后裔劉秀,也就是後來的光武帝為躲避王莽的追殺和更始帝的排擠,從南陽取道桐柏山系,翻越天目山。劉秀後感於在此避難,而修建道觀。現存道觀是經歷代修繕,現存祖師殿、娘娘殿、藥王殿、天爺殿、龍王殿、劉王殿等建築,還有東西南北四座寨門。他還談到,北門以前還藏有一顆定風珠,不過在1951年被人盜走,此後山上的風變得很大。

“聞雞起舞”天目山

“聞雞起舞”天目山

“聞雞起舞”天目山

“聞雞起舞”天目山

“聞雞起舞”天目山

“聞雞起舞”天目山

我們在道觀內的巨石上發現了兩個不同形狀的石坑。道士告訴我們,圓的名叫油罐,方的名叫鹽罐,相傳每天放一定量的油和鹽,兩個石坑內每天自流油鹽。道觀的修建巧妙利用山中巨石,渾然天成,實屬不易。

道觀中僅存殘碑,上有“乾隆三十一年字樣”,並有不少刻有神秘符號的文字和幾何圖案的漢磚,詢問了道士,他聲稱自己也不太清楚。

天中晚報原創文圖(視頻)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