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從他們身上,能看到我們民族的力量。

前兩天,白巖松的節目《新聞1+1》中報道,在這次疫情最中心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約3.3萬名醫護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此外,華科大還投入了8900多張病床,管理方艙病床近6000張。


華科大是全國投入床位最多、醫護人員最多的高校。


華科大就算大家知道,恐怕也只是知道它的工科很強。


但這次在疫情中的表現,讓很多普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華科大醫學實力這麼強大,抗擊疫情這麼拼。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1. 承擔著最重的救治任務


這次疫情最早的集中爆發地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距離華科大不到20公里。


而距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更是隻有三四公里。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所以,華科大成為這次疫情中最早投入戰鬥的一支力量。


1月20日,武漢發佈第一批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和定點救治醫療機構名單,武漢市中心醫院、協和醫院、同濟醫院等名列其中。


到現在,華科大10家附屬醫院被認定為定點醫院,並且全部是三甲醫院。


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同濟醫院、協和醫院。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而投入的3.3萬醫護人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概念?這一數字和全國援助湖北的醫護人員相近。


據統計,截至到2月17日,將全國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加起來(不包括軍醫),約為3.1萬人。


一所大學,抵得上八方來援。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各地區馳援湖北醫務人員數量 數據截至2月17日)


根據武漢市發佈的最新全市定點醫院共開放病床22681張,除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塊頭最大的就是同濟中法新城院區(1050張)。


華科大這次一共投入8900張床位,佔到武漢全市開放床位總數的近40%。


2. 華科大為什麼有這麼強大的醫療資源?


華科大能成為這次抗疫中的國之擔當,和它強大的華科大同濟醫學院密不可分。


華科大同濟醫學院到現在已有100多年曆史。


華科大同濟醫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當年,德國醫師寶隆博士創建上海德文醫學堂。那時,中國現代醫療教育用一窮二白來形容也不為過。


1927年,上海德文醫學堂改名為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取同舟共濟之意,“同濟”一詞也流傳至今。


1950年,同濟醫學院和武漢結緣,同濟醫學院由上海遷至武漢,相中了武漢大學,和武大醫學部合併,定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


後來,同濟醫學院又先後更名為武漢醫學院、同濟醫科大學。


2000年,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成立華中科技大學。


這也就有了今天的百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德文醫學堂校舍)


華科大同濟醫學院有中國醫學界的“三員大將”: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梨園醫院。


用官網的介紹就是:


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區的醫療診治中心。附屬梨園醫院突出老年病學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從2016年開始,華科大和湖北、武漢合作,採用共建共管模式,又收入了7家有實力的專科醫院和有特色的綜合醫院,作為華科大同濟醫學院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包括:


武漢中心醫院、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兒童醫院、湖北腫瘤醫院、武漢普愛醫院、武漢精神衛生中心、湖北婦幼保健院。


據《2018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前15名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佔據了兩家,分別是附屬同濟醫院(第8名)、附屬協和醫院(第12名)。


而且,它們也是整個華中地區最好的兩家醫院。


比如,同濟醫院3個院區每天門診可以接治2.5萬人,收治住院病人7000人,連續20多年,門診、急診病人數位居湖北全省第1。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在實打實的科研實力上,華科大同濟醫學院的表現也十分突出。


有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物學、免疫學等9個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其中,臨床醫學接近前1‰。


還有9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1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國家級科研基地,2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8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在2018年國家重點自然基金獲批項目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佔了3個,名列第6位,與北京大學醫學院相當。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在2018年國家自然基金集中受理期資助項目,華科大共有兩家附屬醫院進入前6。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華科大2019年關於各院系的招生宣傳冊共80頁,其中將近20頁在介紹醫學院。


也可見,華科大對醫學的重視。


華科大一年為全社會輸送的醫學畢業生就有一兩千人。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華科大2019年各院系的招生宣傳冊,介紹醫學院的內容將近20頁)


3. 衝得早,貢獻大,犧牲也大


去年12月底開始,同濟醫院就發現了情況在變化:發熱門診病人從日均四五十人開始猛增,最高峰甚至達到上千人。


同濟醫院立馬開始在院本部改造發熱門診,開闢隔離治療病房。


隨後,又主動提出改造中法新城、光谷兩個院區,可以提供2000張病床。


隨著疫情發展,同濟醫院發熱門診從110平方米擴展到5000多平方米。


3100多名醫務人員,持續奮戰50天。


到2月19日,同濟醫院發熱門診累計接診近3.3萬人次,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2200多人……


同濟醫院可用床位數、重症患者數、發熱門診接診量、在線服務都是武漢全市最多。


所以,有人稱那裡是這次全國戰“疫”的最前沿。


1月21日,正是疫情極不明朗、危機四伏之際,同濟醫院第二批志願者報名卻已滿員。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可先行者意味著更高的危險係數,更多的不確定性。


就拿非典來說,初期醫護人員並沒有注意到病毒可以通過眼結膜傳播,導致感染的醫務人員遠比後期多。


此前,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曾披露的14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就發生在武漢協和醫院。


“字節跳動醫務人員人道救助基金”抗疫一線中被感染的醫務人員首批6位資助對象,全部來自武漢協和醫院。第二批加第三批24位資助對象,有12位來自武漢協和醫院。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前兩天,武漢協和江北醫院醫生夏思思在抗疫中殉職,而他的丈夫吳石磊是華科同濟醫學院附屬普愛醫院的醫生,也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可見,身先士卒的華中科技大學醫護人員所付出犧牲之大。


疫情發生以來,華科大已經失去了5位教授,其中有3位是因為感染了新冠肺炎。


其中就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他被稱為是從生產一線幹出來的院士,曾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也是中國原創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


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使用,惠及百萬人。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段正澄院士)


不過,挺身而出的華科大,自然也最早收到了勝利的果實。


2月20日,武漢協和醫院接管的江漢方艙醫院出院人數達123人,成為武漢市現有方艙醫院中首個單日出院人數破百的醫院。


每天,都有患者從華科大附屬的十家醫院康復,重新迴歸社會。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隨著疫情發展,武漢市全部醫療資源幾乎都投入到疫情抗擊中去。


而華科大更是傾盡全力保衛自己的城市。


沒有華科大的醫療資源,這次疫情中,武漢留城的900多萬武漢人遭遇的困難肯定也會大得多。


而在國家歷次危難之時,同濟醫學院也做出巨大貢獻。祖國哪裡最需要,他們就會出現在哪裡。


1954年,武漢發生特大洪水,同濟醫學院1000餘人組成搶險突擊隊和醫療服務隊參加防汛救災。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同濟醫學院130名醫務人員組成醫療救護隊奔赴震區,奮戰一個多月,救治傷員1.5萬餘人。


1998年,長江中下游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同濟醫學院45支醫療隊和防疫隊堅守在全省各個險區。


2003年,面對非典,同濟人全力以赴投入抗非戰役,近20名專家加入各級抗非研究中心或指揮中心,12名醫務工作者被派往“小湯山”。


2008年汶川地震,他們創造“零截肢”“零感染”“零死亡”奇蹟……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


如今,從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身影中,我們看到了這種民族傳承的不滅精神。


正是有他們,中華民族才度過一個又一個危急時刻、艱難關口。


33000多醫護奮戰疫情一線,華中科技大學為什麼這麼硬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