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北方戰爭高光時刻:瑞典圍攻波蘭光明山修道院


今天的瑞典,在我們通常的印象裡,是一個富裕、發達、中立的北歐小國。但在17世紀,瑞典一度是歐洲叱吒風雲的強權,也因此被稱作“瑞典帝國”。北方雄獅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果斷介入三十年戰爭,屢戰屢勝,為瑞典贏得了大片國土。可惜古斯塔夫二世在呂岑會戰中意外陣亡,繼位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年幼且偏愛文治甚於武功,令瑞典的勢頭略微停滯。然而當1654年克里斯蒂娜女王將王位傳給了表兄卡爾十世·古斯塔夫(Karl X Gustav,1622年11月8日-1660年2月13日)。卡爾十世即位後,立即恢復了古斯塔夫二世積極對外用兵的國策。昔日古斯塔夫二世曾令德意志諸國聞風喪膽,而如今卡爾十世遠征的目標,指向了另一個南方鄰居——波蘭立陶宛聯邦。


第二次北方戰爭高光時刻:瑞典圍攻波蘭光明山修道院

·1658年的瑞典帝國(綠色部分)

此前,波蘭立陶宛聯邦在齊格蒙特三世(Zygmunt III Waza,1566年6月20日-1632年4月30日)的領導下,東征西討,開疆拓土,成為東歐僅次於奧斯曼帝國的第二大強權,但也過分透支了國力。齊格蒙特三世為瑞典國王約翰三世之子,同時亦為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齊格蒙特·奧古斯特的外甥,1587年被選為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1592年又繼承了瑞典王位,一度讓東歐有出現波蘭-立陶宛-瑞典“超級聯邦”的可能。但齊格蒙特三世在1599年被叔叔卡爾九世奪取了王位,他長期耿耿於懷,並始終沒有放棄對瑞典的王位要求。因這層關係,瑞典和波蘭-立陶宛的關係持續緊張。

卡爾十世登基時,波蘭-立陶宛國王為齊格蒙特三世之子揚·卡齊米日·瓦薩(Jan Kazimierz Waza,1609-1672),後者依然自稱“瑞典人的世襲國王”。卡爾十世首先選擇攻打波蘭,除了地緣政治的因素,也有剷除後患,維護自身統治正當性的考量。兩位君主可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轟轟烈烈的第二次北方戰爭(1655年-1660年)打響了。


第二次北方戰爭高光時刻:瑞典圍攻波蘭光明山修道院

卡爾十世


第二次北方戰爭高光時刻:瑞典圍攻波蘭光明山修道院

揚·卡齊米日·瓦薩


出人意料的是,看似強大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在準備充分、訓練有素的5萬瑞典軍隊面前,竟不堪一擊,連戰連敗。瑞典軍勢如破竹,很快便攻佔了波蘭首都華沙,波蘭-立陶宛國王揚·卡齊米日倉皇出逃至西里西亞。波蘭-立陶宛聯邦彷彿要被瑞典洪水淹沒,幾乎到了亡國的邊緣。

1655年11月,波蘭在其至暗時刻終於迎來了高光的瞬間——那就是改變了東歐歷史進程的光明山修道院圍攻戰。


光明山修道院圍攻戰

光明山修道院(Jasna Góra monastery)是1382年由一批聖保羅修道會修士在奧波萊公爵邀請下興建,內部供奉著宗教聖物——琴斯托霍瓦的黑色聖母。它據說是聖路加用聖家家中的柏木桌面畫成的聖母、耶穌聖像畫,備受波蘭人崇敬,光明山修道院也因此成為了波蘭著名的朝聖地,具有獨特的精神意義。


第二次北方戰爭高光時刻:瑞典圍攻波蘭光明山修道院

琴斯托霍瓦的黑色聖母


1655年年末,隨著波蘭國王出逃、軍隊潰敗,瑞典軍逼近了富庶的光明山修道院。瑞典信奉新教,而波蘭信奉天主教,修士們十分擔心修道院遭到洗劫,決心武裝自保。他們斥重金僱傭了160名士兵,加上70名武裝修士和80名志願者,湊出了一支300人上下的小部隊。不過修道院防禦設施堅固,並且裝備了近30門火炮,也稱得上實力不容小覷。


第二次北方戰爭高光時刻:瑞典圍攻波蘭光明山修道院

光明山修道院

瑞典前鋒部隊在11月8日抵達後,也發現修道院嚴陣以待,試圖勸降,遭到了修道院長科爾代茨基(Augustyn Kordecki)拒絕。科爾代茨基一面向揚·卡齊米求援,一面向瑞典軍提出,以承認卡爾十世為王作為條件,換取瑞典人和平離開修道院。不幸的是,雙方正在討價還價之際,一支2000多人的生力軍在瑞典將領布爾夏德帶領下來到了修道院。布爾夏德自忖兵力佔優,還擁有10門火炮,於是終止談判,發起圍攻。11月18日,戰鬥打響了。


第二次北方戰爭高光時刻:瑞典圍攻波蘭光明山修道院

修道院建築結構圖

瑞典人很快發現自己嚴重低估了對手,自己雖人數遠超,但火炮火力居於下風。修士們居然還裝備了12門重型的12磅炮,而瑞典人最大的不過是6磅炮。因此他們遲遲無法壓制修道院火力,突破城牆。雪上加霜的是,11月28日,修士們發動一次大膽奇襲,又摧毀了兩門瑞典火炮,令進攻方的火力更加薄弱。戰場陷入了僵持。得知久攻不下後,瑞典於11月底派來了600名援軍和3門火炮,12月10日,200名炮兵攜帶兩門24磅攻城炮和4門12磅炮加入戰場,攻守方的兵力比例達到了10比1。火力增強後,瑞典軍一度嚴重破壞了修道院北牆和三一稜堡,但修士們依舊死戰不退。守軍中也不乏具有軍事經驗的波蘭貴族志願者和德意志傭兵,他們正確意識到最大的威脅不是瑞典軍的人數,而是攻城炮。12月14日,他們再度果斷出擊,擊毀了一門24磅攻城炮。瑞典人不得不改變策略,轉而攻擊修道院南側,並同時挖掘地道。


第二次北方戰爭高光時刻:瑞典圍攻波蘭光明山修道院

光明山修道院圍攻戰


12月20日,波蘭人探知了瑞典地道的動向,發起反攻,不僅全殲了坑道內的瑞典士兵,還乘勢又摧毀了兩門大炮。瑞典人士氣大跌。12月24日,瑞典人在絕望中發起了最後一次狂風驟雨般的總攻。然而他們僅存的一門24磅攻城炮竟在多次開火後炸膛了。

瑞典人終於被修士們的勇氣和智謀所折服。他們已計劃撤兵,但在撤退前還試圖向修道院長科爾代茨基訛詐一筆多達6萬塔勒(一種銀幣)的“贖金”。科爾代茨基豪氣萬丈地回答說:如果是在開戰前,我很願意償付你們;但現在修道院遭受了破壞,我要留著這筆錢修補院牆呢。

瑞典人在付出300餘人傷亡的情況下,不得不於12月27日兩手空空地撤兵,而修道院一方的傷亡居然僅有12人。


光明山修道院保衛戰的價值


光明山修道院,一群非軍事專業的修士帶領一批傭兵和志願者,出人意料地擊退了似乎不可戰勝的瑞典人。修道院也成為了1655年瑞典入侵波蘭事件中,波蘭人唯一堅守成功的堡壘。

誠然,戰鬥規模並不大,瑞典軍隊也遠遠談不上傷筋動骨,波蘭依舊處於極端不利的位置。但是,光明山修道院以寡敵眾的勝利,對波蘭人民心士氣的鼓舞卻不容低估。修道院並非普通軍事要塞,由於它長期供奉著“琴斯托霍瓦的黑色聖母”,波蘭民眾普遍相信這是聖母顯靈的戰果,從此對這一宗教聖地的供奉越發虔誠。

科爾代茨基院長在1658年出版了一本著作,詳細介紹了光明山修道院的來龍去脈,令這一事件廣為人知。波蘭文豪亨利克·顯克微支(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當時波蘭尚未恢復獨立)1886年的名作《洪流》,取材於第二次北方戰爭,其中以濃墨重彩描述了光明山修道院保衛戰,顯克微支也在190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殊榮。


第二次北方戰爭高光時刻:瑞典圍攻波蘭光明山修道院

亨利克·顯克微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