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怀里屎,坟前纸”如何理解其含义?

逢年过年,咱们中国人都有祭祖的习俗。上坟拜祭时,一些老人不让女的,特别是出嫁女去的,还会顺口说出''怀中屎,坟前纸''的俗语加以诠释。那么,老人口中的''怀里屎,坟前纸''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其含义呢?

''怀里屎,坟前纸''的意思

''怀里屎'':这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实,它是一种比喻。''怀里屎''比喻孩子在小时候,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着。这也难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发育不全,自控能力差,又不会言语。即便有便意,父母大意了,也会屎尿于一身。待孩子会说话了,这种情形才会有所避免。但是孩子上学了,脏衣服还要母亲洗干净。即使长大成人了,父母还不放心,可以说父母对孩子操心一辈子。不过,父母怀中的孩子也应该只指男孩。

农村俗语:“怀里屎,坟前纸”如何理解其含义?

''坟前纸'':''怀里屎''是因,''坟前纸''才是果。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还是重男轻女。不是吗?即使''计生''政策紧张的年代,很多的人,特别是在农村,还是想要儿子。这也是造成当今''男多女少'',儿子娶媳难的症结所在。归根结底还是认为子孙后代必须有男性,男性才是''传宗接代人''。沒有男性,就认为不能延续''香火'',没有继承人。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有点不可思议,但时代的局限性和历史留下的''传统'',也只有男性才能祭祖拜宗。

农村俗语:“怀里屎,坟前纸”如何理解其含义?

对''怀里屎,坟前纸''含义的理解

是''男尊女卑''传统思想的体现。

  • 这一习俗从上古时代的母系氏族就已开始的。那时女人的主要职责是繁衍后代,也就是说任何先祖都是在女人的孕育下成长起来的。也就意味着女人沒必要参加祭祖仪式;到了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佛门''净地''是不允许女人进入;宋代后期至元明清,男尊女卑的观念得到加强,就是科举考试还是地方为官,大都是男人参与。传统观念认为,无论什么场合,特别是祭祖,女人是不能拋头露面的。''怀里屎,坟前纸''的农村老话,应该说是男尊女卑思想的体现。
农村俗语:“怀里屎,坟前纸”如何理解其含义?

忽视了女孩也是传宗接待人的现实。

  • 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自己的女孩迟早是要嫁人的。嫁为人妇,连孩子也随夫姓,那是人家的后代。也是啊,时代不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又有''三从四德''对女孩的约束,过去的女孩不像现在这样顾及娘家人。只要一心一意过好自家的日子就行,这样,嫁出去的女孩就是泼出去的水。娘家人也沒有啥期盼,养老送终的事都寄托于儿子身上。又有女不上坟的忌讳,自然儿子就是特定的上坟烧纸的人。过去有沒下男孩的,现在也有。恕不知,待父母离世后,还不是亲生儿女来添坟烧纸,过去的父母们可能沒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现实存在。

形象的说出父母的辛苦和最大的愿望。

  •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历经数月的怀胎,才诞生出一个新的生活。说出了每一位母亲的不易和伟大。还有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母亲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心血。对于儿女来说,不应该只是在父母百年之后去烧''坟前纸''。而应该在父母有生之年,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厚养他们。父母只希望履行''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的''约定''。感恩双亲,履行这个无声的终身承诺。
农村俗语:“怀里屎,坟前纸”如何理解其含义?

''怀里屎,坟前纸''是一句俗语,其中蕴含着很深的道理,揭示了人们不要忘本的主旨。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生政策的改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上坟祭祖也不一定非要儿子来完成,女儿也可以祭奠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感恩和怀念。''养儿防老''虽然沒有过时,女儿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儿女都应该有报答''怀里屎''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