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在父母面前不聽話,在奶奶面前比較乖巧?

小魚魚暖暖


【木棉觀點】一般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孩子想要通過不聽話引起父母的注意。



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在父母面前會顯得聽話些,在爺爺奶奶面前反而會比較任性。



而你家孩子相反,最大的可能就是孩子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並且成功的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從而強化了這類行為的發生。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

出現此類的行為,家長需要進行反思,是否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過少?如果有這方面的原因,應該如何來解決呢?

一、理解孩子

理解你的孩子。當孩子出現這類行為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斥責,要理解孩子出現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他行為的背後是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注、關愛。

二、瞭解孩子

找時間主動認真的去了解你的孩子,進入他的內心世界,並努力理解和尊重他的想法觀點,對孩子充滿好奇心,不要試圖讓孩子適應你的觀點和行為。這樣在面對他的不聽話時,你會更多的是去尊重他,而不是指責他。

瞭解為何在奶奶那裡孩子會那樣的乖巧,是否是因為奶奶更加了解他,在處理日常孩子犯下的錯誤時,奶奶能夠用溫和的語言,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來進行引導呢?



三、花時間陪伴孩子

當你明白了孩子的這些行為是主要是想引起你的關注,那就需要你花時間去陪伴孩子。



四、表達

其一向孩子表達歉意。並說出你為什麼少有陪伴他的原因。

其二說出孩子的感受。你可以對他說“我知道你這樣是想讓我陪你,對嗎?”

其三說出自己的感受。明確的告訴孩子,他這樣的行為會讓自己感到很煩惱和生氣。

其四表達自己的希望。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讓我陪你,如果你直接說出來,完成工作後我一定會來陪你。”

最後表達愛。明確地向孩子表達“我愛你”,有時候孩子會根據父母的行為來判定父母是否是愛他們的,不要以為自己不說孩子就懂,所以適時的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表達不僅可以消除孩子內心的顧慮,還能夠有對孩子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減少讓家長煩惱的行為。



總結: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無條件愛父母的,他的很多行為,不過是想要讓自己的愛得到回應,想要明確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我們給到了孩子足夠的愛,理解他,愛護他,關心他,一定會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我是【木棉稚語】一個善於用心理學視角分析孩子的教育者,關注我瞭解更多育兒知識。


木棉稚語


這確實是一個普遍現象,我認為有奶奶爺爺對孩的痛愛無私奉獻,和包容有關,一是爺爺奶奶主要任務就是帶好孩子,有時間伴孩子玩,接觸時間長了和孩子是好友,常言道老即小也,成為好朋友了自然也就聽爺爺奶奶話了,反之父母一天忙碌上班,掙錢養家餬口,和孩子接觸少,有時孩子正常的要求,散姣也認為是孩子淘氣,無禮不聽話,不訓就打時間長了,孩子在父母就越來越不聽話了!


曉晨699


現代社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的是多元的社會,也是多元的家庭。而孩子自己,只憑感覺決定自己行為的。也就是說,孩子認為誰對自己好,就會跟誰親近,就會聽誰的話,就會在誰的面前表現得乖巧。

奶奶和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不同的。

奶奶與孫子,是隔代人。奶奶對孫子,往往是疼愛大於教育,甚而至於不教育只疼愛。因而,孩子在奶奶面前所感受到的是疼愛,是自由,而沒有斥責,也沒有壓力。

而孩子,多是感情大於理智,本能大於思維,只為“趨利避害”。既然孩子在奶奶面前所感受到的多是自己所需要的,那麼,在孩子的眼裡:奶奶才是最疼愛自己的人,也是最值得信賴的人。如此,孩子在奶奶面前必然顯得乖巧,也聽奶奶的話。

而父母就不同了。父母對孩子是責任大於嬌慣。為了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成長為一位有本事,有地位,有財富的人,父母不僅要滿足孩子的生活需要,還要給予孩子優等且嚴格的教育。

那麼,問題來了。儘管對於孩子符合要求的行為,父母會給予欣賞和讚揚,但是,對於孩子的缺點,父母卻也不會視而不見。當父母的,豈能不管教孩子呢?而孩子的本能:只要不符合自己需要的,都會排斥。當父母糾正孩子缺陷的時候,必然會遭到孩子的抵抗或反感。如此,孩子自然就會顯得不聽話,不乖巧了。

所以,在孩子還沒有成人之前,好人都讓奶奶級別的人去做了,真正為孩子付出心血的父母只能暫時“背黑鍋”。但是,孩子一旦懂事,都會感謝父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