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情(散文)

小時候,時常把“電燈電話、樓上樓下”掛在嘴上,當作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到我快20歲了,家裡才告別了煤油燈,安上了電燈。那個時候的電杆大風一吹就成了兩截,停電也要搞幾天。為了節約電費,家裡的電燈從來都是灰暗的。

電話情(散文)


我也幻想著有一天能用上電話。在村小上課時,中心校有什麼事都是代口信下來,沒有電話。真正用上電話,從此與電話結下了不解之緣,是我28歲那一年,坐在電視臺的辦公室裡。拿起紅色話筒撫摸著,放在耳邊聽嘟嘟聲音,稀奇的揣摩對方怎麼能聽到我的聲音。當第一個電話撥通後,我的心噗噗直跳。第一聲“您好,我是某某電視臺的......”我至今仍然感覺到,發給對方的是顫顫巍巍、語無倫次、吞吞吐吐的娘娘腔。說完了心裡半天都還未平靜。那時雖然街上也有公用電話,但我們家沒有人用電話,有啥事都還寫信。白天與大家商談電話的內容,晚上回家醞釀著第二天該和誰打電話說拍專題片搞宣傳的話語。有個好平臺,慢慢的,電話給了我信心和勇氣,給我帶來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電話,不僅為我工作過的電視臺和報社的發展添磚加瓦,也著實改變著我的生活。坐在辦公室,有時我會想要是拿起電話能看清對方的臉該多好多先進啊。真沒想到後來有了可視電話,那是高層人士享受的。慢慢的有了傳呼機、小靈通,逐步的用上了翻蓋手機,平板手機。如今的職場上,傳統的座機電話除了接電話外,已經好幾年沒有拿起話筒撥動過阿拉伯數字了。

電話情(散文)


有了智能手機,不再是過去單一的撥接電話。看新聞,聊微信,打遊戲,收款付錢,無所不能。更方便快捷的是無論何時何地哪怕在天涯海角也能夠及時的看清對方了。轉眼一揮間,科技的極速進步著實讓我們這一代又一代享受到過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更讓我興奮的是,俺已74歲的老母親也想有微信。上個月我回去,她拿著自己的老年手機,好兩次在我面前欲言又止。這個電話是小妹前年買的,為了方便,平常撥號、報時都要發出聲音的。我問她怎麼了,這電話好好的呀。她說“娃兒啦你可不可以給我把微信弄出來,人家潘翠英大姐都有微信,我看她和娃兒女的還有孫兒些視頻,好安逸喲。”我說老母親你這電話只能打電話接電話用,是沒有微信的。“你給我想辦法弄個微信嘛,我想看莫莫兒(我孫子)方便。人家都在耍微信,我看你們就可以看到。”娘說。

幾天前母親來城裡,用我們的手機和兄弟姐妹視頻,她高興的合不攏嘴。我知道她的心思,於是給她準備了一個手機,上面除了兒孫的電話,把每個人的微信都加上去。還給她下載了抖音視頻。當老孃第一次親自動手和其它幾個兒女視頻時,她的兩個臉頰如水裡的月亮,笑光粼粼,兒的心也不能平靜。我們有幸趕上這個好時代,終於讓吃盡苦頭的母親- -俺的娘享受到幸福和快樂。她一個人在家,平常有街坊鄰居也不孤單。這有了微信,等於我們隨時在她身邊了。娘健康著,她和外公外婆一樣會長壽。祝福天下的母親倖福健康、快樂長壽。

電話不僅是豐富我們文化生活、延續親情、連接友誼的紐帶,也是促進社會和諧,達成互聯互通的橋樑。


電話情(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