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建議

摘要:通過對普洱市稻穀生產的回顧和調研,從生產基本情況、品種、栽培技術、主要病蟲害、經營模式、自給需求等方面分析普洱市稻穀生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普洱稻穀生產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 稻穀生產現狀

1.1 基本情況

普洱市稻穀種植面積2000年以前保持在175萬畝左右,佔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的32.4%;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部分稻田改種烤煙、蠶桑、香蕉等經濟作物,加上城市化建設佔用了部分稻田等因素,普洱市稻穀種植面積逐年縮減,到2017年,種植面積為107.1萬畝,佔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23.5萬畝的20.5%,總產 36.46萬噸,平均畝產 340kg,單產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1.2 主要品種

種植的水稻品種以南優6號、協優63、合系30、楚粳17號、德優211、滇雜35、兩優1259、滇屯502、思紫19、雲恢290、宜香優10、兩優861、豐優香佔等為主;陸稻品種以思陸選3號、思陸選14等為主,這些品種在當地與其他品種相比具有產量較高、抗性較強、品質較優等特點,種植面積相對較大。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1.3 栽培技術要點及種植模式

栽培技術要點:採取水稻旱育稀植淺播、溼潤薄膜育秧、水稻塑盤育秧、水稻集中育秧等育秧方式,具有秧苗耐寒力強,生長健壯,移栽後無緩苗期,早發快發等優點;採用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直播稻栽培技術、水稻機插秧、水稻規格化栽培技術等,與傳統栽培技術相比,節約了生產成本,能顯著提高當地水稻種植效益,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目前的種植模式主要有:麥—稻—稻 (再生)、稻—再生稻、煙後稻、稻—田豆(免耕)、陸稻—玉米—蕎麥(間套)、稻田養魚(鴨)、早秈改早粳等,這些種植模式改變了過去傳統單一的種植方法,提高了複種指數,增加了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了種植效益,對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1.4 經營模式

經營模式主要是以糧食生產經營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間利益聯結機制,2016年普洱市共有糧食經營和轉化用糧企業463戶,國有企業19戶,非國有企業394戶,糧油轉化企業50戶,工商正式登記註冊的糧油加工企業15戶。以糧食生產經營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墨江紫米、鎮沅桂花甲、孟連(溫泉)香米、西盟米蕎等品牌,形成了現代農業糧食產業化經營發展模式。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1.5 自給需求

按照城鎮居民人均年消費大米120kg、農民人均年消費大米144 kg的標準,以普洱市常住人口到2020年達到264萬人預計,其中城鎮人口109萬人,年需消費大米13.08萬噸,鄉村人口155萬人,年需消費大米22.32萬噸,全市每年用於口糧自給平衡的稻米預計總量35.4萬噸,稻穀總量53萬噸(按出米率66.7%計)。綜合考慮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市場化發展因素,通過依靠科技增糧措施,挖掘生產潛能,在提高單產的基礎上,普洱市稻穀種植面積需恢復到130萬畝(其中:水稻115萬畝,陸稻15萬畝),才能實現稻穀生產自求平衡。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2 、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薄弱、種糧比較效益偏低

一方面,普洱市全區山地面積佔98.3%,山多壩少,山區基礎設施薄弱,農田水利落後,有效灌溉面積僅佔耕地面積的42%,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仍是糧食生產最大的制約因素。另一方面,隨著種子、化肥、人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和人工成本上升,農民種糧成本大幅增加,種糧比較效益偏低,遠低於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就2017年看,種植水稻畝均收入700元左右,比種植西瓜的收入7500元低 842元,比種植蔬菜的收入2590元低1889元。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2.2 機械化程度低

由於壩區大量經濟作物和玉米下田種植,稻穀生產多轉向山區半山區,加上稻穀田塊小而不規整、零星分散,機械化推廣難度大,播種環節農業機械化普及率低是普洱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最大短板,水稻機播機插還幾乎處於空白;另外稻穀烘乾設備、精米加工設施處於滯後,對於農村勞動力緊缺,稻穀收穫季節與雨季重疊的普洱而言也是致命短板,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水稻生產效率的提高。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2.3 產業化程度低

一是目前普洱市稻穀產業以家庭經營為主,規模小而分散,經營粗放,廣種薄收,“拼資源、拼勞力”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規模化優勢無法突顯。二是缺乏大米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大米品牌建設滯後,出售的產品多為未經加工或初級加工的原料,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不足,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較低,導致農業經營效率低。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2.4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滯後

目前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設備簡陋、辦公條件差、人員科技素質得不到提高、服務能力弱,技術服務體系還不完善;科技推廣經費有限,很多高產優良品種由於生產管理技術不到位,增產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速度緩慢,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2.5 生產組織化程度低

雖然普洱市對具有地方特色的墨江紫米、西盟米蕎、孟香優、冬季馬鈴薯等地方特色糧食生產建立了基地、引進了企業,正逐步走向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但由於普洱市糧食生產的主體仍然是以千家萬戶分散的農戶為主,糧食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產業化組織薄弱,糧食品牌少,整體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程度低,“公司+基地+科技+農戶”的種、養、加、銷一條龍現代農業糧食產業化經營模式還未正真形成。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3、 對策建議

3.1 建立稻穀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

認真落實稻穀生產市長責任制下的縣(區)長、鄉(鎮)長責任制,使“普洱市稻穀產業行動計劃”上下有人管,層層抓落實,確保各項計劃任務順利完成。建立稻穀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切實落實財政、信貸等對稻穀生產、加工、收儲等支持政策,鼓勵稻穀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多元主體開展稻穀市場化購銷,搞活稻穀市場流通。主動跟進服務種稻大戶、種稻家庭農場等新型稻業經營主體,引導適時有序售糧。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3.2 科學規劃,推進稻穀產業發展

按照整體謀劃、科學佈局、突出特色發展的要求,利用現有基礎、資源和市場空間規劃發展稻穀產業,一是稻田比較集中連片,易於機械化操作的鄉鎮以提高產產為主攻方向,推廣高產高效的優質稻品種,打造優質米品牌。二是山區或半山區的稻田以堅持改造中低產田為主攻方向,完善稻田基礎設施,加大稻田耕地質量建設力度,提高稻田建設標準和綜合產出能力。三是加大稻穀新品種選育、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新產品開發、技術和管理創力度。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3.3 落實政策,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

一是落實國家糧食補貼政策。落實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保險等農業補貼政策,對糧食重大增產措施推廣、重大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予以補助或獎勵。二是嚴格執行稻穀收購政策。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積極穩妥推進稻穀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完善稻穀收儲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稻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及時啟動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發揮龍頭企業在稻穀收購中的主導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政策性稻穀收購。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3.4 突出發展重點,提高稻穀綜合生產能力

一是大力發展優質米生產基地建設,大力改造中低產稻田,完善稻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步增加高產穩產稻田的比重,爭取到2020年建設高標準稻田30萬畝,在目前瀾滄縣已是全省29個產糧大縣的基礎上,爭取將墨江、景東、景谷3個縣列入省級稻米生產基地縣;二是重視發展特色優質米基地,完善建設市級稻穀生產基地鄉鎮,推進“早秈改早粳”提升稻米品質的試驗研究推廣。三是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工程,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還田腐熟利用、配方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不斷提升耕地質量。四是積極推進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充分發揮農機裝備在爭搶農時、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五是完善基層農技人員建立聯繫戶制度,分鄉鎮和農戶開展蹲點服務,實現萬畝片區有技術專家、千畝片區有技術骨幹、百畝田有技術標兵。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3.5 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龍頭骨幹企業

一是重點扶持壯大一批稻穀生產、加工龍頭企業,推動稻米產業規模化發展,建立企業與稻穀生產者之間的利益聯結關係,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到2020年,每個縣(區)至少擁有一家稻穀生產、加工的重點龍頭企業。二是推進財政支持稻農合作社創新試點,鼓勵發展稻穀專業服務公司、稻穀專業技術協會等服務組織,為稻農從業者提供政策、農資、科技、金融、信息等服務。三是培育龍頭骨幹企業,鼓勵企業在加工設備和工藝上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構建稻穀精深加工產業體系,促進稻米加工企業向化工、保健精深加工領域延伸,支持稻穀加工企業加強米糠、稻殼、碎米、大米胚等副產物的高效利用。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3.6 加大“互聯網+稻業”及“水稻+”模式的推廣發展

一是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拓展優質米產品銷售渠道,藉助互聯網+技術,建設集普洱特色優質米產品展示、銷售、配送服務為一體的“互聯網+稻業”模式,實現優質米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加快構建優質米質量安全體系,實現普洱市特色優質稻米“從田間到餐桌、種子到筷子”全過程可追溯,確保口糧質量安全。二是推行“水稻+”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模式。“水稻+”是以水稻生產為本,以稻田生態系統為基,以種植制度創新為魂的新型農作制度,普洱市以稻經輪作、“稻+鴨”、“稻+漁”共生等生產模式為主,通過改進提升種養結合、綠色高效的現代種植制度,實現了一田雙收、一水兩用、一種兩收、生態高效,實現了種養業良性互動、農業綠色可持續。

稻穀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你知道多少,不懂的可以進來看看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