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的“五個不易”,你深有同感麼?

我是鐵了心學中醫的。一方面,我出生於中醫世家,父輩從事中醫臨證工作差不多25年了。另一方面,我從小在中醫藥櫃旁邊長大受到渲染,對中醫藥行業感興趣。

不過,我自小常聽到父輩說,學中醫並非像平常人所說的背背藥性、記記湯頭就行。從長輩話語中,我能感覺到,學中醫並非輕而易舉。當我成為一名中醫人,經過一年多學習過後,我深深領悟了學習中醫的“不易”。

記不易

不管是《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內容,還是《中藥學》中的藥性、歸經,或《方劑學》中的方藥、功能主治等,都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內容,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記憶紊亂。

多年前,我還在讀小學時,常常見到父親在門診與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交流中醫藥常識。印象中,有的老人常這樣說:“學好中醫不容易。”

父親常以一個方劑,或一味中藥舉例,為老人們講解學中醫的不易,特別是如何記住每一味藥的藥性、功能主治等,需要下真功夫去反覆閱讀才能真正記下來。

背不易

常有人說,學中醫的“硬功夫”是背誦。成為一名中醫人後,我切身感受到這話的真諦,背誦中醫藥確實不容易。

從熟背熟記“十八反”“十九畏”到反覆熟讀中藥藥性、方劑組成等,需要下的“背誦功夫”必須到位,否則常常會出現“話到嘴邊卻突然忘記”的感覺,尤其是醫古文之類的知識。

對於學習中醫藥來說,背誦功夫既是技巧,也是定律。在學習中醫藥基礎理論課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背誦中醫藥的重要性。

融不易

多年前,我在中醫藥刊物上看到,學習中醫藥要學會“融合功夫”,比如,打破死記硬背方法,通過靈活的“融合記憶”方式來記憶相關知識。

作為一名初學中醫者,在“融合功夫”道路上才起步。正如一位院士來我們學校演講時講到,整合醫學或是醫學行業的未來。

我想,“融合功夫”不只是在學習中醫藥過程中需要,在從事中醫藥臨床和研究過程中亦需要,甚至在整個醫學行業大家庭中也需要。不過,要領會中醫藥“融合”內涵,真不容易。

鑽不易

父親常常講述,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學習中醫藥時,第一學期未結束,班上就有幾名同學,因倍感學習陰陽五行學說枯燥無味,而學不進去退學。

如今,我來到了中醫藥校園,成為一名真正的中醫學子,深深感受到了父親當年學習中醫藥的不易。

進入校園學習中醫藥以來,我瞭解到有極少數同學不願學中醫學專業而轉到其他專業學習,印證了父親當年講述的學不進去現象是真。看來,並非人人都適合學習中醫藥,併成為一名中醫藥人。

成功不易

《大醫精誠》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毫無疑問,

大醫必當先有苦學過程。

我常常聽到有人說這句話,“人生如酒,苦後甘甜。”想來,學中醫便是如此。只有付出更多辛苦,才會迎來甘甜未來。(梅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