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美学:有些缺点比美德更能证明一个人的优秀品格

宋瓷美学:有些缺点比美德更能证明一个人的优秀品格

做人,不如活成一件宋瓷。

宋瓷的美学,放在五千年的历史里,都是绝对的巅峰。这个时期的瓷器,器形优雅,釉色秀净,整体朴素但不失大方,简约中犹藏着细腻。

宋瓷中,我又最喜欢「冰裂纹瓷器」。冰裂纹瓷器的釉面因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或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形成开裂现象。

理论上来说,釉面开裂是瓷器致命的缺陷。但事实上,烧瓷的人发现,这种天然的缺陷,反而增添了瓷器的伤痕式美感,继而专门制出「裂纹釉」,将这种缺陷发挥到极致。

宋瓷的美学,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缺陷和特色,只有一线之隔。翻过这条线,缺陷即是特色。

宋瓷美学:有些缺点比美德更能证明一个人的优秀品格

我们生而为人,不也是充满了缺陷?

比如歌手阿杜,他唱歌嗓子是哑的,他唱歌时所呈现出来的大音量,全都是他倾尽全力从胸膛挤出来的生命之力,唯有真心才能感动真心。

刘德华唱歌鼻音重;张宇唱歌有点大舌头;周杰伦唱快歌,含糊不清;朴树唱歌,往那一站,跟棵树一样,基本没肢体语言·····

以上种种,单单拆开来看,不得不说是一项缺点。

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缺点,反而成了他们的优点。大家就爱听含糊不清的周式快歌,就爱看朴树沉静风格的演唱。要是哪天朴树和凤凰传奇一样,边唱边跳,甩着手喊「呦呦呦~噢耶~」,简直就是一场掉粉的灾难。

歌唱界如此,文学界也一样。

大文学家鲁迅,写起来文章来,有时候基本的语法都是错的。比如: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理论上这么写文章,是致命的语病,但是鲁迅还偏不改。因为这个缺点要一改,语法是对了,但属于鲁迅独特的味道就没有了。

你要挑毛病,任何一个作家都可以挑出来。卡夫卡过于跳跃,茨威格过于矫情,钱钟书过于卖弄,郁达夫过于凄哀,沈从文过于清淡,汪曾祺过于随性,等等。

缺点和亮点,往往是绑定的。像宋瓷里的「冰裂纹」,不同的对待和发挥,可以导致两者间的特性互换

因此,缺陷恰恰作为一种身份识别的标志。

宋瓷美学:有些缺点比美德更能证明一个人的优秀品格

以前我一个女同学,长着一对虎牙。她的五官算不上精致,但由于那两颗虎牙,笑起来显得格外可爱,特招男孩子喜欢。

但她自己对这对虎牙不满意,看别的女孩子牙齿齐整,非让她爸带她去整牙齿。后来牙齿整好了,理论上是更美观了。但事实上,她再一笑,那种可爱的味道就没有了,泯然众人矣。

这种例子特别多。绝大多数女孩子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陷,但往往是这些小缺陷,让她们显得更灵动,更俏丽。

有些本身很灵动的女孩子,盲目追求完美,把一张脸整得过于精致。单看鼻子,看眼,都好看,但整体一看,那股灵气没了。美是美,却美得呆滞,千篇一律。还不如之前的天然状态。

很多人性格上显得可爱,也往往是缺点带来的。忘性大,笑点低,脸盲,慢半拍,吹牛,撒娇,自恋,母性泛滥,强迫症,选择困难,等等。这些在理论上都是缺点。但很多人却正是因为有这些小缺点,才显得可爱,像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满的人。而不是像一具行走的模子。

宋瓷美学:有些缺点比美德更能证明一个人的优秀品格

一个人,要消灭自己的缺点,很容易也殃及自己的优点。有的人觉得自己不善言谈,拼命改,结果会说话了,人却变油滑了,那股真诚没了。有人觉得自己容易冲动,拼命改,结果人是稳重了,身上那股活力没了。真要算笔帐,是得不偿失的。

郭靖很木讷,但是黄蓉偏偏喜欢。西门吹雪很冷傲,但是陆小凤偏偏欣赏。这就够了,谁也不必取悦所有人。你可以不完美,总会恰恰有人喜欢你的这份缺陷。

在人的世界,你是你,比完美重要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