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诏安——生态宜养之城、长寿富硒之乡

诏安,地处福建省南端、闽粤交界处,有着中央苏区的红色血脉,同时也是牵系海峡彼岸台胞的侨乡。其北上可达厦门,南下则直通汕头。

福建诏安——生态宜养之城、长寿富硒之乡

诏安县先后拥有“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海峡硒都”“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国字号名片。

富硒土壤


福建诏安——生态宜养之城、长寿富硒之乡

诏安县富硒资源分布图


诏安富硒土地面积76.2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9.3%,富硒土壤面积和土壤含硒量为福建省首位,且“优质、安全、环保”,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中梅洲乡地处诏安富硒地带,全乡硒含量在0.51mg/kg至0.79mg/kg之间。

富硒产业

拥有乌山森林公园、客家土楼、红色旅游、历史遗迹、温泉、名贵中草药、名优农产品、台湾苏铁等资源。这些资源先前都“藏在深闺人不识”。

自2012年以来,诏安把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作为重头戏来抓,全力打造富硒特色品牌,并大力推介县域内各种优势资源,瞄准一些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的生物医药方向、富硒特色食品领域、休闲健康养生领域,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声誉好、品质优的产业项目。绿色矿业产生了良好的招商效应,也把那些潜在资源变成了现实优势。

2013年7月1日,诏安县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中国海峡硒都”称号;2013年11月26日签约的7个涉硒项目,总投资62.1亿元,涉及温泉开发、养生农业、健康产业、中药材种植、富硒食品开发等领域。这些企业一旦投产,将极大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绝大多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终极目标。

2014年,中国老年学会又授予诏安“中国长寿之乡”称号。通过大力推广,诏安的富硒品牌产生了良好效应。

为合理开发利用富硒资源,诏安已经邀请并委托省农科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公司深圳分院等有关部门,编制了富硒特色产业规划及富硒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县里还积极引导该县富硒农产品种养大户、生产加工企业和从事硒产业的科研、科普工作者、管理工作者成立富硒行业协会,指导制定协会章程和富硒产品的生产标准,规范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推进富硒产业规范化发展。

同时,职能部门主动上门,指导农户、企业抱团成立3家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免费提供农产品订单示范合同文本,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及“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富硒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实现农户与企业的互利双赢。

为进一步打响“诏安富硒”品牌,县政府搭建“富硒诏安”网站,以“集体商标+自主商标”的方式,实现富硒资源向品牌产业的转化。

目前,该县万亩休闲生态农业产业园、林下富硒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红花岭富硒生态工贸园这三大富硒生态产业园区日益成形。富硒青梅、富硒八仙茶、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肉鸡、富硒中药材等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其中,已发展富硒八仙茶种植3.7万亩,年产值3.8亿元;发展富硒青梅种植12万亩,年产值逾2亿元。富硒产业,正逐渐成为福荫一方百姓的“福兮”。

2017年,诏安发起编制福建省《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并获批发布,建成富硒农产品检测中心,进一步促进富硒产业发展。此外,富硒产业发展迅猛,青梅种植面积12.8万亩,产值37.5亿元;八仙茶种植面积4.5万亩,产值6.8亿元;富硒蛋鸡20万羽,产值4000万元。


福建诏安——生态宜养之城、长寿富硒之乡

诏安八仙茶


富硒资源产业化正成为诏安经济发展的重点。诏安县“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就是“念好富硒产业‘山海经’,创建生态富硒精品”,重点打造富硒产业核心示范带。同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富硒种养示范基地。现已形成“8十1”富硒产业格局,即青梅、茶叶、水果、蔬菜、大米、禽蛋、中药材、海产品和温泉。2018年,全县富硒产品销售额20亿元以上,近40%的农业人口从富硒产业中受益。

未来,诏安继续把富硒产业确定为重要发力点和增长点,继续培育富硒富民产业,推动生态和经济双赢发展。

福建诏安——生态宜养之城、长寿富硒之乡

本文摘自《富硒农业网》,了解更多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