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心女徒
李淵作為隋朝的宗親當然不能公開反對隋朝。如果他公開反隋,只會被天下人當成亂臣賊子和忘恩負義之輩唾棄。所以李淵起兵之初,一直打著恢復隋室,反對楊廣暴政的旗號。
早在北周時代,李淵家族和楊堅家族,作為關隴門閥的代表,之間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是榮辱與共的一體。都是八大柱國之一相互協作,相互扶持!到了李淵母親這一輩更是親上加親,李淵的父親和楊堅都同時娶了天下第一老丈人獨孤信的女兒獨孤氏作為妻子。只是不幸的是,李淵的母親因病早亡。留下幼年的李淵是靠著楊堅的夫人獨孤伽羅撫養成人的。如果李淵反隋,不孝的罪名成立,定會被世人扣上大逆不道的罪名。
李淵承襲了唐國公的爵位,在大隋朝也是享盡榮華富貴。他的榮華富貴一半是他承襲的爵位,一半是他姨母獨孤伽羅的照拂,面對著對他有恩的楊家。他不可能率先打出反隋的旗號,因此李淵圍攻長安之時,多次派人和長安留守代王楊侑進行談判。談判中他多次重申自己只是為了清君側,他反對的是暴虐無度的楊廣而並非隋朝,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復興隋室。
他在圍攻長安五個月之久之後,迫使代王楊侑開城投降。李淵大軍兵不血刃進入長安。
這時候的唐國公李淵並未以勝利者自居。而是尊隋朝長安留守,隋煬帝楊廣之孫代王楊佑為恭帝,遙尊遠在江都的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唐國公李淵作為丞相輔佐幼主,此時的隋恭帝楊侑淪為唐國公李淵手中的傀儡,事事都得要李淵批准才能執行。
此時天下的反叛者眾多,也不適合稱帝,李淵依舊用復興隋室的口號,號令天下誅殺逆賊反叛者。一直到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殘害後,他才在隋恭帝楊侑三次禪讓之後,公開稱帝。
長安女子唐歌
大家好,我是愛侃歷史的剛哥。
下面我來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
他確實有起兵反隋的念頭,既要得到天下,同時要留個好名聲,魚和熊掌兼得。所以,他一直都在等待著好的機會,一個能夠名利雙收的天賜良機。
隋煬帝的助攻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面對著當時的局面,沒有采取積極措施恣意妄為,倒行逆施,不但激化了階級矛盾,而且更加劇了統治階級的內部鬥爭。
首先,激化了上層統治集團的矛盾。楊廣以文帝次子奪嫡,使文帝廢黜了太子楊勇。為此,使許多朝廷重臣、軸方長吏及文帝諸子等都捲入了這場爭奪權力的鬥爭中。尚書左僕射高潁因反對廢嫡易儲,被貶至交州;左衛大將軍五原公元旻、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及太子楊勇的一些屬官皆處斬,妻妾子女沒官為奴;文帝第四子益州總管、蜀王楊秀,對楊廣為天子,意甚不平,被廢為庶人;右衛大將軍元胄受牽連除名,後處死。公元604年,楊廣殺父奪位,矯詔殺死楊勇。文帝第五子幷州總管,漢王楊諒,見偽詔猜知有變,起兵反抗,從反者19州。楊諒兵敗,其所屬吏民坐罪死,徒者20餘萬家。
楊廣即位後,頻興大役,屢徵高麗,恣意揮霍,遊幸無度,對這些事關國家興敗的大事,許多大臣持有異議。楊廣一意孤行,以嚴刑拒諫。公元607年,煬帝欲耀兵塞外,向突厥炫耀富強。徵丁數萬修馳道,又徵丁百餘萬築長城。
一次次地誅戮、罪黜無辜大臣,不但把大批忠於隋王朝的中堅力量推到了對立面,而且也深深地影響了那些未被殃及的官員,使他們心恢意冷,離心離德,從而加深了統治集團的政治危機。
其次,激化了與基層地主的矛盾。農村中為數眾多的大小地主,是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其基層政權主要控制在他們手中。煬帝大舉征伐高麗,致使農村中的大小地主紛紛破產。他們由隋王朝的支持者轉變為仇恨者。因此隋末農民起義的許多領導者,都是大小不等的地主。
作為地主階級利益總代表的隋煬帝,他的政策、舉措已經嚴重損害了本階級的根本利益,失去了本階級的信賴和支持,不但深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反對他,而且地主階級從上至下也反對他。
隋煬帝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楊玄感的公開反抗
楊玄感黎陽起兵,是蓄謀已久的,它是上層統治集團長期以來矛盾鬥爭逐漸激化的必然結果。它的起因,雖然包含有私家仇怨的成份,但更為主要的還是對煬帝政治舉措的反對。它是統治集團內部針對如何維護地主階級利益,怎樣鞏固封建統治而進行的政治鬥爭。
正因為如此,楊玄感起兵得到了許多統治集團上層官員的支持,特別是少壯派貴族們的支持。許多公卿達宮的子弟都知紛投奔而來。
顯然,楊玄感不是孤立的,他是一派政治勢力的代表。楊玄感起兵,雖然是上層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但他借用的都是人民群眾的力量。因此,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起義隊伍迅速壯大至10萬餘眾。楊玄感起兵也得到了隋朝廣大士兵們的支持。
楊玄感由於戰略上的錯誤,加之起兵倉促,力量不敵,於八月兵敗而死。楊玄感起兵雖然僅2個月便歸於失敗,但它所起的作用卻是巨大的。首先,推動了農民大起義的發展。他的起兵在社會上所引起的震動,是普通農民起義領袖所不能相比的。楊玄感起兵啟,許多地區的農民乘機發動起義,紛紛響應。從此隋末農民大起義進入高潮,成烈火燎原之勢。其次,加速了統治集團的土崩瓦解。楊玄感起兵,如同一石擊起千重浪,對各個階層的衝擊都是相當大的,楊玄感起兵的骨幹力量,基本上都是達官貴族的子弟。因此,隋煬帝對大臣們更加猜忌,彷彿人人都是楊玄感。
煬帝恣意猜忌殺戮大臣,把更多的人推向了與己為敵的道路。各地方執掌重兵的官吏,在楊玄感起兵的影響下,人懷異志,躍躍欲試,待機而動。
李淵的大舅子竇抗,鼓動李淵學習楊玄感,說:“玄感抑為發宗耳!李氏有名圖籙,可乘其便,天之所啟也。”但李淵認為時機尚未成熟,故按兵未動。這種反隋的心態,可以肯定不只是竇抗、李淵2人。
李淵坐等時機,一舉成功
如果說楊玄感起兵導致了隋王朝的分崩離析,加速了它的滅亡,那麼李淵起兵則是把隋王朝最後送進了墳墓。
李淵出身於關隴軍事貴族之家,其祖父李虎為西魏柱國大將軍,封唐國公。其父李曷曾任北周安州總管。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是李淵的姨母,因此李淵深受文帝的信重。隋建國後,李淵襲封唐國公,先後任譙州、隴州、岐州剌史。煬帝即位後,李淵雖然以親貴居要位,但他目睹煬帝暴政和天下動藹的局面,也日益不滿,萌發叛隋之念。只不過李淵老謀深算,不肯為天下先,他要最後去摘取完全成熟了的果實。
楊玄感起兵事件後,李淵也被煬帝所猜忌。煬帝迫於當時農民起義和突厥南侵的形勢,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太原是北方重鎮,兵源充足,儲糧豐實,正是據以起兵的理想之地。是為天與不取,禍將斯及。李淵加快了起兵反隋的準備。我們不能把這些活動,僅僅看成是李淵個人政治抱負的表現,更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當時統治集團內部激烈鬥爭的新動向。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上半年,全國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起義軍由分散而彙集成了幾個強大的集團諮河南有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在河瑯有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在江淮是杜伏威、輔公祐領導的江淮起義軍。此外,東都洛陽和煬帝所駐守的江都,都在起義軍的包圍之中。煬帝被阻隔在江都,不能北返。昔日隋朝的官吏羅藝、梁師都、劉武周、薛舉等人紛紛在各地割據稱雄。
李淵見推翻隋王朝的時機已經成熟,遂在五月間起兵於太原。之後輕兵直取隋都長安。十一月,長安攻克。李淵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李淵攻取國都長安,它使跟從煬帝的隋朝官民徹底絕望了。在他們的眼中,煬帝再也一不是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天子,許多將士紛紛逃亡西歸。
隋王朝的窮途末日,使統治集團中最後一批跟隨煬帝的官員發生背叛。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三月,煬帝的親信右衛將軍宇文化及、郎將司馬德戡等人發動兵變,殺死煬帝。當煬帝已經成了一具政治殭屍,再無可怕,再無可求的時候,他們終於採取了最激烈的鬥爭手段,把他送上了斷頭臺。五月李淵廢傀儡皇帝楊侑,自稱為帝,建國稱唐,隋朝滅亡。
心心的剛哥
李淵家世代公爵,作為隋王朝的臣子,和皇帝楊廣的親屬,他不能不考慮造反會帶來負面的非議;作為一個有野心的政治家,他也是在等待時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