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守时、肯吃亏

#开封县级融媒体#

我读我家书(九)|勤俭、守时、肯吃亏

勤俭、守时、肯吃亏,是我人生的三块导向牌。自幼父母的耳提面命、家族的生活习惯,无不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使我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性格。

上数三辈,我的爷爷一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都是靠踏实苦干才能填饱肚子,他们需要有勤,才能不辜负大自然恩赐的每一寸阳光,每一滴雨露。他们养成了俭,才能把每一粒粮食发挥应有的价值。小时候的一件小事,让我刻苦铭心,直到如今。还记得那个寒冬,当早自习放学我跟同学们一样高兴的回到家时,总不见父母的踪影,家里就剩下盖在锅里的饭,每次打开锅盖总是感觉馒头冰凉并且被水蒸气蒸的已发柸,菜也是冰冷的,我就感到很委屈。为了抗议,我就不动锅里的饭菜,不吃饭就去上学。可能因为那时的我比较瘦小,尽管不吃早饭也总感觉不到饥饿。几天后的周末,父母把我叫到跟前,给我讲了姥爷、姥爷还有他们小时候的经历,他们小的时候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别说挑食就是能填饱肚子也是一种奢望,父母对我这种挑食的习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我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父母讲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尽管现在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勤俭节约的习惯早已深深刻在了我的大脑里,无论是在外还是在家我总是尽量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

由于父母单位对上班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按时按点去工作,有时家里有事耽搁了时间,他们为了不迟到甚至可以牺牲吃饭的时间也不愿上班迟到,所以无形中养成了我的时间观念,再加上警校三年的军事化训练,使我心中总是对规定的时间存在敬畏感,现在每逢遇到单位要求特定时间执行特殊任务时,我都是先于闹钟半个小时醒来、上班这十来年,我从来没有迟到过,遇到特殊任务时,我也是先于要求的时间到达。

我的伯伯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伯伯学问不大,在商界却小有名气。我曾经问过他:咱家原来并不富裕、您学历也不高怎么能把生意做这么大呢?伯伯笑着说:“因为我老实、愿意吃亏,不把金钱看重,熟知我的人都愿意跟我一起做生意,慢慢的生意就做大了。”伯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每逢家里遇到事情伯伯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无论是自家的事还是别人家的事他都很乐意去帮助别人,无论是出人力还是财力他都十分慷慨,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家庭教给我的做人道理,时刻影响着我对社会、生活的判断。每逢家人聚在一起,大家都会被这样的观点感染:“做人、做事,都是一样的道理。都要老老实实的去干,别把得失看的太重,能多干就多干,跟同事在一起要知道吃亏是福。”

面对着复杂的人生和社会,我们会不会因为骄奢而荒废宝贵的光阴?会不会因为惫懒毁掉自身的品质?会不会因计较得失而迷失命生的真谛?我认为,人生是生命在人间的一次旅行,人生是生命的一段过程,而并非生命的终极目标。人生就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能够有“勤俭、守时、肯吃亏”这样的家风,我感觉幸运而满足,这样的家风,给我的不仅仅是平和的心态,也有幸福的家庭,更有光明而充满自信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