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未必来,“央妈”放水的钱去哪了?

数据里面有魔鬼,数据里面有真相。

根据近日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一季度平均每天居民存款增加710亿;如果你觉得这个数字夸张,那么后面还有出乎意料的,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了1.86万亿,比去年的3328亿暴增了5倍,这说明了央妈降准等放的水已经流到了企业的账户。

但出人意料的数据背后,却带着经济的隐忧:一方面,居民存款增长,刺激消费提振经济难上加难,而且通胀还在无形中侵蚀着居民口袋中的人民币;另一方面,央妈网市场投放的钱可能成为企业套利的机会,从而使央行释放出来的资金又重归银行进,造成资金空转。

同时,经济数据的事实告诉我们,17年前的“报复性”消费不会重演,这场经济仗最更本的是首先让企业“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谈经济增速的可能。

17年前的报复性消费难重演

报复性消费未必来,“央妈”放水的钱去哪了?

央行数据,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这样写大家可能第一感觉就是多,但是具体到底多少,计算一下便让人吃惊:

一季度3个月共91天,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存款涌向银行!

存款的高增长,就表明着消费的断崖式下跌。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前两个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

就当前数据而言,全国各地方政府发放了数十亿的消费券和刺激消费政策,但许多在支付宝上抢到了消费券的人们却又没有消费的勇气。在疫情的冲击下,人们为了抗击风险防御性的习惯存钱,这使得刺激消费的计划泡汤。

17年前的非典,中国各行业零售消费2个月就达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全年经济增速基本没受影响。很多人以此类比,认为这次疫情过后也会迎来报复性消费。

但很明显,目前的情况和2003年的非典不可相提并论。

非典对经济的打击是局部性的,而此次新冠病毒的影响是全球性的,而且对经济的内外部打击是非典不能比的。因为此次新冠病毒造成的冲击是世界各国经济的停摆,严重打击了商品资金的自由流通。

而当时的非典主要影响的是北京和广东局部,相对而言,这次疫情下无论是居民的消费信心和经济都很难更快恢复。

世界劳工组织预测,多达2500万人可能因此次疫情失业,劳动者因此损失的收入可多达3.4万亿美元,全球GDP将萎缩1%。

麦肯锡新冠危机报告指出,商业航天航空、旅游业、保险公司、石油天然气、汽车和时尚奢侈品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有的甚至要2021年下半年才能恢复危机前的水平。

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如何呢?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国内十个经济大省市已有超过10万家企业破产,背后是数百万人失去了饭碗。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失业人数达到了4803万人。如果算上那些潜在的失业人数,实际情况更是不敢想象的糟。

而且这个失业统计是需要所在公司开失业证明,然后自己主动去相关部门登记的。而在现实中,在公司开失业证明的本就不多,主动去登记的就更少。

在此冲击下,消费进一步被抑制。各地方政府鼓励消费,居民却不敢消费,这就是目前存货币流向的矛盾。

通胀在路上,越存越穷

报复性消费未必来,“央妈”放水的钱去哪了?

即使大家都不敢消费,“现金为王”又被居民奉为圭臬,但是人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越存越穷。

银行、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收益率连续创下新低,怎样都跑不过通胀。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全国银行理财收益延续下滑趋势,2020年2月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为3.77%,为近2年低点。

另外,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货基规模为8.08万亿,比去年末的猛增9605.52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流向了余额宝。但与之相比较的却是4月6日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到现在都是一路下滑。

与此同时的是,通胀这个神偷却在无形中偷走大家的存款,即使居民不敢消费但资产依然无形中缩水。

根据2020年我国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9%。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环比有所回落。一月和二月CPI分别同比上涨5.4%与5.2%。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季度的资产年化收益率低于5%,实际上我们的钱是不断缩水的。

这个通胀究竟有多厉害呢?司南君给大家找了过去20年的数据作为对比:

以M2(广义货币量)为参照。在1999年的时候,中国的M2货币余额为119897.9亿元,截止到2018年年底的时候约为1827000亿元。即经过20年时间,中国的M2余额是以前的15.24倍。若以此为参考表现,现在的15.24万元大概和20年前的1万元人民币相当。当然了,这种对比也有缺陷,我们再看看另一种对比方式。

以大米为例。在1999年,超市出售的大米价格很多都在1元/斤(有便宜些的,也有两三元的),现在很多都在4元/斤(有3元的,也有五六七元这样更贵的)。以大米为参考,20年前的1万元人民币,和现在的4万元差不多。

以理发为标准。在1999年的时候,普通男性的“洗剪吹”也就3元到5元。现在则是25元到40元不等了。以此为参考,那1999年的1万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万元左右了。

就拿刚刚过去的2019年来说,大家深有体会。2019年全年CPI同比上涨了2.9%,拉动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性的,是因为猪肉和其他部分食品价格供给不足所导致的。

所以,规避得了疫情冲击的存款,却躲不过通胀的风险。

央妈放水,但资金空转迹象出现

报复性消费未必来,“央妈”放水的钱去哪了?

为了解决上面说的企业经营困难和稳就业的问题,央妈继续往市场投放资金引导利率下行,但这也会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同时因为传导渠道的不畅,出现资金空转的现象。

4月15日,在定向降准落地的同时,央行宣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2.95%,较上次下降20个基点。而整个一季度,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4月17日的最高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一年期LPR为3.85%,下调20个基点;五年期以上LPR为4.65%,下调10个基点。

与此就是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却可能存在资金空转现象。

数据显示,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了1.86万亿,比去年的3328亿暴增了5倍,说民央行释放的资金进到了企业的账户里。

但现实效果可能没那么好。

央行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数据和社融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0.8个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19万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指出:“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步入衰退的大背景下,大部分行业的需求在萎缩,投资实体的赚钱效应较弱,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很大。在这种情形下,不断地降低融资成本,给实体注入流动性,可能反而会使企业将低成本资金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理财、信托或基金专户甚至股票),用于套利。比如某股份行在4月5日发行的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是3.83%,同期1YAA+中短期票据的到期收益率为2.34%。这样的利差,企业如果发行债券用于购买理财,能获得超过150BP的收益,其风险收益比可能要高于投资实体。”

据相关银行业内的人士透露,企业套现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拿贷款资金买银行的大额存单,我们当地的一些小企业可以从银行以3.85%的利率批下贷款,而很多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都在4%以上,这就存在套利空间。

另一种方式是企业拿票据贴现后的资金去存款,贴现利率与银行存款的利差就是套利所得。关键在于,企业的这波操作对银行来说,贷款指标、存款指标都得到满足。

对于银行来说,目前的商业银行都是自负盈亏,此时面对疫情的压力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剧增,所以有许多银行不敢将贷款流向这样的企业,但恰恰又是这样的企业最需要资金。

所以,目前如何防止央行释放的资金空转,保障资金流向所需的小微企业才是关键。只有这样让中小企业活下去,就业才能稳,就业稳则消费稳经济复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