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闯关东后,为何没保留自己的方言,而说起了现在的东北话?

河北人道光以前就悄悄出关和满蒙杂居,关外汉语本来就和河北方言类似,变通后成了东北方言。山东移民数量多,但是多是道光后逐年出去的,放到单独年份是少数人,语言被当地同化了。我认为啊,吉林的通化,白山以及延边州一部分以及吉林市南部和辽源市一部分讲话和丹东以北本溪抚顺接近。吉林也是越往北越接近东北话越纯正。虽然我不是东北人。

东北话传染性强,就好比东北军打到海南后留下来到现在也好几十年了,海南人也没让这些东北人口音变了,再过几十年,东北方言就得遍布全国各地,太魔性了,不自觉的就想学。

山东人闯关东后,为何没保留自己的方言,而说起了现在的东北话?

首先东北是有自己的汉语方言的,而新移民的方言各式各样,因此为了与别人交流只能使用共通语(东北官话)而不是方言。并且方言的转变也至少要到第二代移民才能开始,也就是在当地出生的移民。由于脱离了原有的方言环境,他们已经不可能完全掌握父辈的方言了(除非当地来自原籍地的移民数量占压倒性优势,比如黑龙江的部分方言岛),方言在第二代人中间成为家庭语言甚至直接消失(北方官话方言之间差异较南方方言小,相互之间有几率能交流,因此没有特别强的动机去学习父辈的方言,而南方部分方言的使用者是无法和其他方言使用者交流的)。相似的过程在移民国家中非常常见,东北的例子其实不难理解。

山东人闯关东后,为何没保留自己的方言,而说起了现在的东北话?

移民来源不同,当然就会一起说当时的普通话。这个学着很容易的,你看军队里不也是不标准的普通话。西南官话也是同样的道理形成的,只不过当时普通话和现在不一样,再独立发展个好几百年(不像东北话就独立发展了一百来年)演化出了更多的差异。往早了说,粤语也是这样形成的,粤语是和北方官话体系上最接近的方言了。只不过两者平行演化千余年,差距有点大!

现在东北话还真是满语和关内话糅合成的,说什么天南地北一个宿舍的例子那是建国后有了普通话这个标准,清朝以前有统一的语言吗?就算有也是上层社会才能接触,普通老百姓可以说闻所未闻。

山东人闯关东后,为何没保留自己的方言,而说起了现在的东北话?

语言这个东西有时需要学,口音的问题许多都是潜移默化,慢慢改。 东北方言如何起源的?看看深圳就知道,改革开放前深圳只有几万人,原来本地语言有几个人外地人能听懂?后来人口多了百万倍,各地人员都用各地口音的普通话交流,结果外来势力太大,把本地语言同化了,形成了特色普通话。同样北京和天津距离很近但口音差别很大。东北原来是荒蛮之地,人口稀少,多为少数民族,有各自的语言,后来关内大批人员出关 ,语言互相同化,就形成了现在的东北话。需要说明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哈尔滨就有20万俄罗斯人 那时许多居民都说俄语。在伪满时期许多居民都说日语。

山东人闯关东后,为何没保留自己的方言,而说起了现在的东北话?

东北有山东口音的地区,只有辽东半岛南部的大连、丹东,除了与山东隔海相望的地理原因,还有一个政治原因,有个说法: "金复海盖,辽阳在外",原意是:除了辽阳以外,其南部的金州、复州、海城、盖州,均归属山东青州府管辖,这也是辽南地区居民说话至今有山东口音的一个原因。东北官话和胶辽官话两码事。就像大连人不仅不说东北话,也从不认为大连属于辽宁。另,葫芦岛绥中一带,许多人家都是当年跟随戚继光从浙江过来的军人的后代,现在除了姓氏在东北少见,其他都一样了。

山东人闯关东后,为何没保留自己的方言,而说起了现在的东北话?

通溪小片恰恰位于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周围,因此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满式汉语。不过山东人的数目恐怕比答主想象的要大的多,因为清兵入关将大部分辽东人都带到关内去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鼓励移民政策,乾隆前期东北人口87万,山东新移民便高达50余万,到嘉庆末期东北总人口才达到280万左右,也就是说所谓辽东土著不过是早一轮的闯关东者罢了。民国时期的闯关东者中河北藉占15%,河南藉占5-10%。辽东官话的底蕴应该是东北官话的基础。但人口方面就大大低估了闯关东的威力,在闯关东之前东北哪来的一千万人口,都只有一些原始部落,撑死几十万。只不过闯关东分阶段,过去早的慢慢土著化了,柳条边虽然一直在,但杀头总比饿死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