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解孝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简要通俗的文字,阐述古人视为一切道德根本的孝道,古代学者把其称作儒家六经的总汇,并世代作为孩童启蒙教育的主要教材。

《禅解孝经》

《孝经》不但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同时也是普通百姓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时至今日,传统孝道的内涵已发生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有其价值,发掘其中的合理成份以为今用,仍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今天,更有必要的是要彻底清除掉套加在“孝道”上面的各种僵化腐朽的“污垢”,以还其伟大智慧的中国“孝道”精神之本来面目。正如刊载在某日香港《大公报》副刊上的一位作者所说:“宗法社会的孝道应该摒弃,‘孝道’不是片面的法权或教条,应该是我们常说的‘孝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天伦之爱,其中没有什么偏私和功利,它的发扬不仅使人‘老有所安’社会稳定,而且这种天伦之爱也足以醇美子女的心灵,一个爱父母的心如璞玉浑金,可以锻造出许多美丽的事物,可以净化身边人的心灵。”

《禅解孝经》

当此“孝道”式微之世,我们来提倡“孝道”精神,实有伟大的积极意义;既可“和谐社会”、“重振国格”,又可为“往圣继绝学”,更让全世界重新认知西方欠缺中华民族独具风骚的“美智精神—孝道”。

摘自《禅解孝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