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這部古代學術隨筆挺有味兒

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這部古代學術隨筆挺有味兒


【按】

《念樓學短》共有53組530篇國學經典原文及鍾叔河先生的【讀】&【曰】,委實值得珍藏細品,遂決定每讀完一組便記錄一下閱讀心得,與大家分享經典之美。


今天要分享的是《念樓學短》第十五組——《容齋隨筆》九篇。


一提到“學術隨筆”,似乎容易給人一種嚴肅、板正、高深、無趣之感,雖說是隨筆,也並不見得是隨手一揮而就的,相反,由於略顯專業的內容並非人人喜聞樂見,一般人都不敢輕易去讀什麼學術隨筆。


在讀《念樓學短》第十五組《容齋隨筆》之前,我也是從來沒有讀過學術隨筆的,更別提是古人寫的。這次無意中在鍾叔河先生的引導下品讀了宋代洪邁所撰的《容齋隨筆》中的九篇古代學術隨筆,才發覺原來學術隨筆也可以這般有味。


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這部古代學術隨筆挺有味兒


據360百科介紹: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可見,《容齋隨筆》早已頗負盛名,怪不得鍾叔河先生專列一組品讀。讀完《念樓學短》中選編的九篇隨筆,我的頭腦中就對《容齋隨筆》形成了“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的十二字印象,可謂風味獨特。


01.嚴謹八卦


說起“八卦”一詞,總感覺就是捕風捉影、蜚短流長。特別是現在的狗仔隊在傳播明星八卦方面,更擅長這一套,不管真假,足夠吸引人的眼球就行。


其實自古至今,人類的獵奇心理都是一樣的。在古代,人們也對名人八卦感興趣,就連洪邁的《容齋隨筆》中就有不少名人八卦。不過,作為學術隨筆,洪邁“八卦”起名人來也是相當的嚴謹,絕對不是捕風捉影,而是有理有據。


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這部古代學術隨筆挺有味兒


比如,在《樂天侍兒》一篇中,洪邁就嚴謹地探討了白居易究竟有多少家姬的問題。眾所周知,“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和小蠻是白居易蓄養的最知名的歌舞伎。有些人認為白居易的家姬就只有樊素、小蠻二人,洪邁則認為,豈止二人,還有很多呢!依據嘛,就是白居易的一首《小庭亦有月》的詩中就提到了“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光從名字來看,至少紅綃、紫綃是家姬了!


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這部古代學術隨筆挺有味兒


再如,在《李陵詩》一文中,洪邁又對坊間流傳的李陵和蘇武之間的詩歌往來進行了嚴謹的八卦,確切地說,這次是“闢謠”。李陵當年出征匈奴,因寡不敵眾投降,最終老死在匈奴。而蘇武當年出使匈奴被扣十幾年,誓死不降,最終重回漢地。《昭明文選》中選了李陵寫給蘇武的三首詩和蘇武的四首詩,認為這就是二人的“真跡”。但是,洪邁認為非也非也,理由有兩個:一是蘇武歸漢後住在長安(今西安),不可能“俯觀江漢流”(長江和漢水在南方);二是李陵詩中“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中的“盈”字明顯犯了漢惠帝的名諱(漢惠帝名盈),就算李陵人在匈奴也不敢犯這樣的錯。所以得出的結論是,這些詩都是後世同情李陵和蘇武的人假借二人之名寫的。


瞧瞧這八卦的水平和嚴謹的姿態,如今的狗仔隊怕是望塵莫及了。


02.大膽批判


陳寅恪先生在王國維的紀念碑銘中首先提出了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追求的學術精神,被奉為研究學術的圭臬。其實,在古代的學術研究者中也不乏擅於獨立思考、敢於挑戰權威、不人云亦云的人。


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就大膽批判過一篇名家名作——韓愈的《送孟東野序》。


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這部古代學術隨筆挺有味兒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學時代的語文課本里學過他的《師說》和《勸學》,確實文采斐然,論證有力,是古代議論文的典範。孟東野就是寫下《遊子吟》的孟郊,《送孟東野序》是韓愈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陽縣尉而作的一篇贈序,其核心思想就是替孟郊“善鳴”卻終生困頓的遭遇鳴不平,成語“不平則鳴”的出處就是此文。


我此前沒有讀過《送孟東野序》,不過在網上搜了一下各路名家對此文的評價,都是讚不絕口。如,金聖嘆就評價“只用一‘鳴’字跳躍到底,如龍之變化屈伸於天”


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這部古代學術隨筆挺有味兒


儘管如此,洪邁卻對諸家讚譽表示不敢苟同。他認為《送孟東野序》裡面存在邏輯硬傷。因為韓愈先說不平則鳴,後又舉出堯舜時期的皋陶、大禹和夔,殷商時期的伊尹等盛世聖賢的例子,來說盛世才出“善鳴者”,這就自相矛盾了(盛世無不平,無不平何來鳴?)。


我看到金聖嘆的評價中最後還有一句話是“更不能以逐鱗逐爪觀之”,想必也是有意迴避了韓愈列舉盛世善鳴這一段的矛盾之語了。其實,如果有人能夠更大方一點指出來,再評論一句“瑕不掩瑜”,或許也不至於被洪邁批判了。


03.辛辣諷刺


讀了幾篇《容齋隨筆》之後,我發現洪邁的學術隨筆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擅於引經據典,發現新意。在讀別人的文章時提出自己的見解,有時言辭還挺犀利,諷刺意味濃厚。


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這部古代學術隨筆挺有味兒


比如,在《城狐社鼠》一文中,洪邁提到了“城狐社鼠”這個成語,本意是說“由於怕失火,城牆洞裡的狐狸,沒人用水去灌;土地廟裡的老鼠,沒人燒煙去燻”,可見它們的巢穴找對了地方,有了保護傘。洪邁讀漢代劉向的《說苑》,書中也記載了孟嘗君的門客提及“稷狐社鼠”,穀神祠裡的狐狸和土地廟裡的老鼠也沒人敢去燻灌,還是同樣的道理。


同樣是老鼠,有庇護沒庇護,命運完全不同。沒庇護的就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有庇護的就是“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結果造成“健兒無糧百姓飢”,讓人無語問蒼天——“誰遣朝朝入君口”?


嚴謹八卦、大膽批判、辛辣諷刺,這部古代學術隨筆挺有味兒


可見,保護傘著實可惡。鍾叔河先生也忍不住評論:


“城狐社鼠,歷朝歷代都會有的。鼠害再猖獗,拼著燒掉幾座土地廟,也可以滅掉幾窩……”


對於如何處置城狐社鼠,其意不言自明。


總之,作為古代學術隨筆的經典作品之一,洪邁的《容齋隨筆》讓我見識到了學術隨筆該有的精神和風骨,雖然本人無緣學術,至少以後若有機會再讀學術隨筆,也能略品味出一星半點的好歹滋味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