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2013年開始用Kindle閱讀,也開始有寫書單的習慣,到現在正好七年了。翻一翻過去的書單,發現竟然並沒有看舊日誌的羞恥感:雖然當時寫的短評遠算不上深刻,但所幸都還是真情實感,沒有太浮誇。所以響應號召,呼應今天世界讀書日的主題,從閱讀記錄中摘取十本書來,也算是幾年閱讀史的小小總結。

排名不分先後。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萬川之月··胡曉明


在高中時最害怕的是詩歌閱讀理解,尤其是山水田園詩。古代詩人們哀怨憂傷的小心思,在慌亂的考場上我哪能體會得到啊。

然而,本書的出現拯救了我對詩歌殘存的一點熱情!序言寫得就很棒,從朱熹引用佛家典故“月印萬川”說起,分析中國山水田園詩的意向,闡述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語言優暢,讀起來很是享受。這本書特別適合半夜睡不著的時候看,看著窗外孤月,想著千百年來有無數古人也曾半夜不睡覺,和你看著同樣一輪月亮。他們在想什麼呢?

他們把心境寫成詩,映射到這本書裡了。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看不見的森林··[美] 戴維•喬治•哈斯凱爾


森林和樹林的區別在哪?我覺得「森」和「林」這兩個字的字形就可以說明,森不僅是樹多,而且還多了一層,就好像林是二維化的空間,而森是三維立體的。森林裡的生物部落不僅僅是上下左右結構,還多層嵌套,相互連接。土壤之上枝葉交繞,動物們穿梭其中;土壤之下的根系和真菌關係更為複雜,構成龐大的地下王國。

科普作品如何擺脫說教的敘事方式,或許這本書中可以找到答案。作者是生物學博士,但在本書中,他從未炫耀地闡述任何高深的理論,反而像《昆蟲記》作者法布爾一樣,彎下身子,匍匐在地面上,觀察森林中固定一小塊地方,隨著四季時節的更替,而發生的微妙變化。最難得的是用優美的語言,細緻生動地描述著自然變化背後的機理:風媒植物花蕊如何利用流體力學原理獲得授粉,植物如何控制發芽時間以減少相互競爭……

本書另一特色是向我們展示了與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森林,生物之間既有競爭又協同生存,黴菌菌絲鏈接著地下根系,不同植物靠這樣的地下傳輸網絡交換著營養物質。森林比我們想象中更加整體。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浮生六記··(清)沈復


這本書的作者是清代乾嘉年間的沈復。行文簡潔優美,高中古文水平即可閱讀,不會覺得太艱澀。沈復自覺生逢盛世,一生中又常有機會到處出遊,晚年時不一一記錄下來,實在是遺憾,於是有了回憶錄式的這篇集子,瑣瑣碎碎寫了六大類,故為“六記”。今天只存四記,另外兩記遺失了,真是遺憾。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查令十字街84號··[美] 海蓮·漢芙


書很薄,由數十封書信組成。故事發生於二戰後不久,紐約一位不出名的小作家,嫌當地書店俗氣又昂貴,於是寫信求助於倫敦多家舊書店。查令十字街一家小店的反饋讓這位美國老姑娘十分滿意,她與書店主管——一位優雅得有點古板的英國紳士之間,也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多年來書信不斷,內容有趣,情誼感人。

書中信件不長,大多不超過一千字,有些甚至只能算短箋,二十年的歲月,信中只能窺得吉光片羽。但我猜有對方陪伴,必是人生中的幸事。他們之間有愛情嗎?一直讀到最後都不敢確認,又或者本來就會有這樣的友誼,隔空也可給予對方依撐和溫暖,而無關情愛。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中國現代小說史··夏志清


讀這本書的初衷,是想按圖索驥,尋找當代小說中的遺珠。讀著讀著發現夏志清先生好像並不是在寫小說史,而是在寫評論集。書中很多觀點與正統的文學史觀大不相同,讀起來常常要停下來堅定一下信仰。不過夏先生的文學審美品味,真的是挑剔又纖細啊。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百年好合··蔣曉雲


這本書講的是很多人一生的故事,他們大多是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民黨敗逃到臺灣地區 的名門子女。每一章都是單獨的故事,既可以拆開來看,又可合在一起,湊成一篇民國人物誌。每個故事的主角都是其他故事中的配角,讀著讀著常常會遇到熟悉的人物。

蔣曉雲寫的書真的是太好讀了,她講故事很厲害,既有小處細節,又不會在此處用墨太多。好像她和我們一同在遊覽,指著一處妙景介紹後,旋即又帶著大家走往另一處——參觀路線可是別人的一整輩子呢,可不能在一處駐足太久。

一生好像是很漫長的,即使是普通人的故事,大概也要寫厚厚好幾本書吧?蔣的書中人物大多波瀾起伏,但她偏偏能夠在不足中篇的長度裡講完了。有時候想,我們的一生會是什麼樣子啊,會有很多遺憾吧。能遇到對的人嗎,會錯過誰呢,夢寐以求的得到了要是厭倦了該怎麼辦……好多好多問題。讀了這麼多別人的故事,好像日子也就是這麼過啊過就是一輩子了,大家都是在青春中走向中年,又快速地變成老人。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巨人的隕落··[英] 肯·福萊特


一戰於我而言一直是段模糊不清的歷史,對它的認識基本上還停留在教科書上的那幾段話:巴爾幹危機,大公被刺,凡爾登絞肉機,巴黎和會,二戰隱患。那麼真實的歷史是如何一步步推進的呢?歷史學家可能會列出時間表來。但是本書作者使用了更為巧妙的辦法:他通過文中不同角色的視角,去展現歷史進程中的不同位面。讀者在來回切換中,也漸漸發現,歷史這隻巨獸在慢慢浮出水面,講述著太陽底下發生的最精彩的故事。而且作者堅持忠實於真實歷史,寫完稿子後也會請歷史學家來把關,所以在閱讀時可以很放心地通過它去了解那個陌生的世界。

有句話叫做“文章憎命達”,意思是能寫出好的文章的人,大多命運坎坷——所以說知乎上“沒有半夜痛苦的人不足以談人生”的風格,想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作者肯·福萊特曾被出版界吐槽為“沒有一個飽受折磨的靈魂”,他愉快地承認了,“大家都在寫內心的痛苦,可我總是覺得很開心”。所以猜測也正是這樣的心態,故而在一戰殘酷的背景下,主人公們卻依舊有著很多溫情美好的時光,讀起來也常常忍不住為之歡喜。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滄浪之水··閻真


想起一句西諺:勇士與惡龍搏鬥,終化為龍。

這本書前半段講述了一個學歷很高,業務水平較好的畢業生,在邁入職場的頭幾年因為寧折不彎的性格處處碰壁的故事,後半段講他如何突圍。書中的背景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但放在今天似乎仍不褪色,依舊適合送給周圍的人。我猜很多人讀這本書都有點想哭,因為會覺得主人公好像是自己。

本書讀起來也很引人入勝,細節描寫讓人拍案叫絕。讀著覺得非常真實,也非常害怕:假如世界真是如此,我們何處可逃?我們又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蔣經國傳··陶涵


這本傳記讀起來非常有趣,歷史比小說要精彩的多,而小蔣自身也是性格鮮明的人。他很有才幹,又有些理想主義;堅定地反臺獨,晚年卻看走了眼,讓李登輝上了臺。青年時還曾帶領群眾唱《兩隻老虎》的歌曲來反腐……可以寫一個東京電視臺式的個人介紹了。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安德烈·艾席蒙


“我們會像小廣場上那些面對皮亞韋紀念碑而坐的老人,談起兩個年輕人過了幾周快樂的日子,然後在往後的人生裡,將小棉花棒浸入那一碗快樂,生怕用完;每逢週年紀念也只敢喝像頂針那麼大的一小杯。但這件幾乎未曾發生的事仍然召喚我。我想告訴他。未來的那兩人永遠無法取消,永遠無法刪除,永遠無法抹滅或重新經歷這段過去——過去就困在過去,像夏日黃昏將近時原野上的螢火蟲,不斷在說:‘你原本能夠擁有這個替代物。’但回頭是錯。向前是錯。看別處是錯。努力矯正所有的錯,結果同樣是錯。”

短暫的快樂和漫長的懷念,構成了這本書的主要情節。故事發生在灼熱夏日的意大利小鎮,教授家的孩子喜歡上了比自己年長又魅力四射的美國訪客,在來訪即將結束之際,兩人互述了心意,卻要面臨漫長的離別。

非常美好的一本書。


世界讀書日 | 七年閱讀 十本好書

孤筏重洋··海雅達爾 海爾達爾


在1947年,作者和其他五位小夥伴,從秘魯的港口出發了。他們乘坐著仿古木筏“康提基號”,漂流了約八千公里,歷時一百多天,勝利抵達圖阿莫土島——航程距離相當於上海到拉薩路程的兩倍。在旅程結束後,海爾達爾將冒險的始末寫成了書,就是暢銷多國、經久不衰的本書:《孤筏重洋》。

這本書影響了很多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很多情節都來自於此,而海子最為知名的詩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據說也是這本書給他的靈感。

和少年派中重複出現的殘酷主題不同,這本書並不是一本描述與自然對抗,戰勝艱難險阻,獲得精神昇華的書。恰恰相反,全篇都用幽默的筆調來記錄大家遇到的諸多窘事,而對夥伴的吐槽也是不遺餘力。因此雖然偶爾我們會為航海家們的命運揪心,但大部分情況下,都會哈哈大笑——甚至恨不得自己也和他們一起待在筏子上,一起喂喂小螃蟹、和鯊魚拔河、用飛魚做湯、看日出和星空以及夜裡會發光的浮游生物們。

書中有一句話很適合結尾,我把它稍微變了一下句型:

當小小的木筏漂浮在萬尺重洋之上,它離月亮比離海底更近。

寫完之後,發現多寫了一本,那就留一本作為候補十佳吧。

閱讀是很私人的事,不太敢推薦書給別人,但上述這些書,還是很有底氣推薦給大家的,因為每一本都經過驗證:都很好看。

閱讀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