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小學素質教育難以推行的原因是什麼?

一誠不染


經常和“減負”一同提及的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該採用哪個。其實這兩者並不是相對的關係,而是有很大的重合和交叉。只要涉及人才的選拔和評定,無論中外,都不可避免要進行考試和測評。

如果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比作向左走,向右走的話,我的選擇是一路向前。

那就是讓教育最終的落腳點是人,是如何提高人的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學習的能力

終身學習的能力

溝通協作的能力

面對失敗的能力

保持好奇心的能力

……

當我們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是培養這些未來有可能需要的能力時,我們就不會在乎一時的快慢和得失。那時我們不會考慮減不減負,減多少這種毫無意義的問題,而是考慮如何讓孩子慢慢學會管理自己的一天24小時,如何高效學習,如何提升綜合能力。

而在現實當中,老師們被考評逼著要分數;家長被升學壓力逼著要成績。單一的評價機制必然讓所有其它有意義的活動讓位於考試。


偶得酋長


我認為是標準要明確,是說中小學素質教育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要改進哪些內容,要統一地區間的差距,不能只喊口號,育目的去做。這樣就需要各地教育口嚴格把關,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


用戶9098239237626


評級機制不改變就難以推行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已推行多年,但是沒有從根本上去改變評價機制,仍然是以一考定終生。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對老師的考核和評價仍然以成績為標準。那麼這種評價標準沒有改變,自然素質教育就是空中樓閣。

小學升初中要進行考試,初中升高中要進行考試,最終都是要拿成績來作為評判的依據,從來沒有以素質教育的綜合評價作為平凡標準,那麼就很難改變現在的現狀。

評價機制的指揮棒沒有改變,而去推行素質教育,自然就難以進行。出現的現狀就是老師為了提高成績,擠佔了其他科目的時間,以及學生其他綜合實踐的時間全部用來上文化課,給學生布置大量的重複性的機械性的作業,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