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真实的火神山,它的设计巧在哪里?

最近我看到一条新闻,4月20号,哈萨克斯坦按照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模式,建设完成了一座应急传染病医院。这座医院将会在内部调试完成之后,开始收治病人。而早在这个月6号,韩国版的“火神山”医院就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了。

这两条新闻,都让我们看到,中国在抗击疫情期间,建立的 “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正在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范本。

看看真实的火神山,它的设计巧在哪里?

一说到武汉这两座医院,总是离不开两方面的讨论。

一方面是“中国速度”,也就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项目规划到建成,一共只用了10天的时间。

对于“中国速度”这件事,你肯定能说出很多门道。比如新闻中就会提到,这两座医院的设计规划,并不算是从零开始,其实是借鉴了2003年非典期间,“小汤山”医院的模式;再比如这两座医院在建设期间,有3万名工人加班加点、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人多力量大、建设速度快,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优势,毕竟“基建狂魔”这个外号,不是随便取的。

但是关于这两座医院还有另一件事,大家往往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就是“零感染”。这两座医院,都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也是病毒最容易传播的地方,但是在它们运行的过程中,都实现了医护人员的“零感染”。

你想,这两座医院运行的时候,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病毒的传播性,大家心里其实也没谱。

如果我们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比作是一次和死神的赛跑,医院建得快,只能证明我们“跟得上”,但实现医护人员的“零感染”,才能证明我们“打得赢”。

在今天我就为你分享一下这篇文章的观点。

我先说一个让我最惊讶的,火神山医院在建筑形状的设计上,就考虑到了降低感染这件事。

如果你单独拿出火神山医院的一部分看,你就会发现,它像是一个“工”字形,工人的工。

这个“工”字形的安排,背后可是有很多门道的。稍微和你解释一下,“工”字形的那两“横”,是病人住院的地方,而“工”字的那一竖,是医生主要活动的区域。

这个设计有什么好处呢?我在文稿中插入了一张图片。从这个图片里你可以看到,“工”字形的设计,让医护人员和病人生活的区域,刚好被隔开,而且他们的动线,也就是在建筑中走路的路线,也是尽可能地错开。这让医护人员和病人,除了必要的治疗以外,尽量降低接触机会。这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医护人员,降低了他们的感染概率。

看看真实的火神山,它的设计巧在哪里?

“工”字形的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复制。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好几个“工”字形,都通过中间那一竖串联起来,那整个医院,就像一块鱼骨头一样,可以无限延展。并且这个鱼骨头怎么延展,都不会影响到原有建筑的运行。

这是建筑设计在形状上的讲究,咱们再来说说火神山在建造方式上的考虑。

火神山采用的是一种叫做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不在现场浇筑混凝土,而是把墙面、板子和柱子在工厂中生产好,然后在场地内组装。这样一来,火神山虽然是一整座医院,但其实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块块积木拼接起来的。

这样带来什么好处呢?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建得快,这不用多说你也明白,但是,除了能建得快以外,用搭积木的方式建建筑,其实也是为了降低感染率。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做设计的时候,设计师是把火神山医院,拆成了一个个的小积木块,每一个小积木块的尺寸,就叫做“模数”。比如走廊的最小模数,是3米×3米,病房的最小模数,是3米×6米。

而在每一个积木块里,都可以继续拆分,根据实际需求,隔离出更小的房间。比如说在两个确诊病房之间,就需要单独隔离出一个缓冲间。

看看真实的火神山,它的设计巧在哪里?

我在文稿中插了一张图,你可以看到最后达成的效果。整个医院根据感染的风险,分别分成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医生的活动范围,最多会深入到半污染区,而从半污染区进入洁净区的时候,又需要经过层层的更衣、消毒。这让病毒在医护群体传播的概率大大降低。

所以,火神山医院是用搭积木的方式控制了人员的流动。


除了人员的流动以外,空气和水的流动,也会影响到火神山医护人员的安全。

我们先说水,武汉是一个潮湿的城市,湿润的空气会帮助病毒生存和传播,所以火神山医院在设计的时候,就特意设计了一层“防护衣”,学名叫做HDPE防渗土工膜,这个名字你不需要记,你只需要知道,这个“防护衣”只需要2毫米的厚度,就可以达到防潮防渗水的要求。

此外,因为火神山医院靠近湖泊,还必须考虑到水污染的问题。医院的废水从排出到处理合格要经过7道严格的工序,等到系统检测合格之后,才会被排入市政管道。

说完了水,我们再来说说空气的清洁度。

看看真实的火神山,它的设计巧在哪里?

我相信你也肯定有所耳闻,钻石公主号和美国的几艘航母,之所以会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哪怕病人在船舱中进行隔离,他们和健康的人还是在使用同一套新风系统,带有病毒的空气,会被整艘船的人呼吸到。

那火神山医院是怎么避免这种空气传播的呢?原理很简单,它通过供暖系统,让几个不同的区域,实现了气压的梯度,具体来说,清洁区气压最高、半污染区次之、污染区最低。这样就让火神山的空气流动,永远是清洁区往污染区流。病人和医护人员,呼吸的是不同的空气,避免了交叉感染。

好,以上就是我们的用户孙彬介绍的火神山设计细节。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火神山医院最值得沉淀下来的经验,其实不是怎么建得快,而是如何管控好人流、水流、气流,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

看看真实的火神山,它的设计巧在哪里?

其实,今天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和你介绍火神山医院,我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当我们站在外行的视角,想去评价一件事的时候,得经常提醒自己,这其实是专业人士经过无数的推敲和妥协拿出的最佳方案。很多内行人思考的困难,外行人可能想都想不到。术业有专攻,是个朴素但是可贵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