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太多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 如果高效利用时间


不要让太多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 如果高效利用时间

“不要让太多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这是曾经我第一份工作的地方,老板给我一个同事的忠告。那个同事是我们部门的技术骨干,能力突出,能够独当一面。再加上人又超级Nice,只要有人找他帮忙,必然是尽心尽力,善始善终。然而,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当他身上的“猴子”越来越多的时候,最终也还是力不从心,无法每一个任务都尽善尽美。

不要让太多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 如果高效利用时间

之所以会想起这句话,也是因为最近,自己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由于在学校工作,暑期是我们IT新上马软件开发项目的集中时间。但是就在这种,每天项目任务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前天居然由于一堆突发状况,整整一天都没能做项目相关的事情。从一早刚进办公室,就接到一个没头没脑的用户询问。找了一圈人才搞清楚,是一个还没审批过的需求,暂不需要答复。接着又有一个日常系统支持的问题,新用户对于系统流程不熟悉,也花了不少时间来解释。下午参加完部门例会,就被拉去做一个紧急的数据报表。因为用户总是在截止日期之前,才发现自己还不熟悉如何生成报表,而需要你协助……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每个人每天都拥有86,400秒,但如何真正高效地利用好这86,400秒,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要让太多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 如果高效利用时间

很多人说,要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学习。我到觉得,应该先弄明白,我们的时间是怎么被切碎的。是被时不时弹出的新邮件提醒,还是被临时插进来的一次谈话;是手机上闪烁的各类APP推送,亦或是忍不住刷新朋友圈的动态;是喝水、吃饭、上厕所的随性,还是工作到一半想起另外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事件……我们的时间,正是被这些无序的、不按计划(套路)出牌的各种琐碎小事,切割得七零八落,最终看似忙忙碌碌一整天,却又好像什么任务都没有完成,待办事宜依旧一大堆。

不要让太多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 如果高效利用时间

为了改变这种焦头烂额的状态,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虽然不敢说已经大彻大悟、融会贯通,倒也有些小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首先,就是这个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的,番茄时钟。其核心理念就是,人的专注度是有限的,与其希望一口气写完一个30页的PPT,不如分成没25分钟一个时间段。在专注的25分钟之内,是需要强制自己,除了手头的任务以外,绝不分心,无论是喝水或者上厕所,都是可以等待的。而每隔25分钟,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完成四段25分钟的专注时间之后,会有15分钟的大休息。类似功能的APP,在Windows和Mac平台都有免费版本可以下载,根据我个人实际使用的体会。在处理需要大段时间的任务时(制作演示文稿、编辑文章等),的确非常有效,专注时间段内的产出十分有保障。

不要让太多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 如果高效利用时间

能够保持专注的一大前提,就是能够不被打扰,或者说拒绝打扰。虽然在这个花花世界中,我们面对无数的诱惑,不过有些小技巧,还是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被打扰。比如,关闭实时新邮件提醒,通过邮件传递的消息,往往不是最紧急的。同理,也可以关闭手机APP的实时推送,你还记得自己又多少次,是因为手机屏幕亮起,而中断了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吗?变被动接收信息,为定时主动查阅手机,可以让生活和工作更加有序。对于重要又紧急的工作,可以考虑订一个会议室,悄悄把自己关起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电话,和临时访客的打扰。如果真的不可避免中断了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务必请对方稍等一分钟,让自己可以在中断的地方做一些备忘录。以便在被打断之后,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到之前的进度(有点断点续传的意思)。

不要让太多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 如果高效利用时间

时间管理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要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永远应该优先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件,而不是按照任务收到的时间顺序来处理。知易行难,相信不少人也和我一样,明明手头在处理一个任务,结果同事过来讲了另外一件事,就兴冲冲投入到新的任务中去了。我觉得,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一种体现吧。为了抵挡新鲜任务的刺激与诱惑,我推荐在日历上,为新任务创建一个适合其权重的未来提醒。这样虽然新任务很诱人,但是已经给了自己一种安排妥当的心理暗示,可以安心继续之前的工作。同时也由于做好了记录,不至于完全忘记,等到新任务的截止日期,又措手不及匆忙赶工。和番茄时钟类似,上图的时间管理四象限,也有很多APP,可以分类相应的任务,按紧急与重要的程度,依次完成。

不要让太多的猴子爬到你的身上 如果高效利用时间

变化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纵有再详细缜密的计划,也往往赶不上变化来得那么,不经意与随性。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投身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与工作,带来最大的收益与回报?恐怕不得不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要让那些跃跃欲试的猴子,轻松跳上你的肩膀开始吧。

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经验与建议,也希望能够留言和我一起分享。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