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螢飛星,狷狂中筆墨不朽 。----是王勃怎樣的感慨?

上元元年深秋。一位面色微愁的少年登上了滕王閣,這裡正在舉行一場盛宴,閣中高朋滿座,閣外水天一色,美景怡人。

少年的愁色與這裡烘托得氛圍有些格格不入,賓客舉杯相歡,少年略微遲緩得附和。幾度奔波,三年沉浮,讓他顯現出與年紀不符的滄桑。此時,他隱隱覺得人生恰似海上一篇孤舟,海水的漲落是無定的,波瀾的起伏亦無可預知,驚濤駭浪之下,他已經迷失了自己的道路。放眼望去,人群擁雜,卻那麼陌生,盡是他鄉之客。閣外,突然傳來一絲鳴叫,幾隻秋雁盤旋在高空。在夕陽的映照下,水色,天色融為了一體。秋日總是容易傷感的季節,草木凋零,夕陽餘照,觸動了他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他拿起筆,一揮而就。

便是這一筆,讓他從此千年不朽。

他就是王勃。

流螢飛星,狷狂中筆墨不朽 。----是王勃怎樣的感慨?

大唐奇才

王勃到底多有才華呢?毫不誇張的說,倘若他能夠多活幾年,那麼李白在詩壇的地位將會被改寫。從小被被奉為天才少年的王勃,六歲便能作詩。

流螢飛星,狷狂中筆墨不朽 。----是王勃怎樣的感慨?

九歲便能指出《漢書》的錯誤。十歲,飽覽六經。十六歲,被唐高宗譽為大唐奇才。十七歲,稱為最年輕的朝廷命官。年紀雖小,卻被冠為初唐四傑之首。從小被變神童的光輝加持,王勃的人生可謂是順風順水。沒有經歷過人生逆境打磨的王勃,還不懂得圓滑與事故,飽含著人生的熱情與憧憬。他送別朋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沒有一絲悲涼之意,離別,在此時他的眼中是另一番征程。他欣賞美景:芳屏畫春草,仙杼織朝霞。何如山水路,對面即飛花。陶醉在自然的神韻之中,心情何其輕鬆與暢快。他偶爾也會做個美夢,夢見自己遊離仙境:乘月披金帔,連星解瓊珮。浮識俄易歸,真遊邈難再。

少年心事,一覽無餘。

巨星隕落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太過優秀與耀眼,總是會引起他人的嫉妒。而王勃在詩文中的狷狂,正好給了他人可乘之機。在風華正茂時,他接連遭遇了兩次打擊。文采斐然的他深受沛王李賢的喜愛,讓他在府裡擔任修撰。李賢年幼貪玩,最愛與英王李哲鬥雞,而王勃為了討得李賢得歡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為其助興。誰料這無心的玩笑文章,竟然傳入了唐高宗的面前。當時,沛王李賢(後來被廢殺的章懷太子)還只是個貪玩的半大小子。有一次,他和英王李哲(後來的唐中宗李顯)在一塊兒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為其助興。這本是王府裡的玩笑文章,不料卻被有心人送到了唐高宗面前。心性敏感的唐高宗,親身經歷了哥哥李承乾和李泰的奪嫡風波,又對玄武門之變心懷芥蒂,所以對兄弟相爭極為敏感。

流螢飛星,狷狂中筆墨不朽 。----是王勃怎樣的感慨?

讀完這篇文章,唐高宗怒不可遏,直呼王勃為“歪才。”認為他有意挑撥離間,於是將他逐出長安。王勃遭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打擊,對仕途心灰意冷的他漂泊蜀地,開始感嘆人生的淒涼。不久,他在虢州(今河南靈寶)謀到了一個參軍的職位,本想遠離長安,過一世自在日子。但平靜的日子沒有過多久,有人說他私藏了一個犯罪的官奴,又害怕走漏風聲,所以便殺死了官奴。他因此入獄。據新舊《唐書》記載,王勃此次入獄,很大可能是因為恃才傲物,被人嫉妒所致。細細想來,若是真的為了情誼私藏官奴,又怎麼捨得殺死他,此事於情理不通。鋃鐺入獄的王勃因殺人犯的是死罪,若是他真的死在了牢裡,世間將少了一篇最瑰麗的篇章——《滕王閣序》。他是不幸的,卻亦是幸運的。恰逢天下大赦,他逃過了一死。

人生高潮

雖然王勃逃過了一劫,但是官奴的事情,亦牽連到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從雍州司功參軍貶為交趾縣令。這件事,對敏感而驕傲的王勃打擊甚深,面對父親,他只有深深的愧疚,他認為自己“辱親可謂深矣。”為了看望自己遠赴南荒的父親,他從洛陽出發南下,途中停留了洪州。

流螢飛星,狷狂中筆墨不朽 。----是王勃怎樣的感慨?

那年深秋,秋色正濃,王勃帶著滿懷的失意與落寞,登上了洪州的滕王閣。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告竣,在重陽節這天大宴賓客,王勃也在被邀請之列。這場宴會,本來是閻公為了自己的女婿準備的。他早就讓女婿為滕王閣做了一篇佳作,希望他在宴會上大放光彩。而來赴會的諸位賓客,也自然是知曉的,所以當他提議作序時,大家都紛紛推辭。只有,王勃沒有推辭。逃過一劫的王勃,對於人生有了更多的感觸,那些過往的經歷,在他的腹中早已釀製了一壺陳年好酒,他等待這一刻太久太久了。當他執筆寫序時,閻工面有慍色,繼而離席,心中定然是認為這小子不懂人情世故,為人狷狂,不可一世。但閻工又知道王勃的才情,是他的女婿所不能企及的,於是讓童子守在王勃身邊,傳遞華章。童子初報:“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公嗤之以鼻,不過是老生常談。童子再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不再言語。等到童子報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公拍案而起,說“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他說的沒錯,便是這“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千百年來,多少人傳頌,真正的實現了不朽。而此時的王勃,不再有昨日的傲氣,他在文章的末尾感嘆道: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他感嘆著自己的走投無路,懷才不遇。可是,若非這走投無路,懷才不遇的人生經歷,他又怎能寫出沾染了人生的悲歡的《滕王閣序》?在一片喝彩聲中,他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不過是漁舟唱晚,不過是雁陣驚寒,水天一色間,何處才是他人生的歸途?

匆忙落幕

或許是老天給予他的才華已經遠遠超過別人的一生,所以匆忙的要收回這才華。或許美好的東西,總是格外的短暫。正如王國維在詩詞裡感嘆: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大約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終於來到交趾,見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親。父親勸他早日回去,重新迴歸仕途。不久,他踏上了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而亡,時年二十七歲。有人說,王勃不是溺水而亡,而是慨然赴死。或許,經歷了人生起起落落的他,早已把人生看作了一場遠行,他早已厭倦了這樣的漂泊無依,所以才要為自己找一個歸宿。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後來唐高宗讀了他的詩,感嘆自己錯判了這樣的才子,想招他回來,卻只得到了他的死訊。而他更不知道的是,武則天即位後,他的一家又捲入了政治漩渦,皆被處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或許,不知道,亦是他最好的結局。

正如他在詩中所云: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完長江空自流

人生的輝煌也罷,落寞也罷,都如流螢飛星,終究是短暫的一瞬。

真正不朽的,唯有筆墨,唯有詩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