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變形計》中有一期節目的城市主人公是趙迪,他不僅在學校打架、頂撞老師,在父母面前,也是搬起椅子就往地上砸,十分叛逆,不管父母說什麼話他都不聽,拍攝期間整個節目組都拿他沒辦法。

原來,趙迪剛出生時家裡很窮,父母都在外打拼,缺少對他的陪伴。為了補償趙迪,他的父母就不停地給錢,滿足趙迪提出的各種無理要求,以為這樣能彌補對孩子缺失的陪伴。而到了後來,趙迪變得不聽父母的管教,找他們只為了要錢,沒有錢就會大吵大鬧,讓趙迪父母非常的頭疼,以致想通過節目,來改造好趙迪。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導致這個結果是趙迪的父母對他的寵溺,以為滿足他的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沒有正確的教育好趙迪。

溺愛孩子的表現

什麼是溺愛呢?溺愛就是父母對孩子不正確的物質或情感滿足,很多溺愛孩子的父母並不知道那是溺愛,那麼父母溺愛孩子有哪些表現呢?

1.有求必應,百依百順

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想幹什麼就什麼,這應該是最常見的一種溺愛方式了。有些父母總是覺得自己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要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自己曾經受過的苦不想要孩子再嘗一遍,就恨不得把所有一切都捧在孩子面前,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有些父母因為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經歷給孩子講道理,也會順著孩子的要求,只要他不哭不鬧,就如同趙迪的父母。靠物質滿足來解決孩子的哭鬧,如同飲鴆止渴。

2.不敢放手,包辦一切

有些父母不放心不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總覺得他們還小,他們還是孩子,便會不由自主地包辦一切。比如不讓做家務,不讓單獨出門,父母一邊抱怨孩子不自立,一邊又不願意放手。

記得幾年前有一則新聞,一個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女生考上大學之後,卻在食堂哭了起來,原因竟是因為她不會剝雞蛋,以前都是媽媽幫她剝好的。這樣的溺愛只會讓孩子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3.過分袒護孩子

生活中時常會遇到“熊孩子”,然而最令人生氣的不是“熊孩子”的表現,而是“熊孩子”的父母。當這些孩子令你不舒服時,他們的父母往往都會說“他還只是個孩子,不懂事”。對父母們來說,他們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指責,但我們要明白的是,不應該過分袒護孩子。

要知道,他是個孩子,並不是可以逃避責任的藉口或理由。應該只是他需要被教育成長的條件,而不是可以逃脫責任的藉口或理由。最近流行這樣一句話,“你不教好孩子,走出家門會有人替你教育孩子”。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溺愛孩子的危害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溺愛孩子只是一件小事,自己有能力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至少二三十年吃穿不愁,別人管不著。可是要知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愛孩子,就要為他們的長遠考慮,溺愛只會給孩子不太健康的人格。

1.不知感恩

中國式父母,總是喜歡無私奉獻,寧願自己抗下所有,也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苦。哪怕自己在外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想讓孩子經受一點風雨。但是這樣無私的愛往往只會養出不知感恩的孩子,父母給的愛太多,會讓孩子習慣甚至對父母的付出感到麻木,對他們的辛苦熟視無睹。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汪佳晶在日本留學了五年,25歲了,每月都要向母親要7000元學費和生活費。母親四處欠債拿不出錢,他竟趁母親來接機時捅了母親9刀。他視父母的付出理所當然,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一切,不知感恩,不知回報,正是他母親的溺愛造成了這一切。

2.無法融入集體

孩子在家裡受到父母的溺愛,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等到進入學校以後,就會不適應有規律有規則的生活。他們會不容易和同學相處,也很難尊敬老師,孩子們之間互不相讓,就很容易發生衝突。

父母縱容溺愛孩子,雖然讓孩子在家裡生活得自由自在,可一旦離開家庭,離開父母的保護,就會寸步難行,最後受苦受難的仍然是孩子。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3.抗壓能力差

無論有什麼要求,父母馬上就能滿足自己,孩子就會覺得任何事物都是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缺少自己奮鬥自己努力的過程,沒有得到足夠的鍛鍊。長期的縱容溺愛就會導致孩子抗壓能力差,生活中遇到一點點小事就會引起情緒較大的波動,稍有點挫折就會喪失生活的勇氣。

如何避免愛變成溺愛

父母一時的溺愛雖然能讓孩子生活得更加舒適,卻不利於他們的成長,不利於他們完成從“生物人”到“社會人”的轉變。父母怎樣才能避免對孩子的溺愛,讓他們健康成長呢?

1.拒絕孩子

溺愛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滿足,不管孩子提出什麼要求,父母都無條件的滿足,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私。因此,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要讓他們知道無論自己想要什麼都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而不是靠哭鬧,發脾氣。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2.信任孩子

在有些父母的眼中,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不相信他們可以自己處理好一切,認為他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自己只好理所當然地包辦他們的一切。可是,真正的愛是要學會信任孩子,相信他們有能力可以自己做到。

心理學家邁克爾·湯普森曾說:“童年需要一個終點,而培養孩子獨立、培養孩子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離開家長安全的懷抱,自主追求高一級的冒險和挑戰,則是家長的職責。”父母要學會信任孩子,學會放手,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3.建立規則

孩子在5歲之前,大腦額葉尚未發育成熟,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是非觀念沒有那麼清晰。隨著孩子年齡增大,大腦發育成熟,父母就有責任給孩子劃定界限,講明規矩。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就要及時制止,建立規則,讓他們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我們是他的引導人而不是他的“奴隸”。孩子愛打人,該管教的就要適當管教;孩子愛挑食,該讓他餓的就要捨得餓;孩子在超市哭鬧非要買玩具,可以嘗試離開

他一段距離,讓他明白自己的處境。只有父母和孩子都建立了規則意識,才不會掉進溺愛的陷阱。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4.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無法保護子女一生一世,終歸是要離開的,我們只能陪孩子走一程,不能伴他們一生。與其讓孩子長大後,無法適應現實生活,不如趁早培養他們對待挫折、獨立生活的能力。

“溺愛”是熊孩子養成的主要因素,常見溺愛行為,家長們別中招

不要成為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父母,不要成為一個只知溺愛和縱容的父母,不要培養一個不明是非、不懂感恩的孩子,不要培養一個無法獨立、無法生存的孩子。而是培養一個人格獨立、品質優秀的孩子,這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