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瑩:正確處理孩子負面情緒,只需4步:接受分享引導策劃

李中瑩:正確處理孩子負面情緒,只需4步:接受分享引導策劃

“太難了!我寫不好!”

吉米開始不停嚷嚷,抱怨自己漢字寫得不好。

“討厭的鉛筆!”

他氣急敗壞地把鉛筆扔到門口,自己乾脆躺地上打滾。

我見狀的第一反應就是制止。

“吉米!不許亂扔鉛筆!趕快把鉛筆撿起來!”

一般情況下,我的厲聲呵斥會讓他收斂。

他知道我生氣了,馬上說,“對不起,對不起。”

可是,即使他照我說的去做了,這樣的情況還是會再次發生。

我一度很困惑:為什麼我及時管教了他,他還是屢教不改呢?

後來,我反思了這個管教過程,發現了自己的問題。

兒子想把字寫好,是好事。寫不好發急,也是正常的,只是他表達情緒的方式不恰當。而

只看見了他的行為,沒有看見他的情緒。我沒有引導他正確處理情緒,而用命令的語氣直接去解決事情,過於急躁和草率了。

這樣的管教,雖然在當下的效果明顯,及時制止了錯誤的行為,但沒有立足長遠培養他的能力,即情緒管理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李中瑩:正確處理孩子負面情緒,只需4步:接受分享引導策劃

前幾天,我讀了《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很受啟發。書中提到了處理孩子負面情緒的四個步驟,值得所有家長借鑑。

第一步:接受

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急著評判,首先要用同理心去幫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直接了當地說出你看到的在他臉上流露出的情緒。

比如:

你看來有點生氣。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我看到你有點怒氣,什麼事使你生氣啊!

有時你問孩子為什麼感到傷心難過,他未必能很好地回答你。但無論孩子怎樣回答,你都要表現出尊重孩子的感受,肯定地接受和認識他們的感受。

“接受”,代表著

注意到你有這個情緒,並且我接受有這個有情緒的你。接受他的感受,是把他拉近,而否定他的感受,是把他推開。

李中瑩:正確處理孩子負面情緒,只需4步:接受分享引導策劃

第二步:分享

管教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1)先處理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要幫助他們去捕捉內心的情緒。因為孩子們可能對情緒認識不多,無法用適當的文字描述。

那家長可以提供一些情緒的字眼來幫助他轉化成情緒類別。

比如說。

你感到很生氣,是嗎?


你是不是覺得很難過?

如果孩子回應上面的“肯定”部分,想說出事情的內容,家長就可以用話語把他帶到正確的方向。

比如,

原來是總是寫不好,讓你不開心,來先告訴我,你內心的感覺怎麼樣?


哦,怪不得你這麼反應啊,你心裡現在覺得怎麼樣?

幫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緒,並不是告訴他那是應該有的感覺,而只是單純地幫他刻畫出當時的內心感受,並且幫助他發展一些表達情緒的詞彙。

比如:

高興、開心、愉快、快樂、歡欣、歡喜、惱怒、氣憤、生氣、盛怒、負氣、發怒、不悅、大怒、震怒、悲痛、悲傷、哀痛、哀傷、悲慟、傷心、悲哀、哀傷、沉痛、痛苦、難受、憂傷、難過、痛心、不快、憂愁、哀愁、憂悶、憂鬱、憂慮、憂傷、懼怕、害怕、恐慌、驚恐、恐懼等等。

李中瑩:正確處理孩子負面情緒,只需4步:接受分享引導策劃

孩子越能夠精準地用語言表達出他的感受,就越能掌握處理情緒的能力。

我們要做的是,給他一些時間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不要打斷他,只是單純地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當孩子有足夠的情緒表達後,他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等方面都會出現明顯的舒緩跡象。

(2)後處理事情

如果上述的情緒處理得好,孩子會平靜一些,這個時候家長再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細節,以便進一步引導孩子。

李中瑩:正確處理孩子負面情緒,只需4步:接受分享引導策劃

第三步:肯定與引導

一個受挫的孩子會用不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比如摔東西、罵人打人。

我們接受的是孩子產生的情緒和內心的動機,而不是孩子的不恰當行為。

因此,我們在瞭解這些不良行為背後的情緒並幫他描述感覺後,要讓孩子明白這些行為是不恰當的,而且是不被允許的。我們一定要對不適當的行為設立規範。我們明確告訴他,哪些言行是可以理解或接受的,哪些言行是不能接受的。

比如,

寫了好幾遍都覺得自己寫的不好,你很生氣。我能明白這種感受。但是你扔東西就不對了。因為你就算你把鉛筆扔掉了,你還是寫不好啊!所以,扔鉛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同時,我們需要在這個時候引導孩子思考一些較為恰當的方法來處理負面情緒。當他學會調整負面情緒時,就不需要家長的責罰和管制。

這一步驟的意義在於,讓孩子明白他們的感覺不是問題,而不良的言行才是問題的關鍵。所有的感覺及所有的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並非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被接受。

李中瑩:正確處理孩子負面情緒,只需4步:接受分享引導策劃

第四步:策劃

要想幫助孩子處理情緒,解決問題,就要詢問他想得到些什麼,然後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去發展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做出最好的選擇,鼓勵他自己解決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除非事情需要家長獨自處理,否則儘量選擇有孩子參與的解決方案。

回到自家娃的例子上,後來我問他:

“吉米,你覺得有什麼辦法,可以把這個字寫好呢?”


他說,不知道。


此時,他可能是真的不知道,而並非故意做對。因為之前已經幫他處理了情緒。


“我想到一個辦法,不知道行不行。你認真看課本上的字,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再一筆一劃寫這個字。”


“我也有一個辦法,我寫好以後,媽媽你幫我檢查一下吧!看一看哪個寫得不好,我再重寫。”


“我們一起來看吧!你先看,把你覺得寫得不好的字找出來。”

基本上,他自己都能夠把寫得不好的字找出來,然後擦掉重寫。

當孩子從犯錯中得到成長,就獲得價值感。

這個管教過程有點花時間,但效果好。因為在這之後,他亂扔鉛筆的情況就很少發生了。

當孩子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我們一定要管教。但簡單嚴厲的制止,一不小心就破壞了親子關係。而親子關係,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好的親子關係,不僅僅需要父母付出,更需要學習技巧。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