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魯千字精煉建言:十四五期間九大改革的要點和難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十四五”期間,中國改革如何推進,改革有哪些要點和難點?在今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談到“十四五”期間改革的要點和難點時,給出了九方面的建議,包括:建立公平、充分競爭的市場;保持貨幣中性,降槓桿,除泡沫;城鎮化以人為中心,加快落戶,擴大社保覆蓋;改革財稅體制,轉變政府支出結構;開放土地市場,穩定地價房價;調整收入分配,促進消費回升;實行市場優先的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改革科研教育體制。

具體看,王小魯的九大建議如下:

1、建立公平、充分競爭的市場:對國企、民企、外企,大中小企業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政策一致。降低產業進入門檻,對外對內同等開放。形成各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存、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格局。

2、保持貨幣中性,降槓桿,除泡沫:擴張性貨幣和財政政策是適用個別情況的短期政策,不能作為長期政策使用。十四五期間,建議M2和社會融資年增長率控制在不超過GDP增長率2個百分點。不設增長目標,要設降槓桿目標。配合土地制度改革,控制房價總水平基本不再上升。

3、城鎮化以人為中心,加快落戶,擴大社保覆蓋: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6%,戶籍城鎮化率44.4%,2.3億人無城鎮戶口,無住房保障,多數無城鎮社保。建議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常住人口落戶,無戶籍常住人口減少一半。大幅度提高社保和保障房覆蓋率,解決1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口住房問題。農民工隨遷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權利。

4、改革財稅體制,轉變政府支出結構:積極財政政策重點從政府投資轉向保障民生。降低政府投資和行政性支出,擴大醫療、教育、社保、保障性住房支出。改革轉移支付制度,制定公共教育、醫療、保障房最低標準,與轉移支付掛鉤。增撥國有資本補充社保基金,降低企業繳費負擔。

5、開放土地市場,穩定地價房價:改變土地供應由地方政府獨家壟斷狀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允許農民閒置宅基地進入市場。對過高的土地收益徵收土地增值稅,用於平衡收入分配。

6、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競爭領域的國企改革應按市場導向,效率優先,優勝劣汰的原則進行。行政管理方式應轉向資本管理方式,政企關係應重新設計。混合所有制改革需引進競爭原則、效率原則,不應按所有制劃分主次。天然壟斷和非競爭領域國企應引進社會監督機制。

7、調整收入分配,促進消費回升:促進提高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佔GDP比重。縮小過大的收入差距。實現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覆蓋。促進過低的消費率回升。

8、實行市場優先的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多鼓勵公平競爭,少用特殊優惠、行政限制和價格干預政策。各級政府不得超越法律對企業進行干預。減少產業進入限制,消除所有制歧視。

依法保護企業知識產權,鼓勵創新。鼓勵風險投資,促進產學研結合。

9、改革科研教育體制:去壟斷、去行政化。公辦民辦並舉,鼓勵多種形式辦學。鼓勵產學研結合搞科研,放開企業辦職業教育,促進人力資本培育。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趙澤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