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2020年,我们一再见证历史。


新冠肺炎全球爆发,美股四次熔断,东京奥运会推迟举办,高考延期一个月,原油期货跌至负数……明天呢?

除了“不确定”,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为了抢在意外的前头,许多人过着蜂鸟一样的生活,高速扑动翅膀来维持“日常”。尼采曾感慨,欧洲在受到美洲“淘金热”的沾染后,放慢脚步成了罪恶。人们在思虑时手里拿着表,午餐时眼睛还盯着证券报,过日子总像“耽误事”。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我们似乎慢不下来了。/图虫创意


我们现在呢?也差不多,只不过把表和报纸,换成了手机。快成了真理,忙成为美德,生活变得毫无讲究。一旦生活被按下暂停键,不安焦虑瞬间爬满心头。

在2017年,平安财富发布的《国民财富焦虑报告》中,78%的受访用户处于中度焦虑水平,这些焦虑来自于财产的增值与日益不匹配的生活压力。奋斗多年,双手抓住车房资财,心却找不到一根栖止木。

慢下来,真的不可以吗?

为什么不可以?来自大理的反问。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风花雪月中,慢慢来

如果你崇拜效率和金钱,那么,去大理你得小心,因为大理的慢会入心。

一位前辈,从一线城市辞职去大理开客栈。从此,她的朋友圈成了大理24节气:春雷、绿芽、霞光、细雨、蓝天、云朵、油菜花……曾经空调房里夜夜赶deadline的人,突然留意到四时景致的变迁,收获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

坐上网约车,大理当地司机不会跟人掰扯油价涨跌,却会随意吐槽:“我们睡到自然醒。有一天不小心接到早上7点多的预约单,真把我后悔死了。钱啊,不用赚太多,舒服睡觉就好……”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生活在大理,抬头见苍山,低头会烟火。/图虫创意


漫步大理街巷,一抬头可能看见苍山,也可能遇到十年没见的熟人。“你也在大理?懂生活!” 一个眼神交换,原来是同好。

有人第一次去大理,就恋上这里。2010年,著名词人方文山第一眼看见那些调性独特的白族建筑,他就立刻惊呆了,寻思着要给这些气质出众的房子写词。

或许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位朋友,梦想去大理开客栈养老,至少要在洱海边拍婚纱照,定格爱情的样子。在宁浩的电影《心花路放》里,经历失恋、婚变的人们,甚至能在大理找到重生的力量。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在大理遇见的人、事、物,总不太平凡。/《心花路放》电影截图


枕苍山,伴洱海,悠悠时光中褪去社会附加的铠甲,回到一个人的本色里。不是被动地逃离,而是主动选择,慢慢靠近,慢慢喜欢。

一块棉布,浸入粉色板蓝花的根液中,慢慢染色,时间绽放为独一无二的扎染。双廊潮水涨落,轻轻拍打堤岸,时间是移动的树影,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喜洲古宅里四处溜达,提醒你时间流过的,是照壁的光影,是车马的铃铛。

时间依然还在,只是她忘了赶路。时间在事物间流动,唯独体会不到的,是都市快节奏强加在你脑海的to do list。

英国歌手约翰·列侬说过:“当你为了生活去奔波奋斗的时候,事实上你离生活愈加遥远。”

所以,享受当下就好。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中西交融里,过日子

“大理是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回归田园,一条路通向世界。”《新周刊》创始人孙冕总结说。

曾经的大理,是东西文化的“交汇点”。这座古城担当过500年的云南行政中心,收藏了众多古迹,蓄积浓郁的文化气韵。

到了19世纪后期,大量西方传教士选择大理,作为经南亚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走进大理乡下,老农用咖啡待客,请不要惊讶。毕竟,中西文化在这土地上融合,快150多年了。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在大理形成独特的风景。/图虫创意


今天的大理,俨然中外旅居客的“理想国”。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摄影师、探险者、歌手、诗人、环保者……走着走着,就留在大理,过起慢生活。

慢生活并不是叫人放弃自我、无所事事、不事生产,而是抗衡“速度主义”,推动快慢张弛的生活哲学。每一种慢活,都是一次次独立自主的选择。

14年前,美国人林登辞掉美国的工作、卖掉房产,一家四口到喜洲。他租下一座百年老宅,请了100多位当地人来修缮。为了修旧如旧,而非简单推倒新建,足足花了两年多的功夫。

等老宅修好后,林登把它做成民宿,取名“喜林苑”。每天早上,他带着客人逛早市,品尝当地特产,听白族音乐。过去,林登一直有种孤儿般的漂泊感,到大理后,他希望身体力行地告诉别人,他是如何被云南所收养,从而找到生命的落脚地。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在大理,邂逅古朴院落与满眼绿色。/图虫创意


大理给成年人另一种活法,也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成长。

大理猫猫果儿学校看着不像一个教育机构。没有整齐的课桌,没有成堆的作业,更没有按成绩高低的排行。一节户外课可以是苍山徒步、插秧或者收割麦子。

这里是孩子们的学校。孩子摆脱填鸭式的速成教育,家长也不用为辅导作业而夜夜咆哮。在拼娃的年代,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回归,对人的尊重和接纳。

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人,去享受大理的慢,找寻理想的生活方式。《听溪客的朝圣》里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处是完美的,但你只要生活在这里,这里就会完美。

大理或许不完美,但大理是包容的,是鲜活的。并不要求人们必须拥有多少财力,却要敢于放慢生活脚步、认真讲究过日子、追逐万物本质。

大理慢活,慢得够快活。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且用慢时光,品味原来大理

为了更好慢生活,4月25日,“原来大理”全域慢生活发布会在大理崇圣寺三塔之前,于苍山洱海的见证下悄然盛开。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作为第五代导演御用书法片头创作者,国家级书法家许静泼墨“大理慢谷”。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浙大校友联合体,携手当地文旅相关人士在此汇聚,共同发掘大理慢活的真与美。《新周刊》创始人孙冕、甲马传承人张瑞龙、白族扎染传承人小白、美籍新大理人林登等慢生活倡导者,在影像中和大家畅聊“原来大理”的种种惊喜。

云发布中,人们不仅能听到大理有趣的人讲有意思的事,而且有机会亲身体验那样的惊喜。大理原生居民如何渔樵耕读,唯有本地人才晓得的美食美景,每日划过窗前的云朵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些观察和思考,都将在“原来大理”的品牌计划中逐一解答。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原来大理,世界当代中产的新灯塔。


到2019年,大理全域旅游人次突破5300万,远超乌镇、凤凰古镇的总和2倍有余。出于对大理慢生活的深爱,作为主办方之一的浙大校友联合体向社会各界发出三大倡议:

倡议同业者共同坚守规则,强化主人翁的意识;倡议游客深度理解大理文化;倡议媒体更多聚焦大理民间,培育大理文旅不失本色、不丢底色、打造亮色、富有成色的土壤。

“原来大理”旅游品牌的创设延续了“大理慢谷”项目“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健康生活来体验”的核心理念。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在山谷之间,寻觅属于自己的“风花雪月”。/“大理慢谷”整体鸟瞰图


大理慢谷项目位于苍山与玉案山的山谷之间,在洱海的源与流之间。这是一座忘记时间的山谷,倒映着朝霞、云朵与皑皑雪顶。

正因有这天赋的生态资源,才有滋养万物自由生长的可能。大理慢谷项目致力打造医养结合的国际健康小镇,以康养为核心、文旅为延伸、社区为配套的多功能一体化健康生活目的地。

10年来,国内外圈粉无数,方文山要为她写词

崇圣寺三塔,大理古文化的象征。/图虫创意


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适合爱情。大理慢谷的小镇中心计划打造成“风花雪月,山海见证”的应许之地,内设婚姻登记处、婚宴中心、爱情传说研究所等主题街区。

别把生活困在快节奏的流水线上,爱情也不止一粥一饭,还有远方泥土的芬芳礼遇。携手心爱的那位,在柔软的山谷时光中探索美景,也发现同行者的美丽。

慢生活,不是急着去改变,而是带着一颗沉着的心,像匠人般打磨自己的生活。慢生活,不是急着去赶路,而是多留意路上的风景,敞开心怀遇见美好的人和事。

缓缓涛声、盈盈花香、袅袅炊烟、脉脉凝望、静静爱恋……在大理慢谷,慢慢走,邂逅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