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僧、怪僧、革命僧,清末民初的诗画双绝,他把自己吃死了

清末民初是一个神奇的年代,清朝的封建社会与改革发展的世界文化碰撞交融出精彩的火花,国民的思想就像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再也难回到封建自闭的状态,就连当时的光绪帝都吵着要改革,要变法,在这种新旧思想错位的大环境中,出现了很多思想超前的神奇人物。

情僧、怪僧、革命僧,清末民初的诗画双绝,他把自己吃死了

杭州西湖,微风吹皱了湖面,不远处的湖畔两旁,有历史上很多知名人物的墓葬,他们死后与湖山为伴,葬在了这风景绝佳的人间天堂。就在这西子湖最大的岛屿孤山之上,有一僧一妓之墓相依为伴,这妓之墓乃是南齐名妓苏小小墓,这僧之墓则为清末怪僧苏曼殊墓。

苏曼殊被称为天地一怪僧,祖籍广东,他母亲是日本人,他从小出生在日本,光绪二十八年参加了留日学生的革命组织“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这两个团体可不了得,成员有后来赫赫有名的黄兴、蔡锷等。

情僧、怪僧、革命僧,清末民初的诗画双绝,他把自己吃死了

苏曼殊归国后,落发为僧,至于他为何甘愿青灯伴古佛,有一说为他父亲逼婚与他,要让他娶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女孩为妻,这让生性敏感的苏曼殊大为反感,故而为僧,也有一说是苏曼殊感慨清末的乱世,为闹革命而出家为僧,不管其缘由为何,苏曼殊这一生算是与空门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一生三次出家,半僧半俗,自喻为“行云流水一孤僧”

苏曼殊是极有才华的,他诗画双绝,通晓多国语言,并且小说写得堪称一绝,是当时文化届极为耀眼的一个明星,与他结交为友的都是文坛大家,比如鲁迅、柳亚子、陈独秀等,这几位文坛大家都特别推崇苏曼殊,称他为怪才。

情僧、怪僧、革命僧,清末民初的诗画双绝,他把自己吃死了

其生性洒脱,即使他出家当了和尚,却又不堪为僧之苦,舍不下这滚滚红尘,不仅嗜酒贪吃,在情关上更是一生坎坷,情史极为丰富,虽有和尚之名,却不守空门之戒,确实对得上他“怪僧”、“情僧”的名号。

情僧之名,实在恰当,苏曼殊15岁在日本偶遇一个姑娘菊子,与菊子一见钟情,却遭家族反对阻扰,并且问责到菊子家中,导致年轻姑娘菊子投海自尽,苏曼殊伤心欲绝。遁入空门后,苏曼殊是名副其实的“花和尚”,经常流连于青楼之中,大宴宾客,放浪形骸,对青楼女子出手豪爽,但追求的却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并不贪图肉体之欢,有账本记录,他同时期花在青楼的钱财远大于买书的支出。

情僧、怪僧、革命僧,清末民初的诗画双绝,他把自己吃死了

24岁的苏曼殊在日本东京遇到了弹筝艺伎百助枫子,两人引为知己,互相爱慕,苏曼殊已了却尘缘,不敢也不愿沉寂于俗世婚恋,两人终究未能走到一起,他唯有赠画言情,多年以后,“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正是他的心情写照。

关于苏曼殊的轶事有很多,他最为人知晓的却是嗜吃。他喜食牛肉,爱喝冰水,经常喝冰水喝到躺下一动不动,让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近看还有微弱的气息,第二天起来,照样喝冰水喝到毫无节制。另外他对糖类食物有着疯狂的热爱,超量吃各种糕点甜食,吃到肠胃都受不了还要硬塞,为了吃糖,他落魄没钱时,甚至拔掉自己的金牙,去换取糖果,所以也称他为“糖僧”。

情僧、怪僧、革命僧,清末民初的诗画双绝,他把自己吃死了

其实他之所以这么疯狂的吃喝,实为厌世之表现,他是想把自己吃死。陈独秀就曾评价过他“眼见举世污浊,厌恶的心肠很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果不其然,在苏曼殊如此的暴饮暴食下,他得了严重的肠胃病,34岁便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医生不让他吃糖,他偏偏要大吃特吃,偷跑出医院去买糖吃,等到苏曼殊去世之后,在他的病床下发现很多的糖果纸。

论起来,苏曼殊飘零一生,他年少时受家族冷落,成年后闹革命,却改变不了当时的大环境,以至于心灰意冷、我行我素,半僧半俗的浪荡一生。正是在清末民初那个特殊的时期,距今一百多年前那个风云变换的动荡时代,才造就了这么一位“行云流水一孤僧”。

情僧、怪僧、革命僧,清末民初的诗画双绝,他把自己吃死了

如今,一僧一妓之墓相伴于西子湖畔,虽然并非同一时期的人物,但想必正如苏曼殊留下的那句话一样吧,“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