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活着,再问活着的意义。
——阎真《沧浪之水》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在出访日本的时候,朱镕基曾这样评价《含泪活着》这部纪录片:“我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深受感动。”
……
1997年,这是丁尚彪在被骗到日本之后的第8年,这是他日夜不休打黑工的第8年,这也是自女儿丁晽10岁起,他8年以来第一次见女儿。
如今,艰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女儿要去纽约读大学了。
丁晽选择了在日本中转,在日本,她的中转签证允许她停留24个小时,这样,她就能去看望自己多年未见的父亲了。
机场的安保太严格,没有任何身份的丁尚彪不能靠近成田机场站,他只能在地铁的前一站焦急地等待着女儿。
终于,他看见女儿了……
一、8年的黑工
命运,是丁尚彪这一生都绕不开的两个字。
丁尚彪初中毕业的时候,国家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丁尚彪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他只身前往安徽农村插队,成了一名知青。
1981年,26岁的丁尚彪结束了多年的知青生涯,返回了上海。
但是时代已经变了,没有学历,更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能在食堂的伙房打工。
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了8年之后,依旧家徒四壁,身无分文,家里买一个苹果,要先让女儿和老婆吃,自己把削下来的苹果皮洗一洗,再细细咀嚼。
而他咀嚼到的并不是甜,而是苦。
1988年,正值留学潮,丁尚彪听说有前往日本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在日本,彩色电视机都是在路边捡的!
挣扎了8年找不到出路的丁尚彪,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是的,去日本留学!向命运发起挑战!我是知青出身,我不怕苦,我要给这个家搏一个光明的未来,我要让自己的女儿念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再也不要像我一样吃没文化的亏!
1989年6月,丁尚彪下定决心前往日本,希望通过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的方式,先在日本站稳脚跟,然后读书,赚钱。
终于,历经万难,与妻女依依惜别之后,丁尚彪满怀憧憬来到了所谓的北海道阿寒町飞鸟学院。
到了那里,丁尚彪才发现,“飞鸟学院”不过是当地废弃煤矿遗留的宿舍改建的,校舍周围是茫茫的原始森林,根本不具备任何学习和打工的机会,在这里,连当地人都不愿意留下来。
为了来日本谋发展,丁尚彪欠下了42万日元的巨额债务,那是他和妻子的不吃不喝15年,才能用工资还清的。
现在,现实条件根本不允许丁尚彪在这茫茫荒山和原始森林中待下去了,他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学生,策划了当时震动日本社会的“北海道大逃亡”——他们逃到了东京,试图在那里找到新的学校和工作的机会。
多年以后,丁尚彪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篇《北海道大逃亡》,刊登在了留学生新闻报上。
然而,由于他们大逃亡的背景,日本政府拒绝了他们转学的请求,也拒绝再发给他们签证,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黑户”。
求学之梦破碎了,却又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失去了合法的身份,命运的巨锤把他一锤一锤逼到了死角——他因为命运没有文化,因为命运而家徒四壁,又因为命运背负巨债,迎接他的似乎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巨渊。
丁尚彪如同困兽,他决心最后一次向命运发起了挑战——打黑工,偿还债务,养活自己的家,什么前途,梦想,都去见鬼吧!活下去!先要让自己活下去!让家人活下去!然后,供养女儿,让她读最好的大学,用我赚来的钱让她体面地活着,绝对绝对不要像我一样,再吃没有文化的亏。
吹起悲壮的号角,发起最后的冲锋,头破血流,也一往无前。
只是,骑手菌想,丁尚彪自己也未曾料到,就是这个决定,带走了他15年最好的光阴,让他把所有的泪与血,洒在了这片遥远的异国,他乡……
……
知青的生涯是无比艰苦的,然而,吃苦与忍耐,恰恰成为了丁尚彪最大的武器,他从对于日语只字不通,凭借苦读,拿到了5各个专业证书,这样他白天就能在工厂工作了,不必再去从事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作。
往后的许多年里,丁尚彪每一天似乎都是重复播放的幻灯片,他白天在工厂上班,到了晚上,再去东京的饭店里上班,等客人都走了,把客人吃剩的菜装回家,作为第二天白天上班的午餐。
等他结束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身躯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2点钟了,列车早已停运,他只能沿着铁道,慢慢走回自己简陋的住处。
这个小小的房间里面,是厨房,是卧室,也是浴室——在厨房里,用桶和塑料布就组成了一间“浴室”。
在这紧邻铁路的破旧房间里,昏黄的灯光下,丁尚彪终于能从一天高强度的劳动中歇息下来了,然而,正是这种时候,孤独却像是一条黑色的却不见踪影的蛇,从脚心升起,然后蔓延全身,让他有了强烈的不真实感,唯有抬头看看女儿的照片,想着女儿优异的学习成绩,力量才能重新回来,孤独才能稍弱,他安慰自己,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之间,8年过去了。
8年里,他不敢有一丝一刻的怠慢,他每年只给自己一天的休息时间,而这一天是丁尚彪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一天并不是用来休息的,他要把自己赚了一年的钱寄回家里。
在银行的转账单上,丁尚彪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写下妻子陈忻星的名字,这一刻,丁尚彪屏气凝神,这一刻,像是一个仪式一样。
他知道自己亏欠家庭太多了,唯有将自己挣来的前全部寄回家里,似乎才能弥补些许,即便这样,他也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在他缺席的这些年里面,妻子女儿也一定很辛苦。
……
的确,远在上海的女儿丁晽在想爸爸的时候,只能看看一家三口以前的照片,听一听父亲通过广播台写给她的信,点给她的歌。
“爸爸离开你已经有8个年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当年只是黄毛丫头,如今已是复旦附中高三的毕业生了,丁晽,爸爸的好女儿,虽然我不能坐在你的身旁,给予直接的指导和关怀,但是,当你坐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时候,当你听课思想不集中的时候,当你复习功课疲倦的时候,请你在心中听一遍爸爸在遥远的东京点播的歌曲,
希望这首歌能给你温暖,父爱和力量,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努力吧,女儿,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苏芮《牵手》)
二、再相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丁晽收到了美国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1997年夏天,她就要前往美国读大学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开头所讲的那一段。
只能相聚这短短的一夜,丁尚彪没有带女儿去什么豪华餐厅,他把女儿带到了自己曾经打黑工的饭店。
饭店的老板娘非常热情,只是她不敢相信,熟悉的老丁居然8年没有见过自己的女儿,她唏嘘不已。
丁尚彪带着女儿参观了自己以前工作的后厨,女儿哽咽了,说道:“好小啊……”
丁尚彪说道:“钱就是从这个洗碗池里捞出来的,我刚来东京的时候,白天在建筑工地打工,晚上来这里做饭,把客人吃剩下的菜打包,这就是第二天的午饭……”
女儿默默听着,低头默默拨弄着碗中精致的日本菜。
回到了住处,短短一夜,在这火车道旁破旧的木屋里,往事,笑声,泪水,父女二人,却又无声,8年了,无数无数的话想说,8年了,或许无言才是所有苦难和思念的注解。
丁尚彪拿出了自己的日记本,里面记录的不是什么别的,是女儿每次的考试成绩。
“85年11月5日,语文99,数学100;86年6月24日,95分,97分,100分……语文中,舌字中间短了一点,扣掉一分……”
珍藏了多年的日记本,是丁晽此次日本之行,父亲送给她的唯一礼物
……
第二天一早,分别的时刻到了,丁尚彪抓紧时间安顿自己的女儿,要在异国他乡注意些什么。
列车越靠近成田机场站,相聚的时间就越少,8年别离,十几个小时的短暂相聚,而下次见面,不知道将是何年何月了,终于,铁一样丁尚彪在女儿面前哭了起来。
丁尚彪不能到机场送女儿离开,只能在成田机场站的前一站下车,父女二人隔着列车薄薄的玻璃,却像是隔着关山万重,泪流难止……
……
成功把女儿送到了美国,丁尚彪并没有放松,为了给女儿减轻负担,他反而是加大了工作的力度,每天都打三份工。
5年后,47岁的丁尚彪早已满嘴的假牙,属于他自己的牙只剩下了8颗。
不过,谈论起自己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丁尚彪还是骄傲地咧嘴笑了。
他的眼睛也花掉了,稍微小一点的字,就需要借助放大镜了。
5年了,丁晽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美国攻读博士,妻子陈忻星的美国签证也申请成功了,她终于可以去看望女儿了。
她像5年前的女儿一样,绕道日本,与丁尚彪短暂团聚,这是13年来夫妻二人第一次团聚。
35岁离开的时候,芳华正好,为求改变命运,丁尚彪决心放下人伦之乐,赴日打拼,而现在,13年过去了,人依旧,韶华却已不再。
向命运说不,任谁都是代价沉重。
这次妻子能停留72个小时,为了这72个小时,丁尚彪已经研究了好几天行程了。
去寺庙。
像年轻时候一样,同吃一盘菜。
共赏樱花。
游玩过后,他们回到了丁尚彪的住处,为了迎接妻子,丁尚彪拿出了13年前夫妻二人结婚时的枕套。
在这狭小逼仄的房间里面,在昏黄的灯光中,二人的笑容渐淡,13年里的苦楚漫上心头,根本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丁尚彪满怀歉意,一句“多亏你了”,就让曾经与丈夫两地相隔13年,此时与女儿丈夫三地相隔5年的陈忻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
……
三、回家
两年之后,2004年6月,女儿要毕业了,她马上要成为医生了,丁尚彪的给自己使命终于完成了,历经15年漂泊之后,丁尚彪终于决定回国了。
临走之前,他想看看自己初到日本时的那所北海道阿寒町飞鸟学院。在前往阿寒町的班车上,只有丁尚彪一个人,那个地方实在太偏僻了。
这里已经完全荒废了,野草长到了半人多高,甚至连阿寒町这个地名,都被撤销了,好像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样。
告别阿寒町,向着这曾经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梦想破碎的地方,丁尚彪深深鞠了一躬。
……
要离开了,丁尚彪还有最后一点担忧,在日本,非常滞留是一件违法行为,情况严重,是要进监狱的。
当丁尚彪把自己的护照递给机场的安检员的时候,安检员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15年的非法滞留!!他赶忙去确认丁尚彪的违法记录,一片空白!
安检员被深深触动了,他没有多作考虑,很快决定放行,并向这位坚韧的劳动者,伟大的父亲敬了恭敬的一礼。
飞机起飞前,丁尚彪望向窗外,15年前,他满怀憧憬,为了改变命运而来到这里,但却被命运再次捉弄,如今,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双手,坚定地向命运说出了一个“不”字。
终于要离开了,这片土地承载了他太多的汗水与泪水,他终于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家庭的承诺。
回家了,终于要回家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四、后记
2007年夏天,丁琳拿到医学博士毕业证书的日子,但对她来说,这一刻却有比毕业典礼更重要的意义。
这一天,是这个三口之家分别18年后的第一次团聚。
命运,终究要向不停抗争的人们展露微笑。
最后,向这部纪录片幕后辛苦的工作人员致敬,谢谢你们将一个普通人的,但却震撼人心的故事呈现给我们。
是你们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像野草一样坚韧,在他乡,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努力汲取一点点的养分,无论是风霜雨雪,烈火洪流,都不能阻挡他们顽强地生活下去,
而丁尚彪,是一个时代的辛酸的缩影,他们坦然接受了命运,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方式与不公的命运抗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反观自己,惭愧不已。
我们拥有了他们曾经梦想的一切,但是我们却从未停止抱怨——
为什么阶层在固化?
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的痛苦?
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
为什么别人一直在得到,而我却一直在失去?
为什么我从一出生就不如别人?
希望这位没有文化,欠下巨债,用双手改变家庭命运的父亲,可以给你答案。
亲爱的陌生人啊,请接受命运的安排,也请一刻不停地同命运抗争,一切答案都只在你的心中,你的手中。
接受命运,然后一刻不停地抗争,骑手菌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