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愛勞動,勞動教育融入“日常”

新華社南京5月2日電題:線上線下愛勞動,勞動教育融入“日常”

新華社記者蔣芳、鄭天虹、王瑩

“幫助隔離群眾採購物品,走入社區家庭瞭解困難,投入志願行動大愛無疆,最勇敢的則是赴武漢參加抗疫的醫護人員……”五一前夕,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勞動教育課,生動講述抗疫一線學生家長的故事,向最美勞動者致敬。

“疫情期間,勞動成為孩子們居家生活最好的抗疫方式。這個特殊的五一,更要弘揚勞模精神。”鼓樓區教育局局長柴耘介紹,這堂在線課程已經有大約20萬人次收看。

線下的勞動教育更加精彩。延期開學期間,南京市力學小學以“勞動最光榮”為主題,2800多名小學生堅持10天實踐和研究一項家務勞動,並將成果和經驗彙總為一本勞動“小紅書” 。翻開這本“小紅書”,孩子們用文字、照片、繪畫記錄下自己日常勞動的一點一滴:“生活不只有遠方,還有菜場和廚房”“除了炸油條,我還學會了炒雞蛋、洗鍋洗碗,逆境也許是打開新技能的一扇窗” “我每天配合爸爸媽媽照顧妹妹‘小布丁’,現在連換‘尿不溼’都難不倒我了”。

戴上口罩,背上背篼,拿上鐮刀,老家在四川省南充市的瀋陽農業大學學生雷凱霖一大早就出門了,覆蓋地膜、割草、育秧,忙得一頭大汗。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沈小娟則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為鄉鄰們提供技術諮詢服務。“挽起袖子、走向田間,親身體驗農場勞作,美好的生活要由勞動來創造。”沈小娟說。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大學生,在延期開學的時間裡就地投入春耕備耕。

除了保障學時,各地還創新性地開展勞動教育,推進勞動教育融入日常、走向深入。

大連市沙河口區勞動技術中心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是該區勞動教育“三大校外實踐基地”之一。在這裡,勞動教育與“生活”“藝術”“技術”三大模塊結合,已開發課程近40門。“學生初中三年,至少要在這裡完成72課時的勞動教育。”該技術中心主任蘇斌說。全區中小學也相繼開發了自我服務、家務勞動、勞動技能、公益勞動四大類百餘門校本課程和1000餘節網絡“微課程”。

“從單一的校內教育到家庭、社會共同參與,構建立體化實踐大課堂,勞動教育已經進入了3.0時代。”沙河口區教育局局長程琪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