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中心鄂丙午十文單冠龍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一、常見假幣偏愛翻砂


我們談到假幣,還會用另外一個詞語替代:“低仿”或者“高仿”。一個“仿”字凸顯了造價的方式,是仿古。所謂仿,即是各種模擬,來達到工藝效果迷惑眼睛以及包漿“到年份”的錯覺。


“仿”從工藝原理上說,有兩種方式,一是翻砂(澆鑄),一是機制。真品銅元都是機制印花形成,但用現代印花工藝去做機制銅元,工藝與清末民初相差甚遠。


在清代,鑄造銅元是一個造幣廠,其下有各部門:碾片車間、模具車間、印花車間等等。而現代作偽,基本沒有聽說過建立起各部門車間,能簡化就簡化,畢竟只是“仿”,無法真實再現。假銅元上的包漿也是如此。因此,從本質上說,無論現代機制還是翻沙,都不可能是真品銅元工藝的再現,只是仿,既然是仿,用何況手段仿造,並無本質差別。


2000年前,機制印花成本高昂;2000年之後,由於幣模成本降低,機制造價也開始廉價。但無論如何,成本最低的總是翻沙。這也就是為什麼市場上最常見的“低仿”假幣,總是翻沙幣的原因,為什麼有的假幣,十幾塊就可以賣的原因。



二、警惕黑包漿


黑包漿是值得注意的,假的黑包漿比較幹,真品黑包漿發點油。一般來說黑包漿是固定品種特有的一種包漿,比如我們說到雲南和廣東七年二仙黃銅(真品),多數都是黑包漿。


這枚中心鄂丙午十文單冠龍上的黑鏽,其實有點怪。怪在分佈,一般這種黑鏽出現在湖南、湖北幣上主要是分佈在字口,不會面積太大。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這枚中心鄂十文,我用牙籤剔了下,黑鏽幾乎一碰就掉,說明這種黑鏽無法證明年份。但還不足以論假,因為真品中湘乙字龍和中心鄂二十文字口的黑鏽也是一剔即掉的。(在除鏽的過程中,我感覺這枚中鄂十文剔黑包漿需要的力度很小,比之真品)


我們有時看到一枚幣上有手指甲的劃痕,就是泉友在買時用指甲刮包漿,有的包漿一刮成片掉自然是人工做上去的假包漿,有的鏽一刮就落,則不足以證明年份感。有的擺攤的賣家會說:只能看,不能上手。這句話一出來,你也就懂了。



三、字面的圓、細與變形


首先,我們來看一枚真品的中心鄂丙午十文單冠龍。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真假比對之後,我們不難發現:


1、假幣的字面凸而圓,真品字面平整,在“大清銅幣”4字以及外圈小字上都有所體現


2、“丙午”兩字假幣比真品字更細。


3、局部字筆畫失真、走形。


不論機制或者翻沙假幣上都會出現以上這些問題,一般來說,機制假幣的字面比翻沙假幣更圓,而翻沙假幣更易顯得“細”。綜合判斷,這版幣翻沙的嫌疑更大。


四、重影現象及其他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假幣滿文不但有上面提及的細、突兀等現象,還有佈局重影(圖示右起滿文第一個)的情況。


當然我們說真品機制幣也有局部重影產生“搖頭龍”的復打情況,但如果伴隨著滿文交代不清,有含糊感、字體偏軟等現象,出現的重影,我們基本可以懷疑是翻沙幣——拔模時的晃動引發的。


我們再看邊道: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真品的邊道比假幣的邊道更挺立。假幣邊道我們再放大拍清晰側圖,不難看出,邊道兩邊有氣孔,這種氣孔在邊道上其實也有,圖中也依稀可見,但被人工做的包漿擋掉相當大一部分。


我們再仔細看幣緣上的“流銅”,我們說機制幣幣緣的“流銅”是後滾邊造成的,把擠壓出的銅屑大片地壓倒在幣緣上。但翻沙幣的“流銅”,只是銅水的流動痕跡而已。(兩者從形態上講不同,翻沙的流銅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後壓上來的銅屑,與幣緣渾然一體,並造成幣緣像海岸線一樣的不規則感)


常見贗品銅元選講(3)

文章來源:銅元學堂

如有侵權,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