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號稱白刃戰天下第一,為何和蘇聯紅軍拼刺刀卻慫了?

_玖玖喵咪


前蘇聯不是要和你拼刺刀,前蘇聯是和你拼近身槍戰!他用鋼鐵教育你怎樣打一場近身肉搏戰。

其實呢,早期明治維新結束之後的日本軍隊更加崇尚的是精確射擊而不是白刃戰,所以呢,日本人早期的軍隊對於白刃戰或者拼刺刀並不重視,這也導致了日本人早期的軍隊,他的拼刺刀的能力是很弱的。

而為什麼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人這麼重視平時刀的能力了,其實也是來源於前蘇聯或者是在這之前的沙皇俄國日俄旅順戰役期間,日本人針對沙皇俄國掌握的旅順港發動進攻,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的前線指揮官乃木希典,集結了大軍,打算以肉搏戰的形式拿下旅順港的203高地,結果卻出現了意外的情況,也就是日本人的軍隊面對馬克沁重機槍的射擊的時候根本就突不上去,就算能突上去了充到戰壕裡面,結果就遇到了烏拉充分的毛熊吧,所以不重視白刃戰,不重視刺刀戰的日本士兵一下子就悲劇了。

吃一塹長一智的日本人選擇發展白刃戰,選擇拼死也要苦練刺刀的武功,結果他們又趕不上時代了!

日本人拼刺刀的功夫是跟之前的沙皇俄國作戰的時候被逼無奈才開發出來的一個技能點,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是幾十年過去之後,人家毛熊自己就有開發了其他的技能點,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毛熊它們自身的衝鋒槍的比例。

衝鋒槍是幹什麼的?衝鋒槍的威力實際上很小,他使用的更多的都是手槍彈,也屬於那種小微臉子彈,而且口徑比較大,這也就導致了衝鋒槍在近身肉搏戰或者在戰壕裡面設計的話,一旦命中第一個目標就很少形成穿透殺傷,更多的是進入目標之後子彈發生翻滾,然後透體而出的時候,子彈已經不攜帶任何動能,不會造成二次殺傷,所以衝鋒槍一般來講近身肉搏戰的時候能夠發揮出不小的作用,再加上沙皇俄國的軍隊在這之前就已經意識到了手槍的問題,因此每個前蘇聯的指揮官都會配發手槍,手槍的代入也使得前蘇聯在近身肉搏戰的之後也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

總體來講,一旦日本人跟前蘇聯發生近身肉搏戰,其畫面是相當之美,怎麼講的前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日本是冰箱割麥子一樣,掃死在自己的面前,而日本人對此卻無可奈何,因為自己的槍威力太大,一旦射擊容易形成二次殺傷,而且在火力上也沒有辦法跟前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相媲美。

並且,在和日軍的作戰裡面,前蘇聯懂得發揮自己的優勢什麼意思?(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前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特別高,可以排當時的世界第二,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人跟前蘇聯比工業生產總值,這簡直就是找死工業生產總值的最佳體,現在哪裡生產武器的數量?生產坦克的數量簡單來講諾門坎戰役裡面日本人的坦克和前蘇聯坦克實際上性能差距不大,兩者之間沒有像戰爭末期那樣t34坦克或者是斯大林,重型坦克等等一系列坦克對日本人的坦克形成碾壓的這種情況,這個在戰爭之初沒有出現,相反,二者之間坦克前蘇聯的坦克可能更加側重於激動,而日本人的坦克更加側重於防護,不要覺得好笑,這是真的。

但是在諾門坎戰役期間,就算日本人能夠做到一比一的坦克交換比,可面對前蘇聯源源不斷的坦克投入以及士兵資源投入,你根本就沒有辦法跟它作戰,你的士兵在面對坦克的時候,即便再怎麼勇猛,即便再怎麼高喊著萬歲,那那你還是血肉之軀,人家坦克一攆過來你就成肉泥啦。

所以說日本人崇尚的晉升白刃戰,在面對前蘇聯的時候兩次被刷新了三觀,兩次被別人先進的近身作戰理念給吊打,我們印象裡面日本人近身作戰很厲害,可事實上他們的師傅他們的祖宗,它們的天敵是誰?就是北方的毛熊,這北方的毛熊在近身作戰理念上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見解。他們這一套漸漸永遠領先於時代。


漩渦鳴人yy


二戰日軍不是不敢和蘇聯紅軍拼刺刀,而是蘇聯人根本不給日軍拼刺刀的機會。

在二戰時期蘇聯人的身材比日本人要高大的多,加上蘇聯人一向別人叫做戰鬥民族,所以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蘇軍和日軍拼刺刀時會佔據優勢。但是實際上在蘇軍和日軍的幾次交戰中,日軍在白刃戰中都佔據有優勢。比如1938年的張鼓峰之戰,蘇軍被刺刀殺死殺傷了110人,而日軍則只有4人,雙方戰績相差懸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各國的陸軍火力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對於步兵來說,白刃戰已經退居次要的地位,各國對於刺刀戰術的重視有所下降。加之二戰前坦克裝甲車輛的出現,步兵的交戰距離也開始縮短,所以各國都普遍縮短了步槍槍管的長度,以方便攜帶。

但是日本由於國內資源匱乏,同時陸軍軍國主義思想嚴重,強調武士刀精神,因此非常重視白刃戰,在日本傳統槍術的基礎加以改進,創立了一套刺刀術,要求士兵強化訓練。此外日本的三八式步槍依然是保留了一戰時期的長槍管,加上刺刀其長度達到166.3釐米,是二戰裡最長的步槍,這對於白刃戰也是非常有利的。日軍甚至在96式輕機槍和百式衝鋒槍上都加裝了刺刀,以便必要時進行白刃戰,可見他們對刺刀戰術的痴迷程度。

裝備刺刀的日本百式衝鋒槍

在抗日戰爭中,由於中國軍隊武器裝備比較落後,火力薄弱,依靠火力無法阻擋日軍的攻擊,所以日軍的刺刀戰術威脅很大。很多老兵回憶,實戰中在拼刺刀時,經常兩三個人都沒法和提個日本兵抗衡,可見日軍的刺刀術確實很厲害。

但是面對蘇軍時情況就不同了,蘇軍的大炮、機槍數量比日軍還多的多,坦克裝甲車輛就更不要說的。在戰鬥中,蘇軍強調火炮壓制,然後以裝甲部隊突進。所以絕大部分日軍根本無法靠近蘇軍,更不要說玩白刃戰了。

所以日軍在面對蘇軍時不用白刃戰,不是因為慫,而是對方根本就不給他使用的機會。


不沉的經遠


我是興安雜談,我來回答。

戰爭初期,小鬼子都經過嚴格的訓練,拼刺刀是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小鬼子拼刺刀的技術是很好的。但為何和蘇聯拼刺刀卻很少呢。

1、蘇軍武器裝備先進,遠程火力充足,近戰火器配備也很強,擁有波波莎衝鋒槍、轉盤式輕機槍,近戰如此強的火力,還拼什麼刺刀啊,只要有子彈,突突突突就是了。即便你躲在屋內、洞穴等不便於射擊的地方,也沒事,蘇軍會使用火焰噴射器,一樣燒死你,死的更慘。作戰時,蘇軍戰鬥會先用炮火壓制,最後是坦克突擊,步兵跟進,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術配合,都明顯高於日軍,因此一般輪不到拼刺刀環節,就勝負已分了。開始了嗎?sorry,已經結束了。


2、戰鬥民族身體素質遠高於小鬼子,小鬼子在二戰時平均身高僅有1.55米,在蘇軍面前就像是一群小矮人,讓他們面對人高馬大的蘇聯士兵肉搏,實在是看著就疼。那時雖然中國士兵的平均身高比日本高一些,但身體條件不如日本,所以他們和中國人拼刺刀有體能優勢。


興安雜談



白刃戰,指的是不用火器對射,而是在近距離發生的格鬥,其常見的樣式有拼刺刀,使用匕首、大刀、工兵鏟對砍等等。

不可否認的是,二戰中,日本士兵拼刺刀的水平是比較高的,特別是在中國戰場。比如國軍曾在臺兒莊戰役中繳獲一個日記本,上面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說這個日本士兵在面臨多人圍攻時,和其他鬼子結成三角陣,居然刺死了七名國軍士兵,並且成功生還。

在中國戰場上,三個日本兵背靠背站好,在雙方均不使用火器的情況下,這三個人能和十幾個中國軍人拼刺刀拼的不分上下。

而日本兵之所以白刃戰水平高,除了日本兵訓練有素外,還和他們使用的武器有關,當時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其槍身長1.276米,刺刀長0.525米,合計1.801米。

反觀國軍的中正式步槍,槍身長1.11米,算上刺刀的0.575米,合計才1.685米,比起日軍的三八式,兩者相差超過10㎝。

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實戰中,這10㎝直接影響了白刃戰的結果,10㎝,也就相當於我們的前胸到後背的距離。也就是說,當國軍在白刃戰中使用中正式步槍,刀尖還沒有碰到對方,鬼子就已經刺中了國軍士兵。

所以說,說日本兵拼刺刀水平世界一流,實際上也沒什麼毛病。可即便日軍號稱白刃戰水平第一,遇到蘇軍,也只能遭到壓制。這倒不是說日本人碰到蘇聯人就慫了,而是因為日本人引以為傲的白刃戰,在遇到蘇聯士兵時,根本就沒有機會拼刺刀。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的裝備主要是三八式步槍和九九式步槍,三八式和九九式由於槍身比較長,再配上日本的三零式軍刺,非常適合矮小的日本士兵使用,加之日本崇尚武士道,歷來就比較重視拼刺刀,所以日本拼刺刀的水平確實在各交戰國中名列前茅。


蘇聯士兵的白刃戰水平就不如日本了,但蘇聯人的武器好,這點是日本比不了的。當日軍還在使用不具備連發功能的步槍時,蘇軍已經大量裝備了波波沙衝鋒槍,還有10發彈夾供彈的SVT-38和SVT-40半自動步槍。

除了自動、半自動武器外,蘇聯人還裝備著數量眾多的T-34坦克。面對這些,日本引以為傲的拼刺刀也就沒什麼用處。

畢竟,戰場不是兒戲,稍有不慎就要和死神見面,蘇聯士兵明明可以用火力爆表的波波沙衝鋒槍解決戰鬥,為啥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和日本士兵拼刺刀呢?總之,不是日本兵慫了,而是蘇軍沒有給日軍拼刺刀的機會。


金兔歷史


紅軍給日本人上來的機會嗎?蘇軍可不是當時的中國軍隊,一個連只有3挺輕機槍,而且當時蘇軍裝備的DP輕機槍性能優秀,和捷克式不相上下,而且蘇軍這邊的子彈可是敞開供應,同時還有炮兵火力更是遠遠強於日軍。不過,蘇軍和日軍還是發生了不少白刃戰。
蘇聯的DP輕機槍性能優異,比歪把子強多了,到了後來又增加不少的衝鋒槍,步兵的火力比只是用步槍增強不少,不過沖鋒槍到了白刃戰的時候就只剩下掄槍把子了。


蘇聯在二戰時主力步槍是1891/30型莫辛納幹步槍,裝上刺刀也有1.7-1.8米長。

莫辛納乾和三八大蓋在類似的時代出現


,其實兼顧了步槍和長矛的作用。

在白刃戰中,尤其是現代步兵使用刺刀的白刃戰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白刃戰的成敗實際上和個人條件的關係非常大,都是要看臨戰發揮,很難用一個什麼公式來套。

白刃戰中有幾個因素,一個是手裡的傢伙,二是個人的情況。首先看看手裡的傢伙,日軍的38式都是說比較長,有利於拼刺,但是蘇軍手中的莫辛納幹1891式步槍可也不短,這貨使用四稜摺疊刺刀,刺刀打開以後全槍長1800毫米,也就是1.8米,這個比38式還長,蘇聯人到了1930年把1891式的槍管截斷了100多毫米,但是就是這樣刺刀打開以後仍然是長達將近1.7米,和38式差不多長。在設計莫辛納幹那會,俄國人還是認為子彈是蠢貨,刺刀是英雄呢。

日軍對於拼刺十分重視,而且配備了各種護具,這種護具後來
解放軍也沿用了下來。

手裡的傢伙差不多,而蘇聯人吃虧的是在人身上,蘇軍進行白刃戰的主要內容是用工兵鏟和匕首進行近身格鬥,這個在塹壕裡邊是合適的,就算是後來進一步縮短長度的卡賓槍在刺刀打開以後在塹壕裡邊仍然是太長,從這一點出發,蘇軍對拼刺並不是很重視,而日軍是死抱著白刃突擊是決勝的唯一方式不放鬆,所以對於拼刺異常的重視,在白刃戰的套路或者訓練上日軍是佔據優勢的。

這個照片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但是中國士兵普遍身體素質較差,在白刃戰中,個人的身體素質非常重要。
日軍士兵普遍身材短粗,比較強壯。

而白刃戰中,個人的身體狀況還是起了很大影響,日軍和中國軍隊的白刃戰中佔優勢,與其說是武器和訓練問題,不如說是日軍士兵的身體素質遠遠高於中國軍人,當時中日士兵身體素質相比,日軍比中國士兵矮10釐米左右,但是體重日軍平均比中國士兵重10公斤左右,也就是日軍是一個小鐵墩,而中國士兵是豆芽菜,身體素質的差距巨大,而和俄國人相比日軍的身體素質並不佔優勢,俄國人人高馬大身大力不虧,就算技術差點,日本人和俄國人打起來仍然十分吃虧。當然俄國人也不佔便宜,後來蘇軍出兵東北時,日軍的肉彈就是玩命的往蘇軍的坦克上撲,蘇軍搭載的步兵和工兵也經常是要通過白刃戰用匕首和衝鋒槍的槍把子解決問題。


紅色手電筒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不是不敢,而是沒有機會。


日軍的拼刺刀的技術遠超蘇聯,但是在戰爭時期他們卻沒有任何機會和蘇軍進行刺刀上的比拼。蘇聯軍隊和日本軍隊在諾門坎和東北進行過大規模的戰鬥。面對已經開始奉行機械化戰鬥的蘇軍,還在奉行一戰時期戰術的日軍很快就被擊潰。

首先就是諾門坎的戰鬥中,蘇聯排出了以BT-7和BT-2坦克為主力的裝甲部隊,在這樣的坦克部隊的衝殺下,日軍很快就敗退了下去。


那麼為什麼日軍始終堅持著拼刺刀的戰術呢?原因很簡單,日本作為一個小島國,資源非常有限。所以日軍步兵對速射武器非常排斥,其主要的作戰的武器還是單發的步槍,而且步兵的戰術只重視刺殺和精確射擊。

其次就是蘇軍非常重視坦克的使用,在二戰之前就開始研發了一系列的坦克。都是符合蘇聯軍隊的使用習慣的。而日軍由於國內鋼鐵產業不發達,而且鋼鐵產量非常少。


所以日軍並不重視坦克的使用,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不得不用卡車,在卡車車頭上安裝上炸藥和汽油桶,用自殺的方式摧毀蘇軍坦克。

最後就是沒有任何機會,蘇軍的主要武器是波波沙衝鋒槍,這種武器在蘇軍的裝備序列之中甚至可以達到人手一隻的程度。


對於這種射速達到800發每分鐘的衝鋒槍,即使日軍想要和蘇軍拼刺刀,還沒有接近就被掃成了篩子。更何況蘇軍序列中,手槍的裝備數量也非常多。


江水趣談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戰爭裡凡是積極主動尋求白刃戰的一方都是火力裝備處於劣勢的一方。

以抗日戰爭為例,抗日戰爭期間不可否認中國軍人在食物、訓練以及火力裝備乃至於白刃戰工具上都全方位遜色於日軍,但是抗戰中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方相比日方都更積極尋求白刃戰,這是為什麼呢?

當然不是因為我們武林高手比較多,而是我們火力裝備樣樣落後於日本,如果正規作戰損失會更大,反而白刃戰,即使我們是損失較大的一方,但是白刃戰會給交戰雙方士兵帶來強烈的精神衝擊,即使在白刃戰中獲勝的一方也非常難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根據日方統計,日本軍隊可以在戰損20%的情況下堅持作戰,但如果是白刃戰,戰損超過5%,整個部隊就必須撤下休整。

所以,日本之所以重視白刃戰,真正原因是相比任何一支歐美國家軍隊,日軍在火力以及裝備上都處於劣勢,所以當日軍假想敵是英軍、美軍、蘇軍時,日軍才會強調白刃戰重要性。

相反,在抗日戰場上由於日軍在各個方面都佔據優勢,所以日本軍部多次下文要求侵華日軍儘量避免白刃戰。

所以,日本在與蘇聯作戰過程中強調白刃戰,這說明日軍在火力以及裝備上落後於蘇軍。


(蘇軍刺刀教學)

其次,就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軍與蘇軍幾次有限的白刃戰經歷來看,日軍都是佔據優勢的一方,並不存在所謂的“和蘇聯紅軍拼刺刀慫了”的情況。

比如1938年日蘇兩軍在我國張鼓峰地區爆發軍事衝突,其他傷亡數據不談,僅冷兵器殺傷(白刃戰),蘇軍傷亡114人,日軍4人,白刃戰交換比為28:1。日軍在白刃戰中獲得了絕對的勝利。

而在1939年諾門坎戰役中,根據蘇軍自己的統計,相比日俄戰爭時期日軍白刃戰帶給俄軍傷亡為總傷亡的1.7%,諾門坎戰役中蘇聯紅軍因白刃戰而產生的傷亡佔到了總傷亡的4%

最後,沒有哪家軍隊在火力和裝備佔優勢的情況下腦子進水和對手展開白刃戰。

在太平洋戰場上,一線美軍雖然對美軍裝備部罵罵咧咧,唯獨一件事得到了一線美軍士兵的集體表揚,就是給太平洋戰場的一線美軍士兵普遍配備穿透力小的手槍。因為手槍可以有效遏制日軍對美軍展開白刃戰。



蘭臺


其實並不慫,諾門罕戰役中日本豬突毛子拼刺的情況多了去了。


畢竟你就這麼想,當時蘇軍和日軍輕步兵自動火力雖然差不多(那會波波沙還沒裝備,毛子班組的武器也是大栓+一挺機槍,和鬼子一樣)。但毛子的炮、裝甲車、飛機多啊,尤其是坦克和裝甲車高出日本一個數量級!

在這種火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如果能進入白刃戰拼殺範圍,是不是能讓他們的重火力優勢發揮不出來?所以說,日本人巴不得能把毛子拖進白刃戰拼刺,何況他們本來就著重拼刺訓練,技術很好。再說個子矮在銳器械鬥中不是個缺點。

而如何進行白刃戰是個問題,在中國戰場上,日軍可以欺負我們自動武器、重武器匱乏,直接一波衝過來。而對付有大量重武器,還有車載、連排級機槍的毛子就沒用了。要是無腦板載一波就是整整齊齊的陪他們的死鬼天皇。

所以~ 日本人在火力劣勢面前,倒是想白刃。但得看時機,他們沒蠢到在重火力面前無腦衝過去送人頭。


瘋狗的輕武


日本喜歡刺刀肉搏戰,表面上是他們崇尚武道精神的體現,實際上也說明他們戰術理論的落伍,當他們發現自身的問題後,他們自然就不會輕易再拼刺刀了。

1904年2月8日,日本襲擊俄國的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正式爆發。俄國高層一開始沒有把日本放在眼裡,他們認為一個俄國士兵能打三個矮小的日本士兵,於是他們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巨大的損失。遼東半島的金州戰役中,日本士兵用刺刀狠狠地教訓了傲慢的俄軍士兵,這讓俄軍士兵不敢繼續與日本士兵拼刺刀了。隨後的旅順戰役中,俄軍使用馬克沁機槍來阻止日軍的衝鋒,但是日軍不計傷亡地衝鋒還是讓俄軍再次陷入刺刀肉搏戰,最終俄軍戰敗了。

日俄戰爭的勝利矇蔽了日本軍方的雙眼,他們一直把刺刀肉搏當初步兵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們的《步兵操典》中充斥著刺刀肉搏戰的思想,殊不知這種戰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末期已經開始被淘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陷入塹壕戰,長步槍影響了士兵在塹壕中的行動靈活度,於是各國紛紛開始生產短步槍,再到後來英國坦克的出現更是宣告塹壕戰成為過時的戰術。

歐洲各國在改進戰術理念的時候,日本也在尋求改進,他們向法國學習軍事戰術理論。法國人認為戰爭中馬其諾防線那樣的防禦工事將決定戰爭的勝負,坦克是步兵的輔助戰力,步兵依舊佔軍隊的主要地位。日本人倒是勤學,他們把法國的軍事戰術理論全部學會了,他們不僅開始喜歡在佔領區建造碉堡工事,還生產了適合刺刀肉搏戰的三八式步槍。

德國把毛瑟步槍的長度從1.3米改為1.1米,英國的李-恩菲爾德短步槍也是1.1米,中國的漢陽造從1.25米變為1米,而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尺寸上變化比較小,但是也只有1.23米。日本的步槍沒有改短,他們的三八式步槍長達1.27米,配上刺刀後長度達到1.66米,加上專門練習的三名士兵背靠背協助防禦戰術,十個敵方士兵都未必能夠靠近他們。1939年諾門坎戰役中,日本想要再用刺刀肉搏戰來戰勝蘇聯,結果他們發現自己的戰術已經落伍了。

日軍先遣部隊剛通過哈拉哈河,蘇軍的坦克就從三面圍攻過來,日本一下子就慌了,這明顯與法國人教的戰術理論不一樣。日軍參謀辻政信在慌亂中命令士兵拿著燃燒瓶朝坦克衝鋒,結果燃燒瓶對蘇聯坦克完全沒有用處,日軍損失慘重,他們也意識到了歐洲國家的坦克戰術已經淘汰了步兵衝鋒戰術。到了二戰末期,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的時候,日軍已經知道蘇軍會用坦克開道的戰術,蘇軍不會給他們拼刺刀的機會,他們自然也就不會貿然衝上去送死。

日軍不與蘇軍拼刺刀還是比較明智的選擇,日軍的刺刀肉搏戰存在一個大弱點,這會給他們造成大傷亡。日軍進行衝鋒刺刀戰的時候,士兵必須先把步槍退膛,以防誤傷自己人。日軍用的三八式步槍射程達到800米,穿透力強,如果在拼刺刀的時候走火,那麼子彈在穿過敵人的身軀後,會以翻滾和變形的狀態擊中自己人,這將給自己人造成較重的傷害。

日軍高層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在《步兵操典》中要求士兵在拼刺刀前必須先退膛,可是這樣造成士兵在拼刺刀的時候容易被對方開槍擊斃的情況。日軍士兵有武士道精神,但是蘇軍士兵沒有這樣的精神,拼刺刀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殺敵方法,他們在戰鬥中隨時會開槍擊斃日軍,這讓日軍不敢輕易於蘇軍拼刺刀。

刺刀肉搏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就已經開始跟不上時代了,蘇軍在二戰中根本不會給日本拼刺刀的機會!日軍想要與蘇軍拼刺刀,先要過了坦克的關,然後才能與蘇軍拼刺刀,先不說日軍血肉之軀無法衝過蘇軍坦克的防線,即便他們與蘇軍進入近身戰,蘇軍也會用槍來解決問題,人家可沒有武士道精神。如果日軍不怕蘇軍“耍賴”開槍,大可以上去拼刺刀,顯然日本不會幹這樣虧本的事情。


世界近代史觀察員


日軍展開的白刃戰,在日俄戰爭中,取得了較好的戰績;由於日軍身材矮小,非常重視拼刺訓練,故身高馬大的沙俄士兵,大都拼不過日軍,因此,日軍視白刃戰為關鍵時刻壓到對手的制勝法寶。

二戰時期,半自動步槍、衝鋒槍、卡賓槍等自動槍械,被大量運用於戰場,面對新型步兵槍械的不斷湧現,日本軍部仍然死板地堅持百發一中的衝鋒槍,不如彈無虛發步槍的態度。

在太平洋戰爭殘酷的奪島戰中,日本陸軍精銳師團除了遭遇美軍艦炮、戰機轟炸以外,美軍步兵手中的衝鋒槍、卡賓槍、半自動步槍等自動槍械的有力打擊,也是導致日軍步兵戰損非常嚴重的原因。

在守島陸軍要求裝備衝鋒槍時,軍部那幫老朽依然要求軍工在百式衝鋒槍上裝上兩腳架,標尺射程搞成1500米,要當輕機槍使用的,最為奇葩的是竟然要求裝上刺刀,讓衝鋒槍與步槍一樣去拼刺。

戰爭末期,日軍才使用百式衝鋒槍,且數量非常有限,其中,有1萬餘把躺在軍火庫中,軍部準備在本土玉碎防禦戰中使用,最終成了美軍的戰利品,百式衝鋒槍未起到什麼大的作用。

因此,二戰時期,日軍步兵主要裝備的就是6.5毫米的三八式步槍,以及7.7毫米的九九式步槍,都是5發彈倉供彈的手動步槍,不具備連發射擊功能。

但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槍,由於槍身較長,且配上了長長的三零式軍刺,特別適合身材矮小的日軍步兵拼刺刀,加上日軍歷來重視拼刺刀,因此日軍的拼刺技術在二戰交戰國中名列前茅。

二戰時,當日軍步兵遇見蘇軍時,日軍步兵的拼刺技能就難以發揮了,原因就是蘇軍步兵槍械中配備有大量的波波沙41/43衝鋒槍,包括10發彈匣供彈的SVT-38/40半自動步槍,步兵輸出的火力遠在日軍之上。

日軍步兵基本上就喪失了和蘇軍拼刺刀的機會,波波沙-41衝鋒槍那隻71彈鼓輸出的火力動物般兇猛,波波沙-43衝鋒槍也有一隻35發彈匣,加上SVT-38/40半自動步槍,儘管蘇軍也裝備大量的5發彈倉供彈的莫辛·納甘手動步槍,但只要蘇軍一個步兵班擁有2-3支波波沙41/43衝鋒槍,日本步兵顯然就喪失了拼刺刀的機會。

因此,不是日軍步兵和蘇軍拼刺刀慫了,而是日軍步兵根本就沒有機會和蘇軍拼刺刀,戰場不是兒戲,你想拼刺刀就拼刺刀的,手中有衝鋒槍不突突突,用子彈能解決的問題,何必用刺刀去解決呢,何況,拼刺刀,又不是蘇軍的強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