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不愿堕入世俗的灵魂被落魄的外表包裹?再读孔乙己有感

上学时的语文课本里收录了鲁迅先生写的《孔乙己》。鲁迅先生的文章,向来难懂,放在课本中,难坏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是啊,涉世未深的孩子,怎么可能看懂鲁迅先生文中的深意呢?

虽然老师课堂上会做讲解,可是学过之后仍是似懂非懂。以至于毕业后的许多年,都不敢再去碰鲁迅先生的文章。

孔乙己,是个经常被人取笑的落魄的老学究。他一事无成、小偷小摸、最后还被打折了腿,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这些表面的事情来看,他的确是个反面人物。因此,小时候读这篇文章时,心中的想法和作者小时候的想法是相同的,这样的人不值得了解,看看热闹罢了。

有多少不愿堕入世俗的灵魂被落魄的外表包裹?再读孔乙己有感

如今再读《孔乙己》,却被他身上的矛盾吸引。他读过书,却没有取得任何功名;他明明可以替人抄书赚钱,却偏偏懒散不做而去偷东西;他自命清高却又穷困落魄被人看不起;他被世人嘲讽却仍对孩子充满了爱心。

将这些矛盾组合在一起,似乎从那些表面的事情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孔乙己。竟然不由得生出一种怜悯之情。是对他那清高的怜悯,亦是对他不落世俗的感叹。

孔乙己读过书,他有着读书人的清高,怎奈却没有在读书这条路上发扬光大。或许他资质平平,或许他时运不济,总之,读书并没有给他得以安身立命的本领。当然他也可能根本不屑于去用自己的所学去换钱,所以才放弃替人抄书的工作。

他曾问作者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又曾告诉他茴有四种写法。他沉醉在这些“学问”里,却没有人能理解他,甚至还嘲笑他。

一个人连养活自己都困难,却满口之乎者也,在世人的眼里,确实是可笑的,是无法理解的。

所以,连还是孩子的作者都不愿与他多说几句。

孔乙己在世人的眼里是落魄的,然而落魄并没有让他为了满足躯壳的温饱而改变。

世人的眼里,他因为懒而没有把抄书的工作坚持下去。他宁愿偷东西被打折了腿,也没有正正经经的做点事情。

他的生活态度,是常人不能理解的。

他或许一直都不属于这个尘世。

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洋洋得意,却胡乱的对待着尘世的生活,他的躯壳饱受折磨,却依然保存着灵魂的纯洁。

有多少人,在这滚滚红尘中格格不入?有多少灵魂因为不愿落入世俗而饱受落魄?

这也是一种方式,是对世事的不满,是对世事的反抗

孔乙己的处世方式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所以他的结局注定悲惨。


有多少不愿堕入世俗的灵魂被落魄的外表包裹?再读孔乙己有感


当时的社会不能给与他宽容,那么现在的社会呢?

我们能容忍那些不一样的存在吗?

我们是否还在以成败论英雄?我们是否还在以这个世俗的物质多少来看待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我们是否还在以貌取人?我们是否能够看到别人灵魂的闪光点?

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红遍网络的乞丐学者,在褴褛的衣衫下,娓娓道出常人悟不出的道理。一时之间,网络上流传了很多关于他的视频。

这似乎能证明我们的包容吧。

你看,那么落魄的人,一样让我们崇拜,追捧。

然而,扪心自问那些慕名而来的人中,有几个是发自真心的欣赏他?

有几个是为了那些所谓的流量和点击率而利用他?

猎奇,似乎才是他们的出发点。

至于那些道理,真正想听、愿意听、又听懂的人有几个呢?

那大概是一个不存在的社会,能让所有的灵魂都被尊重。

不要嘲笑他们,更不要利用他们。

他们不愿为了尘世的物质去生活,就随他们去吧。

尊重不一样的灵魂,尊重不一样的存在。

有多少不愿堕入世俗的灵魂被落魄的外表包裹?再读孔乙己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