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我們過分誇大了英語在成長中的分量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

鄭強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你認為呢?

英語是一種工具,而非是一種知識,但我們的教育,把英語知識化了,導致學這玩意特別消耗時間。

英語最重要的功能,不就是跟人交流嗎?

但口語在英語教學裡幾乎是最差的。

英語更高一步要求,不是應該閱讀和寫作嗎?

但我們鑽研語法的時間,超過讀寫的訓練幾十倍……

目前的英語教育的確應該踢出去教育體系,替換成實用英語,以聽說,以交流,以讀寫,以能無障礙獲得英語背後代表的文化和科技成果為目的。

不要小看“路徑依賴”這四個字。

我最開始朦朦朧朧想明白路徑依賴這件事兒,就是那個著名的“為啥洋泡麵裡沒叉子”的問題。都說你可以去結賬櫃檯索要一次性筷子,但是這和泡麵碗裡直接帶叉子到底哪個方便,難道不是一目瞭然?洋人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所以很多人就理所應當地覺得“洋人這麼做了一定自有其高明之處”,就像現在有些人給群體免疫洗地一樣。

在泡麵碗裡放個叉子難嗎?不容易,需要在已經成型的生產流水線中間加一個環節,增加成本若干;但也不難,中國已經通用幾十年的做法,能有多高的技術?那為啥不這樣做呢?

因為對廠商來說,沒必要。反正市場上大家都沒叉子,我放了叉子也不會讓我銷量高多少,搞不好還要被友商針對,現在這樣也挺好的,不方便的是消費者,又不是我。就如同進化一樣,只有一個基因對你非常有害的時候它才會被淘汰,如果它只是略微有害或者只是對你沒用,那是不會退化掉的,這個小小的危害就會一直小小地折磨你。

千百個這樣的小危害積累起來,你就會在“仍然能湊合活著”的前提下感覺到無盡的痛苦。移動支付方便是方便,現金不能用嗎?能用,就是耽誤幾秒。網上訂餐方便是方便,電話訂餐不能用嗎?能用,就是麻煩點。高鐵方便是方便,坐飛機不行嗎?行,就是稍微貴點、折騰點。

千百個小麻煩累積在一起,中國的留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感覺,發達國家怎麼像個原始社會。

因為需要應試。現如今的國內英語教學系統是最適合於應試的。改革當然好,但是不改有壞處嗎?對學生當然有,但是從教學系統的角度來看,完全沒有啊,我為什麼要改?徒增麻煩。

因為鑑於中國參與國際化和全球化的程度,中國大量能夠實現階級躍遷的崗位(無論管理還是技術)都需要具備基本水平的英語能力。當那些當初選擇不學英語的學生試圖應聘這些崗位時,會發現當初的選擇讓現在的自己失去選擇的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