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家长如何帮孩子改掉磨蹭拖拉的坏习惯

聪明家长如何帮孩子改掉磨蹭拖拉的坏习惯


小雯学习还不错,但就是做作业时很磨蹭。本来30分钟可以完成的作业,竟要磨蹭一个晚上,有时都12点多了还在做作业。更要命的是,这还是在家长陪伴的情况下,如果妈妈不在旁边看着她,估计一晚上她都写不完作业。小雯妈妈常常抱怨:“这孩子做作业时,才写了两个字就开始抠橡皮、玩彩笔,一小时都写不了10个字。”

雨晨的妈妈正在为小雨晨做事没有效率而着急。本来正在吃饭,忽然窗前有小鸟飞过,小雨晨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当小雨晨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他就开始玩了起来,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这小家伙做任何事都这样,边做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因此耽误了妈妈好多时间。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中都会上演这样的情景剧:早晨一起床,你叫孩子刷牙,他会磨磨蹭蹭地说等会儿;你叫孩子赶紧吃早饭,他却要先摆弄一会儿玩具;任凭你那儿叫破嗓子说要迟到了,可是孩子却依然稳如泰山,根本不当一回事。许多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但常常束手无策……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慢性子”,他们的磨蹭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比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学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上学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这一特点,在幼儿园或小学初级阶段的孩子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其次,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

再次,如果孩子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这往往也会影响他们的做事效率。

除此之外,有时候,孩子做事效率不高还往往是他情绪消极的一种表现。上小学四年级的磊磊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会画画,还会拉小提琴,但就是做事太磨蹭。用他妈妈的话说:“这孩子不是个慢性子,但总觉得他做事慢半拍。每天晚上,本来洗澡半个小时就可以洗完,他非要拖上一个小时。拖来拖去,时间太晚了,还没写完作业就不得不催他快去睡觉了。”后来,磊磊妈妈从他的好朋友那里知道了磊磊每天做事磨蹭的秘密。原来,磊磊经常对好朋友说:“我最不喜欢晚上了,因为每天除了要做完老师留的作业外,还要做家庭作业。有时,做完家庭作业还要练画画,幸亏小提琴不能在晚上拉。不过,我告诉你个秘密,为了能不做那些做不完的作业,我洗澡的时候会故意多磨蹭一会,这样时间太晚了,妈妈就会让我去睡觉了。”生活中,像磊磊妈妈这样的父母很多。

面对孩子磨磨蹭蹭的行为,家长们千万不能不闻不问、掉以轻心,但是,也不要表现出急躁情绪,急于求成。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方法一: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孩子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他们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总有一天孩子要长大,一个人做事没有效率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因此,从小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竞争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位母亲曾这样写道:从儿子上幼儿园起,我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更是如此:“儿子,看看咱俩谁穿衣服穿得快”;“儿子,咱们全家来个大比赛,今天谁吃饭吃得最慢谁就洗碗,好不好?”……

现在,儿子适应了这种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节奏,慢慢也就养成了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

有时,适当增加些生活的紧张气息,不但能够使孩子养成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而且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和独立精神的形成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小猛从小就有做事磨蹭的毛病。现在,就是在早上时间最紧张的时刻,他也快不起来。妈妈对此很烦恼,但还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天早晨,小猛照样是慢吞吞地起床、穿衣服,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他,而是由他不急不忙地整理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几眼“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被老师批评一通。放学回到家后,小猛很难过。这时,妈妈才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加油。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不只是挨老师的批评,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现在,无论做什么事,妈妈都不会催促孩子了。果然,在吃了几次苦头之后,小猛的行动快多了。

让孩子尝几次磨蹭的后果后,他会自然而然地加快自己的速度。

方法三:反话正说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打动和激励孩子,从而使孩子按着父母的想法去做。

晓明做事很爱磨蹭,每天晚上总爱磨蹭到很晚才肯睡觉,这样不但早上起床的时候会很难,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晓明妈妈对此很有意见,有时,他磨蹭,妈妈就会批评他一通、打他几下,但都不管用。后来,晓明妈妈改变了策略,他知道孩子爱听好话,便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一岁,懂事了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知道上床睡觉了。”没想到话音未落,晓明高兴地上床钻进了被窝。

后来,在其他事情上,晓明妈妈也试着“反话正说”,没想到效果都很好。现在,晓明做事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方法四: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

如果孩子的做事效率不高,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教会孩子利用统筹方法来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进而节省时间、提高做事的效率。

小杰在妈妈的指导下就很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晚上放学回家后,她不是急着像以前一样去看动画片,而是先把老师留的作业做完,然后再吃饭。吃完饭后,再预习一下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完功课,离睡觉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当然,这段时间她是看动画片,还是看漫画书,都凭她选了。

但是,在孩子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得又好,又能节省很多时间。

(来源《现代家庭报》,2010 年 01 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