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光阴,这个戏班子就排演出一、二百出戏曲,这也太厉害了吧!

“荣春社”是尚小云开办的一个科班的名字。他当初是为了培养儿子(尚长春),请了老师在家里学戏,再找了十几个年龄相当的孩子陪读。因为几乎每天都有人要加入,干脆就自家办个科班吧!从1937年初夏开始筹办,到1938年春天,学生已有200余人。

一年光阴,这个戏班子就排演出一、二百出戏曲,这也太厉害了吧!

戏曲演员化妆中

有了“荣春社”,尚小云从早上察看学生上课,到晚上亲临舞台为学生把场,几乎把全副身心都扑在了学生身上。他对学生的训练是严格的,也是严厉的,脾气又大,一点差错都不能容忍,但有差池,一定责罚。对自己的孩子更严,严到不讲理的程度。同样的错,别的学生打五下,自己的儿子得挨十下。尚小云打学生的时候,他的夫人就在屋里打鸡蛋,而且是把蛋黄去掉,只留蛋清。因为挨完打的学生都要到尚夫人那里抹上蛋清。仅通过一年的训练,“荣春社”的孩子们就有了初步的演出能力,可以拿出的剧目达一、二百出之多。
为方便学生看病,尚小云特请一位陶先生为常年嘱托中医,请一位郭先生为常年嘱托西医,请一位徐先生专做正骨医生。此外,还联系了李铁拐斜街的顺田医院作为“荣春社”的专门住院医院,联系附近的原田医院为学生的急诊医院。


一年光阴,这个戏班子就排演出一、二百出戏曲,这也太厉害了吧!

即将迎来朝阳的北京城

1948年,jiefangjun包围北京城,“荣春社”走完了她的艰难又光荣的历程,宣告解散。学生走出了科班,也成了名。其中有的人在提高了政治觉悟后,忿忿道:“以往‘荣春社’学戏的那种苦法子,这也该是地主对我们的剥削吧!”话传到尚小云那里,耿介刚烈的他悲痛极了。要知道,学生的演出收入无几,而自己为了他们竟至倾家荡产,却从未惋惜过。万没想到政治如此轻易地攫取了人心。

1949年,尚小云参加了政府为艺人办的讲习班。讲习班结束后,尚家开会商量:“荣春社”散了,今后怎么办?决定成立北京市尚小云剧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尚家还要演戏”。10月,开国大典刚过,尚剧团便紧跟着排演新戏。其中的一出叫《洪宣娇》,说的是太平军的故事。为了这出戏,他自掏腰包,置办了全新的行头,要演出了,却迟迟得不到上级批准。而真正让他感到不满的,是管他的那些干部的态度。什么事儿、包括戏里的事儿都不听取尚小云的意见。极具个性的尚小云体味到了粗暴、草率和冷落。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骞,依本分只落得人轻贱。”尚小云吞不下这口气,终于离开北京,一怒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