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慢性病很長時間之內都會對病人造成困擾,長時間威脅著病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所以治療和預防慢性病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今天我們與大家來分享慢性病系列第一個病-高血壓病。

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一、 高血壓病的危險性。

研究結果發現,血壓水平與腦卒中、冠心病事件、心血管病死亡的風險呈連續、獨立、直接的正相關關係。而且會引發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顫動、終末期腎病等併發症。有研究表明收縮壓每升高10mmHg,亞洲人群的腦卒中與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風險分別增加53%與31%。

所以,控制好血壓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及相關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二、我國高血病發生的流行情況。

我國高血病發生的流行的總體情況是發病率逐年增高。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處於較低水平。

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 高血壓病發病率趨勢

2015年調查顯示1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分別為51.6%、45.8%和16%。

三、影響我國人群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有哪些?

1.高鉀低鈉的飲食。

2012年我國居民的平均鹽攝入量為10.5克。而一般推薦的鹽攝入量為6克。

2.超重或肥胖。

超重和肥胖與血壓患病率關聯最顯著。我國35到60歲中年人的超重率為38.8%,肥胖率為20.2%,其中女性高於男性,北方高於南方,城市高於農村。

3.過量飲酒。

目前沒有證據能表明少量飲酒有利於心血管健康,但是限制飲酒與血壓下降顯著相關。酒精攝入量平均減少67%,收縮壓下降3.31mmHg,舒張壓下降2.04hmmHg。

4.長期精神緊張。

精神緊張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從而使血壓升高。

5.其他因素。

如年齡,高血壓家族史、糖尿病,血脂異常等。

三、學會測量血壓

一般的測量血壓包括三種:診室測量血壓、家庭測量血壓、24小時動態血壓。

診室血壓:我國目前診斷高血壓,進行血壓水平分級,觀察降壓療效的常用方法。

動態血壓監測:可評估24小時血壓晝夜的節律、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等。

家庭自測血壓:可輔助調整治療方案。可以診斷白大衣高血壓以及隱蔽性高血壓。

家庭自測血壓應該注意:

①選擇合適血壓計:使用經過國際標準方案認證的上臂式家用自動電子血壓計,不推薦腕式血壓計、手指血壓計、水銀柱血壓計進行家庭血壓監測。電子血壓計使用期間應定期校準,每年至少 1 次。


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②測量方案: 對初診高血壓患者或血壓不穩定高血壓患者,建議每天早晨和晚上測量血壓,每次測 2 ~ 3 遍,取平均值; 建議連續測量家庭血壓 7 天,取後 6 天血壓平均值。血壓控制平穩且達標者,可每週自測 1~ 2 天血壓,早晚各 1 次; 最好在早上起床後,服降壓藥和早餐前,排尿後,固定時間自測坐位血壓。

③詳細記錄每次測量血壓的日期、時間以及所有血壓讀數,而不是隻記錄平均值。應儘可能向醫生提供完整的血壓記錄。

④精神高度焦慮患者,不建議家庭自測血壓。

四、學會生活方式干預

1.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攝入。

減少鈉鹽的攝入①減少烹調用鹽及含鈉高的調味品( 包括味精、醬油) ②避免或減少含鈉鹽量較高的加工食品,如鹹菜、火腿、各類炒貨和醃製品; ③建議在烹調時儘可能使用定量鹽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增加膳食中鉀攝入量可降低血壓。主要措施為: ①增加富鉀食物( 新鮮蔬菜、水果和豆類) 的攝入量; ②腎功能良好者可選擇低鈉富鉀替代鹽。不建議服用鉀補充劑( 包括藥物)來降低血壓。腎功能不全者補鉀前應諮詢醫生。

2.合理膳食。

建議高血壓患者和有進展為高血壓風險的正常血壓者,飲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製品、富含食用纖維的全穀物、植物來源的蛋白質為主,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


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3.控制體重。

推薦將體重維持在健康範圍內( BMI: 18. 5~ 23. 9kg /m2,男性腰圍 < 90cm,女性 < 85cm)。建議所有超重和肥胖患者減重。控制體重,包括控制能量攝入、增加體力活動和行為干預。


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4.不吸菸。

吸菸和被動吸菸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發生風險。戒菸雖不能降低血壓,但戒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5.限制飲酒。

不建議不飲酒的患者飲酒,如飲酒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不超過 25g,女性不超過15g; 每週酒精攝入量男性不超過 140g,女性不超過 80g。白酒、葡萄酒、啤酒攝入量分別少於 50ml、100ml、300ml。


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6.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慢性病預防系列一高血壓病的預防

五、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自行換藥、增加或減少藥物劑量都是不可取的。

六、血壓控制的目標

一般高血壓患者應降至 < 140 /90mmHg; 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進一步降至 <130 /80mmHg。

劃重點:

1.瞭解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

2.學會測量血壓。

3.學會高血壓病的預防。

4.血壓的控制目標。

參考文獻: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心腦血管病防治》2019年2月第1期

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誌 2019年2月第2期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