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火起來

從澳洲牛排、泰國山竹、智利車釐子,到仙居楊梅、贛南臍橙、陽澄湖大閘蟹……近年來,豐富多樣的高品質生鮮食品通過冷鏈物流直達百姓餐桌。居民食品消費需求的加快升級、食品藥品流通安全要求的日趨提高,讓冷鏈物流行業迎來增長黃金期。

當前,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做哪些努力?


需求旺盛,業務猛增,社會資本高度關注

——冷鏈市場快速發展

烈日炎炎,北京通州區物流基地裡很是繁忙,各式冷藏冷凍車輛來回穿梭。步入京東冷鏈庫房,一陣涼意襲來,一箱箱生鮮食品剛從冷藏大貨車上卸下,隨即就被搬進冷庫、分揀加工,等待搭乘配送車輛去超市、餐館、居民家中。從生產、倉儲、運輸到銷售,讓貨物全程處於規定低溫環境下的系統工程,即是冷鏈物流。

“這是冷藏區,0—10攝氏度,適宜存儲水果、蔬菜”“這是冷凍區,零下18攝氏度以下,主要存放肉類和預製食品”“要進‘極凍庫’了,零下35攝氏度,用來速凍冷藏箱裡放的‘冷板’”……轉了一圈,京東冷鏈華北區運營負責人範國強表現出對溫度獨特的敏感,“溫度直接影響食品的品質。像新西蘭甜蝦,必須存儲在零下23攝氏度以下,高於零下18攝氏度,沒幾天蝦頭就會變黑。又如陽澄湖大閘蟹,以前損耗率高達1%,通過冷鏈能降到0.2%,減少了不少損失!”

品質更優、品種更多、安全更有保障……食品消費需求加快升級為冷鏈物流提供了寶貴發展契機。“2014年起,京東物流開始涉足冷鏈。2018年,我們又依託倉儲、幹線運輸、配送等領域服務能力推出京東冷鏈,向社會開放服務,目前已覆蓋30個省份、近90%消費者。”京東冷鏈規劃負責人凌彥宇介紹,兩年來公司業務量連續翻番,“今年,生鮮電商迅猛發展,冷鏈市場新增需求很大,我們打算繼續擴大冷庫面積。”

“需求旺盛、業務猛增”,是不少冷鏈物流企業的共同感受。長期從事跨境冷鏈物流的中遠海運集運公司冷箱區總經理胡媛媛說:“之前國內冷鏈不夠完善,許多優質農產品‘進不來、出不去’。最近10年,國內冷鏈發展迅猛,讓農產品跨境流通更加便利。”她舉例說,如今國內消費者可與東南亞消費者“零時差”享用山竹、榴蓮等熱帶水果,我國一些出口農產品可加工成半成品後銷往海外,提升了附加值。

需求陡然升溫,引來社會資本高度關注,競爭者相繼進入。這其中,有手握大量消費端資源的平臺企業,如京東、順豐、菜鳥;有擅長商業地產運作、持有倉儲資源的地產商,如萬科、寶能;也有原本就有冷鏈需求並已涉足相關業務的食品、農產品企業,如光明乳業旗下的領鮮物流、新希望旗下的鮮生活冷鏈等。

數據也證實了冷鏈市場的火熱——據交通運輸部介紹,2015—2019年間,我國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由1.53億噸增至2.33億噸,年增長率超過10%;2019年,食品冷鏈物流總額約6萬億元,同比增長24.7%。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去年全國冷藏車保有量為21.47萬臺,同比增長19.3%,冷庫容量達到6052.5萬噸,同比增長15.6%。

環境控制更精細更智能,運輸組織更有力更高效

——產業加快升級步伐


登錄賬號,進入平臺,隨意點擊一臺車輛,過去幾天冷藏廂內的溫度曲線便呈現在眼前。“車廂內裝了兩個溫控探頭、一臺主機,可向後臺實時傳輸數據。一旦溫度異常,系統自動報警,工作人員會及時聯繫司機查看解決。”領鮮物流華北業務部部長蔣建橋說,依託易流科技技術平臺,公司實現了對工廠、倉庫和車輛的全過程溫度控制。

溫度控制,是冷鏈物流規範發展的前提和關鍵。

過去,由於監控手段不到位,個別企業和貨車司機可能會為了節約成本中途關掉冷機,造成“斷鏈”。“這些年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成熟讓溫控變得更容易。”易流科技董事長張景濤表示,2010年起,企業開始通過定位、測溫、光感、攝像頭、電子鎖等物聯網設備,採集車、倉、貨、人的位置、狀態、影像等數據,為客戶提供“讓品質看得見”的溫控方案,“目前,平臺已接入6萬多臺冷鏈車輛。”

技術發展是冷鏈物流產業升級的重要動力。展望未來,無論是“冷”(環境控制)還是“鏈”(運輸組織),都仍有不小升級空間,相關企業也一直在努力。

一方面,讓環境控制更精細更智能。

“看這個12升大小的藥品專用冷箱,用料講究、包裹嚴實,還要塞進13塊冷板,確保萬無一失,餘下空間僅1升。”在範國強看來,產品越高端,物流就得越講究,“過去,藥品、疫苗最‘嬌貴’,現在,許多產品都有同樣的高要求。未來的冷鏈車不能只有冷藏、冷凍兩個溫層,而需要更精細的分區。”

“遠洋跨境冷鏈物流中,溫度、溼度、箱內氣體等因素及航程長短都會影響農產品到港後的成熟度,因此我們一直在反覆試驗,探索適合不同產品的最佳運輸方案,讓牛油果、藍莓等‘漂洋過海’後既不過生、又不熟透。”據胡媛媛介紹,他們還正在研發讓遠洋冷鏈運輸可視可控可追溯的技術方案,“目前已通過測試,不久將廣泛推廣。”

另一方面,讓運輸組織更有力更高效。

4月8日,80103次班列滿載著16個冷藏集裝箱、464噸冷鮮食品從大連開往哈爾濱,成為全國開行的首趟定點、定時跨省冷鮮貨物班列。不少跨省域長距離冷鏈班列相繼開通,海航、順豐、京東等企業積極開展高附加值貨物冷鏈運輸……近年來,鐵路、航空領域也迎頭趕上,與公路冷鍊形成協同。

“冷鏈物流涉及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郵政快遞等多種運輸方式,涵蓋農村物流、幹線運輸、城市配送,以及物流倉儲、裝卸保管等多個業務環節和領域。未來,我們要充分依託各類市場主體的資源和優勢,加強整合共享,提高冷鏈物流效率。”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加快補上短板、完善相關標準、推動市場整合

——冷鏈物流亟待挖潛


回頭看,成績斐然;看未來,潛力和空間依然很大。“總體判斷,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基礎仍較薄弱,與發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著力提升設施設備技術水平、優化運輸組織模式,推動形成全程溫控、標準規範、運行高效、安全綠色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

——要加快補上短板,解決好“最先一公里”“最後一公里”等突出問題。

“過去,由於產地‘最先一公里’的冷鏈物流不發達,經常有應季果蔬滯銷,無法實現錯峰上市和農業產業化加工,造成農產品損耗。”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認為,農產品原產地是下一步健全冷鏈物流體系的重點,“今年以來,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勵農產品‘出村進城’,企業應抓住良機、乘勢而上。”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打造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去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中長途冷鏈車輛通行效率有所提高。不過,在部分城市,由於對貨運車輛通行管控較為嚴格,使冷鏈末端配送面臨“進城難、通行難、停靠難”等問題。秦玉鳴呼籲,相關部門應完善政策,對冷鏈車輛適當放寬交通管制,打通“最後一公里”。上海市近年來開展了有益探索——科學合理規劃冷鏈等配送車輛在城區的行駛路線、停靠地點和時段,充分給予其城區通行權和停靠權。

——要完善相關標準,讓行業發展有章可循、更加規範。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先後發佈道路冷鏈運輸服務規則、行駛溫度記錄儀技術要求等行業標準,讓冷鏈運輸環節有了更多標準支撐。“當前,冷鏈物流面對的市場需求、客戶結構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對服務提出了全新要求。完善標準體系將是冷鏈物流的必經之路。”秦玉鳴認為。凌彥宇也表示,冷鏈鏈條很長,除了運輸,還有生產、配送、倉儲等多個環節,“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共同發力,打造覆蓋各環節、更細化更完備的冷鏈標準體系。”

“隨著人工成本上升、冷鏈運輸需求走高,方便在不同運輸方式之間轉運的標準化冷藏集裝箱將派上更大用場。”中遠海運旗下造箱板塊負責人表示,推動冷鏈物流設施和技術裝備標準化也是行業規範發展的關鍵。

——要推動市場整合,促進行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較為分散,百強企業銷售收入僅佔市場份額10%左右。“現在的冷鏈物流行業有點像10年前的快遞行業。”希傑榮慶物流總裁熊星明認為,隨著社會資本關注度提高,行業在未來幾年一定會加快整合腳步。下一步,交通運輸部等部門也將加快培育龍頭骨幹企業,支持引導企業整合供應鏈資源,發展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先進組織方式,推動冷鏈物流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封面及文章圖片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