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呢?

兩晉一百五十年的故事之所以有些“ 不足為外人道 ”的意味,並不是不精彩,而恰恰因為是太過精彩太過紛亂,以致讓人缺乏閱讀頭緒。司馬炎滅吳、創作陳情表、傻皇帝毒皇后登基、八王之亂、永嘉之亂、衣冠南渡、聞雞起舞的祖逖北伐、王羲之的蘭亭集會、謝安與苻堅淝水之戰、劉裕北伐而後奪位等等津津樂道的故事都發生了這段時期。

回到正題,八王之亂說簡單了其實是司馬炎崩逝後遺留問題的爆發,參與動亂的是他的子侄、叔伯,而這場內亂的直接後果就是北方的匈奴人、鮮卑人趁亂崛起,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的就把大一統的中原晉王室從中原“ 趕 ”到了江東,就是我們後人所謂的東晉,以下是原回答。

(一)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八王之亂要從一個女子說起,通常禍國殃民的女子多是這樣的妖女:外表妖豔、內心歹毒,勾結前朝、禍亂後宮,最後使得國家崩壞天下大亂。比如商紂王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漢成帝的趙飛燕趙合德姐妹。但是晉王朝的滅亡卻是從一個醜女開始的 —— 賈南風,傻皇帝司馬衷的皇后。說起賈南風不得不提及她的家世:


賈南風當初能夠順利登上太子妃之位,是其父賈充當初為逃避被朝廷外調因而在朝中上下其手積極運作的結果。賈充雖然參與過弒殺君王、推諉南征、借女上位等等種種惡行,但並沒有像他的女兒賈南風這樣給所有人“ 衷心常凜凜 ”之感。

武帝司馬炎曾不止一次想除掉這位膈應人的兒媳婦,在司馬炎的眼裡,這位太子妃既沒有的睿智,也沒有張天愛的美貌。閱美過萬的晉武帝第一次見到一個:短形青黑色,眉後有疵的女人時,大概驚出了一身冷汗,石榴姐也不過如此,只能讓傻兒子自求多福了。賈南風能像套馬的漢子一樣粗獷有勇力:


我嚴重懷疑她是商紂王的後人:


這個女人雖然沒有美貌,可他的嫉妒之心與她的前輩呂雉、霍成君或趙飛燕相比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晉書中這樣描述賈南風:


更可怕的是她能把她的傻皇帝夫君握於掌中運用自如。我覺得怕老婆有助於家庭和諧,但是也要怕的是明事理知進退的好老婆,一旦這樣心術不正的女人大權在握,那就是末日的到來。

(二)有桑生於宮西廂,日長尺餘,數日而枯

晉王朝的亂世,或者說華夏民族亙古未有的亂世,始於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的崩逝,在此之前的權貴雖然盛行哲學談玄、過度奢靡、大肆斂財……但是總歸威望、權力都在集中在司馬炎一人手中,四方罕有異動。但此時的朝廷:傻皇帝登基、亂臣賊子上位、毒婦惡皇后掌權、四方異族的大王小王磨刀霍霍,除張華、裴頠等少數老臣外,已經沒有人在意秩序為何物了。

妖孽賈南風打擊異己的手段、追求權力的野心絲毫不亞於朝堂上的男人,我猜想她應該是早年間閱讀過司馬家祖上撰寫的朝堂上權謀想斗的心得相關的書籍。賈南風逐一要剷除的,依出場順序排名:

第一個是楊駿。司馬炎崩逝後,外戚楊駿順利成為了輔政重臣,他是武帝司馬炎的皇后楊芷的父親,他厚著臉皮“ 借詔書 ”的傳奇事蹟就不復述了。賈南風想要剷除楊駿,她雖然不會借東風可她借來了一把利刃——楚王司馬瑋。司馬瑋是武帝司馬炎的第五子,他有勳而好立威,是楊駿的死敵,楊駿很忌憚他,或者說朝中許多人都忌憚他,如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衛瓘都認為以司馬瑋生性狠辣乖戾不可委以重任,建議朝廷將他外任至封國。但是賈南風選中的刀又豈能是泛泛之輩,司馬瑋這匹餓狼毫不費力的就咬死了楊駿這把老骨頭。

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呢?

第二個是衛瓘。這位曾經在蜀地赫然斬殺滅蜀第一功臣鄧艾的老臣,今天亦淪為了賈南風眼中的獵物,衛瓘也許是真正讓賈南風或者賈氏一族恨到牙癢癢的人,這源於他們家族之間的一段舊怨:武帝司馬炎曾經希望傻兒子司馬衷迎娶衛瓘的女兒為太子妃,據說這個女子十分美貌且皮膚皙白和賈南風簡直天差地別。賈南風當然無法容忍,女孩子間的戰爭多半是離不開顏值的較量。只是實力懸殊的境況之下,賈南風也就只能恨了,而且她可能不知道嫉恨會使人更加醜陋。只是還有人識不破她這張醜陋的面容,年輕氣盛的楚王司馬瑋,再一次奉詔斬殺了“逆賊”衛瓘,以及他的皇叔司馬亮。

第三個就是他這把用舊的刀了。在楚王司馬瑋這邊,賈南風一手借刀殺人然後過河拆橋簡直運用的出神入化、庖丁解牛、遊刃有餘、有些人並不傻,卻做出比傻人還傻的事。就這樣,“ 忠心 ”的司馬瑋奉旨先後除掉了以上名單中的幾位。司馬瑋到死也想不明白,最後將他推上絕路的,竟是他手中一直緊握的用以誅殺叛逆、卻不知何時變成矯詔的青紙詔。死前他痛訴自己此身是先帝所予,今日蒙受了天大的冤屈,盼望有朝一日沉冤得雪。司馬瑋是賈南風害殺的,而且她殺人不見血。這是元康元年(291年)的夏天,這個年青人只有二十一歲……武帝司馬炎並不缺兒子,更不缺優秀的兒子,傻皇帝司馬衷的幾個弟弟,無論是楚王司馬瑋、還是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他能的政治頭腦和權謀手腕都遠勝他們的這位傻哥哥,世事難料也就在於此:是他的,想推都推不掉。真不知道司馬衷即位的時候,他的幾個弟弟作何感想。

(三)南風起兮吹白沙

傻皇帝的太子名叫司馬遹,小名沙門,不知道那時的沙門是否也代指佛門,不過無論是不是佛門,取這個名字都一定不是希望他遭受因果報應。前世的因緣沒有人能在喝湯之後還記得,佛家相信所有人都逃不脫六道輪迴,這是所謂的業力。不過現在看來即便是不信佛的大多數老百姓也更願意相信司馬氏的惡果是曾經宣帝司馬懿犯下的陰毒嗜殺種種惡行造成的報應。

話題扯遠了回到正題,司馬衷的太子司馬遹自幼就很受到他的爺爺武帝司馬炎的喜愛,更是把他認定為了未來傻兒子的接班人。從太子的成長經歷來看,其性情雖然同樣有不當之處,不過假如他有機會依照司馬炎曾經的構想順利登基執掌天下,或許司馬家族的命運會是另一個結局,至少這個故事不應該只有二十七年。

賈南風掌控了皇帝,包括皇帝掌中的筆墨。她要以此來對付她這個不怎麼聽話的“繼子”太子,在一次精心設計的醉酒之後,太子司馬遹被賈后以威逼、色誘等等不可見的暗黑操作之後,寫下了這樣奇偉瑰怪的文字:


不過,最終是太子死了,毫無懸念,在許昌,這座從不缺少冤魂的圍城。

(四)賈庶人

太子被賈后毒殺後,迅速激起諸位宗室和重臣的強烈不滿。這個女人的唯一伎倆就是善用詭詐、權謀,操縱手中的傻皇帝。但是正當她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時候,也許她沒有想到:如果也有人看破了她的伎倆,並效仿之,那又當如何呢 ?

另一位十足的野心家看到了這個機會。他正是司馬懿的第九子司馬倫,柏靈筠(擬)的兒子,此時的他擔任朝廷右軍將軍,他使出了與毒婦如出一轍的手段:乃矯詔敕三部司馬曰:‘中宮(賈南風)與賈謐等殺吾太子,今使車騎入廢中宮’。先是成功廢了賈南風為庶人,而後連同其眾多黨羽一併誅殺,有人質疑詔書真偽,也一起被司馬倫斬殺了。

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當初司馬倫派去宮中收捕賈南風的是齊王司馬囧,如果不瞭解司馬囧的人可能並不覺得這個安排有什麼特別,事實上,司馬囧是賈氏家族的外甥。

簡單的說,就是賈南風成為太子妃後趁機打壓司馬囧的母親和外祖母,令她們不得善終。這又是一場殺機四伏的“ 宅鬥 ”。

至此,禍國的妖孽賈南風被剷除了,但是這僅僅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更加猛烈、即將席捲中原大地的動亂正在醞釀之中,晉王朝也敲醒了喪鐘。

(五)宣帝之子

八王之亂期間最為混亂動盪,諸王之間徹底喪失底線互相傾軋、互相征伐的時期就是從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剷除賈后掌權後開始的,這段時期也是中原大地最為動盪的時期。此時距離武帝司馬炎崩逝已經十年、諸葛亮病逝六十多年、曹操劉備崩逝近八十年了,天下又到了需要一位英雄降世的時刻。

趙王司馬倫的輩分很高,後來作亂的諸王多是他的子侄,此時的他如同漢初時七國之亂的吳王劉濞一般。這裡列出司馬懿的幾個兒子,也作為講述八王后期的開端:


其實真正活到公元300年並參與後期八王之亂的其實只有

司馬倫。

司馬倫有一個智囊孫秀,很像當年蜀國的法正:聰明絕頂又睚眥必報。孫秀十分懂審時度勢,當初太子司馬遹被廢,司馬倫打算即可起兵討伐賈后,孫秀為他分析了形勢:


於是孫秀為他設計了一條一石二鳥的毒計:太子被廢,被殺害是遲早的事,等到那時再站出來討伐賈南風為太子報仇,如此就是名正言順,到時候能收穫的就遠遠不是免罪而已。這條毒計可以說陰險至極,司馬倫聽從了他的建議,他們聯絡賈后的親信,意圖加快謀害太子的進程,希望早些斷了權臣的念想。從前司馬倫並沒有在朝廷樹立什麼威望,又不學無術,再加上他的心腹孫秀是五斗米教的信徒,可能口才也是相當好,所以就導致司馬倫愈加的昏聵。通常見識短、讀書少的人,不僅極容易自我感覺良好、偏執、愚昧,而且耳根子軟。

司馬倫的敗亡是從他妄圖做皇帝開始的,為了迅速拉攏群臣,不惜使用“ 貂不足,狗尾續 ”的手段。所幸的是,他沒有遭到愛狗人士的聲討,但也終有逃不過去的禍端。被排擠出洛陽的齊王司馬囧,對他這位皇爺爺看不下去了。從諸王討伐司馬倫開始,這場八王之亂就從朝廷上層的內鬥,蔓延到了更為慘烈的中原混戰。

(六)囧囧有神

齊王司馬囧在先前剷除賈后之後,對司馬倫給予的職務已心有不滿,孫秀看出了他的不滿,更就提議將他外放,如此一來司馬囧對此二人徹底的懷恨在心。關於司馬囧的名字,這裡簡單說一下,不然總像個笑話。從前囧是光明的意思,不過在現代這個字的意思已經面目全非了。

司馬囧是齊王司馬攸的次子,關於司馬攸的年齡在晉書中的記載有明顯的錯誤,這裡簡單說一下,首先確定不認為有誤的是景帝司馬師的病逝年份(255年)和司馬炎的出生年份(236年),否則無法討論。晉書記載:及景帝(司馬師)崩,攸年十歲。這句說明司馬攸出生於246年。而第二部分記載又說:(司馬攸)才望出武帝(司馬炎)之右,宣帝每器之……從徵王凌。司馬懿徵王凌是在251年,一個虛歲六歲的孩子帶去戰場征討敵軍已經很難想象了,而司馬懿甚至還很器重,並且做出“ 才望出武帝之右 ”的判斷(此時的司馬炎已經十六歲),可見兩處記載的相悖之處。除上述原因外,司馬攸的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共有五個兒子:


長子與次子之間竟然相差十年,而長子司馬炎出生時王皇后十九歲,從十九歲到二十九歲一直沒有生育,按常理來說也不符,畢竟這十年可以說是女子生育能力最充沛的階段,所以我認為司馬攸的年齡應該與其兄司馬炎比較接近才合理。

齊王司馬囧有他父親待人仁厚的一面,但也有熟諳權術野心勃勃的一面,他看到司馬倫稱帝后誅殺眾多朝臣立威引犯眾怒等種種倒行逆施的態勢,便決意起兵討伐司馬倫,可不久自己的密謀被司馬倫察覺,他就先殺了合夥人之一獻給司馬倫以安其心。很快,齊王司馬囧又聯合其他藩王,多路兵馬討伐司馬倫,迅速剷除了他這位九爺爺,然後領朝中大司馬,兵威大勝,權傾朝野:甲士數十萬,旌旗器械之盛,震於京都。天子就拜大司馬,加九錫之命,備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輔魏故事。

這期間有隻牆頭草河間王司馬顒破蛆成蠅了:聯軍開始討伐司馬倫時,他依附司馬倫,而後見聯軍節節勝利,他又迅速倒向聯軍。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司馬囧沒有司馬倫無限膨脹的野心,卻有他身上的俗氣,掌控朝廷後他開始了驕奢淫逸和勞民傷財等一系列亡國的基礎操作。不過這並不是後面諸王討伐他的根由,卻可以是他們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判司馬囧的藉口。這時候一個沒什麼名氣,但是對時局走向十分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叫李含。他是河間王司馬顒派去暗殺司馬囧的,事敗逃回長安,也就是司馬顒的所在。李含矯詔稱皇帝下旨命司馬顒帥軍勤王,討伐司馬囧。真假有時並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符合了誰的心意。司馬顒收到詔命後再三猶豫,認為這是個機會,而此時的他駐軍在長安,於是便聯絡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為內應,共同討伐司馬囧。牆頭草開始坑司馬囧。

在洛陽皇城的混戰中,司馬囧請出了印有大熊貓圖案的騮虞幡,意圖迫使司馬乂退兵,並稱司馬乂是矯詔。而司馬乂卻說司馬囧要謀反,威脅脅從的人會被誅五族。場面一度十分混亂:是夕,城內大戰,飛矢雨集,火光屬天。最終的結果是司馬囧落敗,同其黨羽一道被誅滅三族,據說死者多達兩千餘人。

傻皇帝司馬衷很捨不得他這位堂兄弟司馬囧,當初就是他將自己從虎口中救出,從金墉城請回洛陽復皇帝位。在傻皇帝的一生之中幾乎看不到他情緒外露的時刻,即使當年得知太子手書的叛逆證據,他也只是依例讓黃門令擬旨賜死,而今日面對司馬冏死前的顧盼、瞻望,傻皇帝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捨,他很想保全他的性命卻又無可奈何。整個八王之亂的起因固然是由他的父皇生前遺留下的種種弊端引發的,可又因為傻皇帝掌管了天下,所以導致局面的雪上加霜,我常常想如果司馬衷哪怕有一丁點守成之主的才能,恐怕司馬家也不至於落得骨肉相殘、身死國滅的下場。不過這場內亂通常給後世的印象只有權力搏殺、爭權奪利、不擇手段,事實並非如此,這其中也有些許殘存的君臣忠義、手足之情。

(七)相煎何太急?

司馬乂,這個和他的先祖司馬懿有些相同發音的名字,註定是一個同樣不平凡的人。至此,有必要對司馬炎的幾個兒子進行簡單的梳理:


萬人後宮不是白瞎的,據說司馬炎共有三十六位皇子,十三位公主。

楚王司馬瑋,是司馬乂的同母兄,他的五哥,兄弟二人情誼深厚。先前司馬瑋被賈后設計冤殺時,他痛哭流涕,質問朝廷關於五哥的作為都是依照皇帝的詔命,怎麼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兄弟二人可以說都是才德兼備遺憾的是生不逢時,這份難能可貴的兄弟情義在這個時刻更值得令人感佩動容。司馬乂雖然年輕,卻可以算是第二個有能力、有資格掌控朝廷、戡亂為治的能臣,而且他對他的二哥傻皇帝司馬衷一直是畢恭畢敬。

分析他討伐司馬囧的前後,我並沒有找到長沙王司馬乂有明顯圖謀私利的動機:聯軍打敗趙王司馬倫後,司馬乂已經恢復了長沙王(因先他的五哥司馬瑋的罪責而連坐),齊王司馬囧並沒有打壓他。司馬乂和見小利忘命,處大事惜身的老賊司馬倫、反覆小人河間王司馬顒有天壤之別。他僅僅是看不慣司馬囧的專權,在司馬乂掌握權力後河間王司馬顒的蠢計落空了,雖然他也從來沒有得逞過。擅專權弄權的人,是接受不了別人專權的,這也是司馬顒和司馬穎嫉恨長沙王的理由,權力面前無親情大概就是他們這種人的信條。成都王司馬穎是司馬炎的第十六子,是長沙王司馬乂的異母弟,他還應該稱他一聲六哥,不過這些又算的了什麼呢。這兩位決定直面慘淡的人生,聯合兵馬共同進兵洛陽。藉口很爛俗,找了一個如同漢初七國之亂時晁錯一樣的替死鬼要清君側,也就是司馬乂的屬下皇甫商作為出兵的藉口。牆頭草河間王司馬顒又又開始坑司馬乂。

這場皇城保衛戰的局面是司馬乂的兵力弱於敵軍,但他卻憑藉朝廷的威勢和自己的作戰能力一度佔據不敗之地:乂前後破穎軍,斬獲六七萬人。戰久糧乏,城中大飢,雖曰疲弊,將士同心,皆願效死。司馬顒的軍隊甚至一度想要放棄進攻退回長安。在對待皇帝的態度上,司馬乂也強國先前的楊駿、趙王、齊王之流,這上他的優勢。後來名噪一時永嘉之亂後率眾北伐力的祖逖此時也在為司馬乂軍中效力,他提議發西部雍州的兵馬襲擊司馬顒的大後方長安,令司馬顒不得不回師救援。就在戰局焦灼之時,一代著名攪史棍脫穎而出,他就是東海王司馬越,皇族的遠親,他連同奪位朝臣在一個寂靜的夜晚神不知鬼不覺的擒拿了司馬乂。讀八王傳,司馬乂的遭遇是我個人最覺得惋惜的,他外表帥氣又能力出眾:(司馬)乂身長七尺五寸,開朗果斷,才力絕人,虛心下士,甚有名譽。無論是對朝廷還是對他的五哥都有情有義,可惜可嘆。

這次抓捕司馬乂的行動表面上雖然以司馬越為主,但起因卻是殿中諸將和三部司馬疲於戰鬥引發的對司馬乂的不滿。領軍將軍是魏晉時期的官職,始創於曹操擔任丞相開設丞相府,當時的名字叫做中領軍,中領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執掌禁軍,可以說誰坐到了這個位置,誰就掌握了朝廷的生殺大權。第一位擔任中領軍將軍的是曹休,到了司馬炎稱帝后改為中軍將軍。而武官到了北宋時期其地位就江河日下了,在最近一集的《》中,擔任禁軍統領的顧廷燁說他自己是“ 三品大員 ”就可見一斑,京城最高的軍事統領也只能位居三品的位置。我不詳細瞭解宋史,以上只是我個人揣測。在晉代之前中領軍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負責選拔武官,由其下屬的中護軍執行,不過到了晉朝,這兩項就互不統屬了,司馬師在高平陵政變時,擔任的就是中護軍。三部司馬的位置大致是:


我猜想之所以司馬乂和三部司馬不合,應該和司馬乂沒有在軍中安插親信、不刻意擴充自身勢力有關。司馬乂的結局極其慘烈,他被自己人出賣後交給了敵軍,被活生生燒死。

(八)號令天下 ?

長沙王被除掉了,很自然的,新一輪的權力洗牌和勢力分割開始了,河間王司馬顒成為太宰、大都督、雍州牧。而成都王司馬穎則是增封二十郡,拜丞相,甚至還被立為儲君。這樣的權力遊戲讀起來都讓人覺得疲乏,可偏偏就有數不清的野心家卻對此趨之若鶩。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況且小人本就急功近利。權傾朝野後的司馬穎似乎和先前的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僣侈日甚,有無君之心,很自然的大失眾望。這一年是永安元年(304年),就在這一年蜀地流民領袖氐族人李雄割據自稱成都王建立(成)漢國,晉王朝在這裡的統治開始崩潰,所以成都王司馬穎的封地就完全丟失了,後來朝廷就在荊州的南郡令設立了成都國。而這次蜀地的再次割據距離當日司馬昭遣鍾會鄧艾南征劉禪姜維平定巴蜀僅僅時隔四十一年。

晉永安元年這一年可以稱作是十六國元年,這是下至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楊堅滅南陳統一全國共長達285年軍閥割據混戰的開始。這期間,戰國時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全部又再次出現在了中華大地,這是中原王朝的徹底崩潰,是華夏民族最晦暗的三百年。從名臣祖逖開始,在南朝前仆後繼的仁人志士都力圖恢復中原,統一全國。永安元年除了南方李雄建立的(成)漢國,歷史的巧合是,同一年在北方匈奴人劉淵也建立了漢(國)。

匈奴人的崛起和成都王司馬穎有重要的關聯,他在擊敗長沙王司馬乂後權傾朝野,隨後返回了鄴城,這是一個直接影響他命運的決定。這個決策足已讓他之前的努力變得名不正言不順,因為無論誰在此時掌握了洛陽、掌握了傻皇帝都可以重新號令天下,討伐這位皇太弟。很快不從者就跳出來了,他就是東海攪史棍司馬越,而司馬穎也沒能等到自己君臨天下的那一天。

司馬越討伐司馬穎的聲勢極其浩大:先是廢除了司馬穎的皇太弟,而後傳檄四方北伐鄴城,甚至要求晉惠帝司馬衷御駕親征,這樣傻皇帝還被他當做了出征的吉祥物。司馬越覺得穩了,司馬穎有些慌,但是結果卻出人意料:司馬越遭遇大敗,灰頭土臉逃回了封地。更慘的是,連皇帝也丟了。而此時著名的牆頭草河間王司馬顒又開始倒向了司馬穎。

司馬穎又覺得穩了,可又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司馬越的弟弟司馬騰在北方幽州起兵,一路南下,竟然擊敗司馬穎的軍隊攻克了鄴城。值得提及的是,北方的幽州,鄴城和晉陽後來成為朝廷抵禦蠻夷的三處重鎮。這是一個悲催的不完全定律:誰穩誰死。司馬騰受封的是東瀛公,這本來沒什麼特別,可是有的人說不出哪裡好,但就是好笑到別人替代不了:東瀛公司,馬騰……

司馬穎帶著傻皇帝南下,狼狽的逃到了洛陽。此時控制洛陽的是先前攻克洛陽,燒殺司馬乂的河間王司馬顒猛將張方,很不幸的是他也即將成為一個悲劇。張方為避司馬騰鋒芒,裹挾著幾乎整個司馬家族向西投奔司馬顒的老巢長安,這其中包括:傻皇帝司馬衷、司馬穎、司馬熾(後來的晉懷帝)。不行的司馬顒為了討好司馬騰發揮他牆頭草的氣質,他就又又又開始坑司馬穎,廢除了成都王司馬穎的高位責令他返回封地,並進封司東海王馬越為太傅。

(九)大晉純臣 ?

司馬顒終於坐到了這一季的主人公,而這場權力的遊戲也即將走到終點。河間王司馬顒是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的孫子。無論司馬孚對魏國最後一位皇帝說的那句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是否出自真心,可是他的孫子,這株八王之中的槍頭草是註定要在晉王朝歷史上遺臭萬年了。這個人,沒有膽略、沒有頭腦、而且旗幟鮮明的反覆無常,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雖然難以接受但確是大多數的事實,小人往往命都比較長,司馬顒就是如此。

司馬顒幾乎沒有一件事情能夠計算準確:他先是和趙王司馬倫抵禦齊王司馬囧的諸王聯軍,不料聯軍勢力太大,就立即改投司馬囧。然後假意同長沙王司馬乂聯手,讓他做誅殺司馬囧的先鋒,目的是借司馬囧之手除掉司馬乂,不料司馬乂勢力雖弱,卻勇力絕人,竟反殺強敵。司馬顒的漁翁之意再一次落空。再後來向成都王司馬穎示好,共同討伐司馬乂。過不久司馬穎又落敗,就立即與他翻臉,示好東海攪史棍司馬越。一個人,如果失去底線,甚至以此作為弄權的手段,通常是更容易存活的,只是人活一世還是需要堅持一丁點原則的,否則何稱為人。

司馬顒向東海王司馬越示好,邀他到長安來共同輔政,司馬越當然不會答應,兩人矛盾迅速激化。時間到了永嘉元年(306年),也就是八王之亂的最後一年,司馬越已經穩定了東方,聯合諸王要討伐司馬顒迎惠帝歸洛陽,一路勢如破竹進兵至河南溫縣,也就是司馬氏家族的祖籍老家。此時的司馬顒雖然仍有一定的實力,但是大為恐懼,此時他色厲膽薄反覆無常的一面再一次暴露無遺:為平息司馬越怒火,他選擇了殺掉自己素有威名的名將張方,將人頭送給司馬越,可是不久他又追悔莫及,就把當時執行的劊子手斬殺以洩憤……無言以對,這樣的庸主不死還有天理嗎。

司馬顒應該沒有讀過吳王夫差殺伍子胥、二世秦王胡亥殺蒙恬的故事。張方在司馬顒的陣營中素有威名,他的死所造成的餘波還遠沒有平息:司馬越聯軍中的部將也是後來在晉陽威震匈奴與祖逖聞雞起舞的名將劉琨,將司馬顒獻上的張方首級出示給司馬顒守將呂朗,對方立即就投降了。作繭自縛、自毀長城、色厲內荏、鼠目寸光、反覆無常、德薄智短,就是司馬顒的最真實寫照了。

司馬越順利攻克長安後將司馬衷迎回了洛陽穩定了朝廷,此時的司馬顒四處潰散無所適從,可就在此時,他意外的收到了司馬越的調任詔命,以他的才智,也許當時已經開始屁顛屁顛的準備要走馬上任了,可很不巧的是,他在赴任的途中發生了意外……

至此,東海王司馬越掌權八王之亂告終,但是這位攪史棍的故事還沒有結束,西晉王朝的命運也尚未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