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大清雞同鴨講,大清的邏輯英國不懂!

英國與大清雞同鴨講,大清的邏輯英國不懂!

威廉斯:放禮炮!

炮手:yes,sir!

“啊!?”

船長威廉斯和一干人等傻了!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本來向天發射的禮炮對準岸邊的大清駁船發射出去,兩個大清的工人一死一傷。

這到底是個什麼梗?

乾隆49年,廣州黃埔港,從印度孟買開來的英國商船,“休斯夫人”號緩緩駛入碼頭。岸邊的中國人歡聲雷動,船長威廉斯搶在清兵鳴槍歡迎前,下令炮手鳴放禮炮。慌亂的炮手居然將炮彈射向了大清的駁船。

這下麻煩大了。

岸上看熱鬧的人們一陣驚呼,四散而逃。

威廉斯見狀,立刻命令“休斯夫人號”靠岸,他要親自向大清官員說明情況。雙方和和氣氣中把問題解決了,英國方面再三致歉,並提出要鉅額賠償。本來這是一樁誤殺事件,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被乾隆爺道了,他立刻指示兩廣總督:一命賠一命!在大清的國土上殺人,這還了得?

兩廣總督接到乾隆的聖旨後,不敢怠慢,將還在廣州的“休斯夫人號”扣押,要求威廉斯必須交出肇事者,就地正法。

威廉斯一臉懵圈,他以為這件事已經息事寧人,怎麼大清皇帝這麼不講道理?

威廉斯據理力爭,但無異於雞同鴨講。廣州官府一口咬定:必須將肇事者就地正法。威廉斯無奈,只好將那位倒黴的炮手交給廣州官府。

在如何行刑問題上,雙方又產生了爭執。廣州官府認為,應該砍頭,英國方面認為,應該執行槍決。廣州官府認死理,毫不妥協。最終,這個炮手被砍了腦袋。

英國與大清雞同鴨講,大清的邏輯英國不懂!

乾隆要求一命抵一命,除了借嚴刑峻法恐嚇西方人,還有一個考量是減少地方官利用自由裁量權進行循私舞弊。在英國人的眼中,這個結果是兩國地位不平等的體現,是對英國莫大的侮辱。

乾隆則認為,夷人來到內地,要小心恭順才是,遵守大清律法,萬不可飛揚跋扈,若是殺了人,無論是故意還是誤殺,都要一命抵一命。

從1785年到1828年,在廣州發生過不下5起中國人殺死洋人案件,全都在乾隆直接授意下處理:殺人償命!

而對於在中國的外國人之間的命案,大清政府則採取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英國人指責大清“殺人償命”的原則不公平,大清的律例是惡法!

卻又無可奈何,當時的大清,的確不好惹。

不過到了晚清,情況就顛倒過來了,這回輪到大清吃癟了。

英國與大清雞同鴨講,大清的邏輯英國不懂!

當英國的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的進行時,大清還在做著春秋大夢。英國人決定給大清放血,給愚蠢的大清一個教訓。既然講道理說清,那就用拳頭來說話。

1840年1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在議會發表了措辭嚴厲的演講:

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係中斷,我對其極其關注,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響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4月9日,針對政府對中國問題的處理,託利黨在下議院發起了不信任投票,最終,262票贊成,271票反對,議案以9票之差未能通過。也間接導致主戰的輝格黨最終決定出兵中國。

地球另一端的大清當然無法理解議會投票是什麼。

1839年11月,義律率領“窩拉疑”號“華倫”號兩艘兵船駛入穿鼻洋,向前來詢問的清軍開炮挑釁,大清在廣州水師提督關天培的指揮下,最終將兩艘英國船擊退。清軍水師三隻兵船受擊進水,兵丁死15名,傷數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