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种原生家庭的需要,影响你一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00多年前,英国一家孤儿院中,院长发现襁褓中的婴儿死亡率很高,即便给了充足的食物和照看,还是有很多孩子活不到周岁。

于是,院长求助了一位教育专家,这位学者给出的建议,不是改善婴儿的饮食或者改善医疗环境,而是一个孩子固定一个照顾者

原来孤儿院的婴儿是由轮班的人员来照顾,一个人照顾很多婴儿,而一个婴儿每天会接触不同的照顾者。

院长听了学者的建议,一年以后,婴儿的成活率提高了很多。

20世纪30年代末期,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在伦敦儿童指导中心工作,他花了近3年时间治疗和研究行为不良的男孩;他在1944年发表的《四十四名青少年小偷:他们的性格和家庭生活》(Forty-Four Juvenile Thieves:Their Characters and Homelife)中,详细描述了在儿童早期旷日持久的分离,对儿童造成的毁灭性影响

在后来的“母亲剥夺”试验中,鲍尔比发现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并非来自母亲的喂食行为,这些促成了后来著名的依恋理论的出现。

这8种原生家庭的需要,影响你一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依恋理论”之父—— John Bowlby

当婴儿离开妈妈的子宫,脐带被剪断那一刻,他就成为一个孤零零的个体,通过被妈妈抱在怀里,感受到再次和他人连接的感受。

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便注定是分离,而建立关系成为能够克服距离的唯一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生存发展下去。

婴儿和一个固定的成人发展出一种稳定的、可以得到的依恋关系,可以提高婴儿对于外在世界的安全感,生存概率也会增加。

当然在关系中我们会有许多的需求,因而我们的关系也有许多层次。

从朋友,知己,恋人,再到同事,长辈,父母,孩子等等,不同层次的关系满足我们不同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安放,也是对我们自己欲望和需求的安放。

所以在关系中,了解自己的需求,如何对待自己的需求才是最关键的

对于关系的需要,贯穿我们从婴儿到成人的一生,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不同的关系,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有不同的需求。

总的来说,我们的需求分类两大部分: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


一、基本需求


被抱持

被抱持是最基本的人际需要,它开始于从婴儿出生。

当婴儿离开温暖的子宫,降临到空旷清冷的外部世界,又被妈妈温柔的抱在怀里,我们体验自己被另外一个人所容纳。

她有着强有力的臂膀,保证我们不会摔下去,给我们母乳和轻声细语的安抚,一种生的期望就开始发生

被抱持代表着安全和一种基本的信任,相信基本的东西将会被提供。

没有被很好的抱持,婴儿体验到的是自我的毁灭

成年后,如果他在关系中,没有从对方那里感受到抱持,表现出来的,不是失望和受伤,而是“感觉自己快活不下去了”

在一生当中,包括在发展更为成熟的阶段,我们都需要感到被抱持,而这通常是我们存在的核心


依恋


依恋需求同样出现在生命的早期,当婴儿学会将母亲从其他人当中区分出来,就开始发展与母亲的依恋关系

当我们遇到危险,我们退回到母亲的怀抱寻求安慰,当恐惧消散,感觉到安全以后,我们会再次离开母亲怀抱,去探索世界周围的世界。

这种与固定他人的亲密纽带,可以减少我们对外在世界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在整个人生当中,我们会持续的和他人建立依恋关系,彼此拥抱、彼此靠近,依恋对方。

成年人的依恋模式,常常有童年和母亲依恋模式的影子。

如果没有和母亲发展出来安全型依恋,在成年以后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也常常受挫。


镜映


镜映的需求,也叫做被看见的需求。当我们相互注视的时候,我们会通过眼神接触,通过眼神的交流来克服我们之间的距离感。

一旦我们能够明白他人并非是“我”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把他人作为一面镜子,来了解自己,这是一个贯穿一生的过程的开始。

婴儿从妈妈的眼睛中看到自己:

如果妈妈冲婴儿微笑,婴儿会觉得自己是“好的”,婴儿会感觉愉悦和安全;如果妈妈表情是生气,婴儿会觉自己“不好”,会感觉惊慌和恐惧

婴儿在母亲眼中看到的景象,构成了婴儿自体感的基础,也就是“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基本色。

成年依恋关系中也是一样,我们从对方的眼睛中看到自己,通过对方对自己的回应来了解,自己在对方眼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激情和共生

婴儿出生后,当所有感官还处在发展过程的时候,嘴唇是他们最敏感的感官,而吮吸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婴儿会把身边所有东西都放到嘴里咬一咬,舔一舔。通过母乳的喂养,妈妈提供婴儿一种最初的满足感。

一旦婴儿和妈妈发展出来安全的依恋关系以后,婴儿常常把妈妈当做自己世界的全部。

婴儿常常是通过妈妈的存在,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果妈妈不见了,就好像自己的世界都消失了

当妈妈去抱其他的孩子,婴儿会不高兴,因为婴儿希望和妈妈随时在一起

这是一种精神满足获得以后,希望两人成为“连体”的共生需求

在成年人的亲密关系中也会出现这个阶段,我们希望和伴侣更加的亲密,最好能时时刻刻在一起。


二、发展需求


理想化和认同


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会注意到有一些人比我们自己更高大,更强壮,更有能力

比如说我们会发现,妈妈能会我不会的事儿,爸爸能举起我举不起来的东西,这个时候,理想化的需求就开始。

“我爸爸是警察”、“我妈妈能做很多很多好吃的”。他们都很厉害,关键是他们都是“我的”,把有能力的他人,作为自己的延伸,我们以此来获得一部分自尊。

当我们把他人理想化并且认同他们的时候,我们就试图模仿他们,趋近他们,“变得和他们一样”,甚至“超越他们”。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理想化和认同,让我们与强大他人建立联系,并发展自己


理解和共鸣


当一个人走过童年期,我们能够注意到更多的人,最终会发现将自己和他人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友谊

友谊是共同性的一种形式,也就是“你懂我”、“我们是一样的”,理解和共鸣就在这种相似性和共同性当中产生。

我们跟另外一个人肩并肩的站在一起,这种理解和共鸣,作为两个人之间情感连接的纽带

友谊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功能,它出现在我们到达一定的认知成熟期的时候。


嵌入或归属感


友谊发展到后来,就是和更多的他人发展成为一个共同体。

这样的愿望就是嵌入感和归属感,是一种更大整体的存在,整合在一起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要到青春期的时候

我们就像智力拼图中的一块板子一样契合在一起,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归属感,可以使我与他人区分开来,而且我们对于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感到很舒适

这种归属感就是一种希望,我们希望在社会和集体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照顾


最后一个叫照顾,每个人其实自始至终都在学习如何照顾他人,提供自己的功能来满足他人的需求,通过照料和关注的行为来搭建我们彼此之间的桥梁

在照料的行为当中,我们会拥抱他人,会给予他人容纳和抚慰,就像摇篮一样,我们开始

像以前他人抱持我们一样去抱持他人

所以被照顾的对方,就是一个被抱持的人。我们转换角色,长大成熟以后去照顾和抱持他们

这样,8种需要,在另一个生命身上开始新一次循环。

需要的发展,就是爱在关系中的循环传递。


人类是社会型动物,需要在群体中建立关系而存在和发展。

以上这些关系中的需要,都是为了穿越我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去连接和接触到别人,试图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方式

前面4个需要最早出现,且对我们的影响最大。

后面4个需要,经过认知的成熟,到了童年晚期甚至之后才会慢慢的发展起来。

很少部分人可以在一生中获得所有的需求,而更多的人的童年可能不止一种需求没有被满足。

这些关系中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影响成年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这8种原生家庭的需要,影响你一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比如,有的人在关系中极端的焦虑,非常渴望对方回应,并不是仅仅在恋爱关系中,而是在任何在意的关系中都会非常渴望对方的回应。

如果对方回复自己,他就会很开心,如果不回复,就会非常的焦虑和崩溃,也可能自己安慰自己说,“可能是对方太忙了,没看到我的微信”。

在行为上,他会不断的给对方发信息,期待被回应,但是能够感觉对方好像越来越烦自己了,他自己也很想停止,但是总是觉得克制不住自己,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这是一种被看到的需求,这种渴望来源于早期我们对父母的关注的渴望

就像是一个拿着成绩单,焦虑的等待着爸爸妈妈回来夸自己的孩子,得到的回应却是冷漠的,消极的,让他很失望。

那个拿着成绩单等待被夸奖的愿望始终没有满足他,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去尝试,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那个夸奖和安慰,但依旧没有被满足。

孩子的应对策略是简单的,就是不停的拿着成绩单,到爸爸妈妈跟前去一次又一次,直到被呵斥拒绝,仍然不会改变策略。

如果“被看到”这个需求被满足,我们就会自然的走向下一个阶段;

如果这个部分没有被满足我们就会被卡在这样的需求当中,不断的需要自己能够被别人看到,能够被他人回应。

这8种原生家庭的需要,影响你一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再如,早期依恋需求受损,我们的需求就有一部分固着在那里,就是停止在那里了,很难发展下一步对于激情和共生的需要

这是为什么一些有依恋创伤的人,他们在关系当中更倾向于寻找温柔的体验,更期待对方能够包容自己,照顾自己,体贴自己,并且提供安全感,而对于性的吸引力和激情的体验,以及对于共同的追求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同样的是,基础部分的需求满足之后,后面的发展的需求才会慢慢发展。

如果发生在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和互动中得不到满足,后面到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大幅度的接触老师、同学和朋友等社会关系,就一样总是停留在发展基础的部分

例如,希望被关心、被看到、和对方一直在一起等,

而合作、互利、照顾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越早期的需求,对我们的一生影响越大,而早期需求的满足,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在二元关系中,提供客体关系的常常是妈妈。

这就是为什么原生家庭对于我们的成长如此重要,为什么通过和妈妈的关系,能看出来和伴侣的关系。

关注澄心心理,带你解锁更多原生家庭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