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飽受科舉考驗、無非欲躋身士紳階層,聊聊清朝時期士紳特權

古代社會,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治理能力較弱,其自身財政無法支持任何一個王朝建立龐大的基層官僚組織,因此,中央政府依靠一批即非官員但等同於官的人員來維護地方的治安,這批人即是士紳。

士紳在明、清社會中是一個重要的群體,社會不穩定時期,士紳們往往會捐款獻物,甚至組織團練鄉勇,親率一線,對於維護地方社會的和平及管理具有極大的貢獻,此外,他們還能夠傳承地方的文化遺產,如編纂《地方誌》等。

范進飽受科舉考驗、無非欲躋身士紳階層,聊聊清朝時期士紳特權

由於其特殊的社會地位,士紳階層往往會被賦予特權,如、免除勞役、賦稅等等,他們雖然不是官,但其身份與州縣官平起平坐,能夠在官員與百姓間, 毫無疑問,士紳是古代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范進中舉後,還未任官,便受到眾人的尊敬。

一、士紳身份的獲取

士紳,通俗的講就是那些做不成官或為官退休的讀書人,他們的身份介於官和民之間,是管理地方事務的主力軍。

范進飽受科舉考驗、無非欲躋身士紳階層,聊聊清朝時期士紳特權

科舉制度之前,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權力統統被門閥士族所壟斷,官員任職為舉薦制,普通百姓難以改變階級地位,皇權更是容易被士族所架空,為了制衡門閥士族的權力,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度,不論出身,人人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問題是一場科舉往往有幾萬人從參加,一次科舉錄取不過百餘人,這批之時分子很容易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如黃巢、李自成之輩,為了安撫這些讀書人,明朝開國帝王朱元璋賦予這些人一些特權,使其獲得讀書效益,而朝廷又可以節省治理地方的精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朱元璋曾指出“治國之道,教化為先,教化之道,學校為本”。朱元璋詔令全國範圍內廣辦官學,為保證教學質量,學校師生定額,教師拿朝廷薪水,學生享受年費食宿,學生經過學校考核後方可獲得科舉資格,未進入官學學習的讀書人不具備可靠資格。

清襲明制,官辦學校與科舉考試與明無較大差異,科舉中榜的舉人、貢士、進士以及太學生有較小一部分人入朝為官,餘下的人則獲得士紳身份。

范進飽受科舉考驗、無非欲躋身士紳階層,聊聊清朝時期士紳特權

當然,除了通過正常科舉考試獲得士紳身份外,還可以通過捐納獲得這一地位,清朝後期國庫虧空,官方賣官鬻爵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少人通過此種途徑獲得士紳地位,但其身份要低於正途士紳。

范進則是清朝時期,以為普通百姓百般努力想要躋身於士紳階層的典型例子,他54歲還只是個童生(

通過官方選拔進入官學學習,但未博取功名的讀書人),一生參加科舉20多次,生活窮困潦倒,只能依靠岳父胡屠夫接濟得以維持生活,受盡胡屠夫及周圍眾人的冷嘲熱諷,但他依然不放棄自己的科舉夢,幸運的是後來他得到與他有相同命運考官周進的特殊照顧而中舉,他喜不自勝、甚至一度呈現痴狂的程度,身邊眾人皆由此前的不屑一顧改為阿諛奉承,甚至縣太爺也要登門拜訪,毋庸置疑,范進進入了士紳階層。

《范進中舉》片段: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張鄉紳家又來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裡,唱戲、擺酒、請客,一連三日。

清朝時期,科舉制度經過幾百年發展,日趨完備,士紳身份在這一時期依然備受青睞。據史書記載,乾隆四十九年,參加會試的舉人中,超過90年齡者一人,超過80者20人。

士紳特權

政治方面

“繪士”地位與地方官無異,士紳拜見官員不必像平民那樣給官員跪拜,普通百姓稱呼他們時也要尊稱為“老爺”。

地方官對待

范進飽受科舉考驗、無非欲躋身士紳階層,聊聊清朝時期士紳特權

士紳也要有禮貌,士紳被告時,地方官需先通報本地學政,不得私自懲治,士紳出庭時可由家人代替,犯罪時,其處理結果也要比普通百姓輕。

顧炎武曾指出士紳“免於編氓之役,不受侵於里胥,齒於衣冠,得以禮見官長,而無笞捶之辱”。

其次,士紳和官員的帽子有頂子,紳士可以出席一些官方的禮儀活動等等,總之,其地位要高於普通百姓。

經濟方面

除了政治特權外,其在經濟上的特權則更具誘惑力,士紳不需要參加勞役,賦稅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減免。

例如在貴州黎平府學所立碑文記錄:“凡生員之家,一應大小差徭行永免”。

另外,當遭遇自然災害時,士紳能夠得到更多的救災物資。

范進飽受科舉考驗、無非欲躋身士紳階層,聊聊清朝時期士紳特權

社會角色

“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這裡的士大夫不僅指官,更指那些居住於基層,守護地方和平的士紳。

士紳階層的社會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士紳在家族中擔當仲裁者的身份,是權威的象徵,他們在處理家族事務和解決家族糾紛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主持家族事務的主力軍;其二、士紳還承擔由捐款的職責,當地方遭受自然災害時,富裕的士紳往往會慷慨相互,幫助困難百姓渡過難關;其三、士紳還承擔由傳承地方文化的職責,如幫助官府編寫地方誌;此外,他們還會在宗祠維護、社倉管理等事務中起到重要作用,總之,在無政府組織的鄉下地區,士紳就是這一地區的領袖

范進飽受科舉考驗、無非欲躋身士紳階層,聊聊清朝時期士紳特權

結語

士紳在古代社會是一個特權階層,統治者賦予士紳政治、經濟特權,使之打通廟堂與鄉野的管理空白區,並承擔一些社會職責,總之,他們種種特權加身,對地方治安的維護具有積極的影響。

士紳階層雖有不法之舉,但大體上以儒學為思想導向,協助官員維護地方治安,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可以說,傳統社會中的士紳,在經濟上是封建剝削者;政治上是封建統治秩序的維護者;文化上是傳統儒家思想的代表者。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者正是依靠地主士紳作為全部封建統治的基礎。”這也正是讀書人孜孜不倦追求士紳身份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