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饱受科举考验、无非欲跻身士绅阶层,聊聊清朝时期士绅特权

古代社会,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治理能力较弱,其自身财政无法支持任何一个王朝建立庞大的基层官僚组织,因此,中央政府依靠一批即非官员但等同于官的人员来维护地方的治安,这批人即是士绅。

士绅在明、清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群体,社会不稳定时期,士绅们往往会捐款献物,甚至组织团练乡勇,亲率一线,对于维护地方社会的和平及管理具有极大的贡献,此外,他们还能够传承地方的文化遗产,如编纂《地方志》等。

范进饱受科举考验、无非欲跻身士绅阶层,聊聊清朝时期士绅特权

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士绅阶层往往会被赋予特权,如、免除劳役、赋税等等,他们虽然不是官,但其身份与州县官平起平坐,能够在官员与百姓间, 毫无疑问,士绅是古代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范进中举后,还未任官,便受到众人的尊敬。

一、士绅身份的获取

士绅,通俗的讲就是那些做不成官或为官退休的读书人,他们的身份介于官和民之间,是管理地方事务的主力军。

范进饱受科举考验、无非欲跻身士绅阶层,聊聊清朝时期士绅特权

科举制度之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权力统统被门阀士族所垄断,官员任职为举荐制,普通百姓难以改变阶级地位,皇权更是容易被士族所架空,为了制衡门阀士族的权力,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不论出身,人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问题是一场科举往往有几万人从参加,一次科举录取不过百余人,这批之时分子很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如黄巢、李自成之辈,为了安抚这些读书人,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赋予这些人一些特权,使其获得读书效益,而朝廷又可以节省治理地方的精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朱元璋曾指出“治国之道,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朱元璋诏令全国范围内广办官学,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师生定额,教师拿朝廷薪水,学生享受年费食宿,学生经过学校考核后方可获得科举资格,未进入官学学习的读书人不具备可靠资格。

清袭明制,官办学校与科举考试与明无较大差异,科举中榜的举人、贡士、进士以及太学生有较小一部分人入朝为官,余下的人则获得士绅身份。

范进饱受科举考验、无非欲跻身士绅阶层,聊聊清朝时期士绅特权

当然,除了通过正常科举考试获得士绅身份外,还可以通过捐纳获得这一地位,清朝后期国库亏空,官方卖官鬻爵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人通过此种途径获得士绅地位,但其身份要低于正途士绅。

范进则是清朝时期,以为普通百姓百般努力想要跻身于士绅阶层的典型例子,他54岁还只是个童生(

通过官方选拔进入官学学习,但未博取功名的读书人),一生参加科举20多次,生活穷困潦倒,只能依靠岳父胡屠夫接济得以维持生活,受尽胡屠夫及周围众人的冷嘲热讽,但他依然不放弃自己的科举梦,幸运的是后来他得到与他有相同命运考官周进的特殊照顾而中举,他喜不自胜、甚至一度呈现痴狂的程度,身边众人皆由此前的不屑一顾改为阿谀奉承,甚至县太爷也要登门拜访,毋庸置疑,范进进入了士绅阶层。

《范进中举》片段: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经过几百年发展,日趋完备,士绅身份在这一时期依然备受青睐。据史书记载,乾隆四十九年,参加会试的举人中,超过90年龄者一人,超过80者20人。

士绅特权

政治方面

“绘士”地位与地方官无异,士绅拜见官员不必像平民那样给官员跪拜,普通百姓称呼他们时也要尊称为“老爷”。

地方官对待

范进饱受科举考验、无非欲跻身士绅阶层,聊聊清朝时期士绅特权

士绅也要有礼貌,士绅被告时,地方官需先通报本地学政,不得私自惩治,士绅出庭时可由家人代替,犯罪时,其处理结果也要比普通百姓轻。

顾炎武曾指出士绅“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齿于衣冠,得以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其次,士绅和官员的帽子有顶子,绅士可以出席一些官方的礼仪活动等等,总之,其地位要高于普通百姓。

经济方面

除了政治特权外,其在经济上的特权则更具诱惑力,士绅不需要参加劳役,赋税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免。

例如在贵州黎平府学所立碑文记录:“凡生员之家,一应大小差徭行永免”。

另外,当遭遇自然灾害时,士绅能够得到更多的救灾物资。

范进饱受科举考验、无非欲跻身士绅阶层,聊聊清朝时期士绅特权

社会角色

“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里的士大夫不仅指官,更指那些居住于基层,守护地方和平的士绅。

士绅阶层的社会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士绅在家族中担当仲裁者的身份,是权威的象征,他们在处理家族事务和解决家族纠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主持家族事务的主力军;其二、士绅还承担由捐款的职责,当地方遭受自然灾害时,富裕的士绅往往会慷慨相互,帮助困难百姓渡过难关;其三、士绅还承担由传承地方文化的职责,如帮助官府编写地方志;此外,他们还会在宗祠维护、社仓管理等事务中起到重要作用,总之,在无政府组织的乡下地区,士绅就是这一地区的领袖

范进饱受科举考验、无非欲跻身士绅阶层,聊聊清朝时期士绅特权

结语

士绅在古代社会是一个特权阶层,统治者赋予士绅政治、经济特权,使之打通庙堂与乡野的管理空白区,并承担一些社会职责,总之,他们种种特权加身,对地方治安的维护具有积极的影响。

士绅阶层虽有不法之举,但大体上以儒学为思想导向,协助官员维护地方治安,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可以说,传统社会中的士绅,在经济上是封建剥削者;政治上是封建统治秩序的维护者;文化上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代表者。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者正是依靠地主士绅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这也正是读书人孜孜不倦追求士绅身份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