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智能無關,拜騰的內飾大屏也許只會讓人們更加焦慮

如今,科技的進步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想象空間。一般而言,汽車行業普遍將新的發展趨勢歸納為電動化、自動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新“四化”轉型。

而事實上,仔細審視這所謂四化的真實情況,實際是經不起推敲的。

酷炫的自動駕駛講了好多年,卻依然還遙遙無期,真正能讓人記住的反而變成了幾個明星創業公司的內鬥以及大公司互挖牆腳的鬧劇。

網聯化幾乎“形同雞肋”,大部分所謂的車內網聯繫統,手機APP都能實現,而且還實現的更好。

共享化,隨著網約車平臺的逐漸轉型,早已變味——以最大的滴滴為例,它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互聯網出租車”公司,出行服務也都是職業化運營,和所謂的“共享”早已沒太大的關係。

那麼最後,事實上就只剩下電動化了。特斯拉的榜樣作用加上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純電動佔絕大多數)的大力補貼,中國上百家“造車新勢力”們就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移動互聯創新在前給大眾帶來的美好想象,加上“彎道超車”的政治正確,共同鑄就了一個又一個“電動未來”和“顛覆汽車行業”的好故事。在各種媒體語境之中,以蘋果取代諾基亞顛覆手機行業也類比如今電動車與燃油車的關係也不鮮見。

與智能無關,拜騰的內飾大屏也許只會讓人們更加焦慮

大眾心理期待這種戲劇性的顛覆,資本市場也喜歡這樣的故事。正如小黃車OFO風頭正勁的時候,“誰都不希望錯過下一個滴滴”的心理預期一樣。資本湧入電動車市場,為一個個連車都沒造好、甚至還沒造出來的造車新勢力們帶來了“顛覆”的勇氣與底氣。

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拜騰顯然是其中的講故事高手。而除了豪華車企高管中國創業、全球多國佈局以及今年的聯合創始人出走等等一系列組織發展上的戲劇性走向,拜騰最大的故事,顯然就是那輛2018年年初公佈,內飾搭載著一塊超大屏幕,被拜騰稱為“下一代智能終端”的首款產品,拜騰M-Byte。

與智能無關,拜騰的內飾大屏也許只會讓人們更加焦慮

顯然,在經歷了智能手機屏幕越變越大的市場教育之後,消費者的心智很容易就把大屏幕和智能化、科技感這些意義聯繫起來,這也給了。因此,那怕在公佈之初就一直飽受外界對安全性的質疑,拜騰今年年初還是確認,這塊車內大屏,搭配著方向盤、中央扶手以及前排座椅後面的屏幕,都將在量產車上得到保留,並以這種設計引以為豪,號稱“設計是拜騰的第一生產力。

然而,仔細想想,看似智能的大屏,實際上更像是營銷的噱頭,談不上真正的創新。

在各種資訊中,不同的汽車廠家都表示過,電動車機械結構更加簡單,給了設計師更大的發揮空間。然而,消費者至今依然沒有在汽車上看到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那種脫胎換骨般的革新設計。只看到了裝上誇張大屏的汽車——真的很有當年李書福汽車等於“沙發裝上四個輪子”的感覺,拜騰的設計思路、或者是對所謂的“下一代智能終端”的理解,濃縮起來就是更大更多的屏幕裝上四個輪子。

與智能無關,拜騰的內飾大屏也許只會讓人們更加焦慮

那麼屏幕大就一定更加智能,會給人們帶來全新的體驗嗎?不一定。正如iPad到現在最終沒能找到自己的真正定位,一不小心就被買回去蓋泡麵。

反而以大屏為代表的拜騰設計,事實上令人細思極恐。或許,它不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反而會將公共出行這塊信息海洋上的碩果僅存的幾個孤島被淹沒,進一步增添當今人們生活的焦慮。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智能手機帶來的隨時隨地無縫交流,讓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工作中,領導、客戶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通過微信佈置任務。美其名曰提高工作效率,但除了讓內心愈發疲憊外,是否真的提高了效率,大家心裡都知道答案。

而即使是沒有工作,越來越多的信息垃圾也充斥著人們的空閒時間,碎片化、短平快的娛樂信息充斥著我們的視野,短暫的影音刺激之後,是無盡的空虛與更大的焦慮。

那麼,究竟有沒有信息的盲區,讓我們喘口氣呢?有,那就是交通工具上的時光:地鐵裡、在開車、飛機上成為了少數幾個,能逃離通訊工具的打擾的場景。

甚至幾年前有個很流行的段子:下班回家的男人,開車到家卻不願意上樓,因為只有在自己的車裡才能擁有難得的不被打擾的自由和清淨。

然而拜騰帶來的這塊大屏設計,顯然會摧毀這一切。

似乎這聽上去像是盧德分子的言論,那麼不妨讓我們來設想一下具體的使用場景。惱人的隨時隨地電話會議這種情況就直接pass了,畢竟誰都想得到。我們從拜騰自己號稱的,用“更多數字內容改變出行擁堵體驗”這個角度出發。

眾所周知的是,交通擁堵的解決,應該靠更加智能的交通流量分配、道路規劃,甚至將目光放向天空,來解決擁堵。

而大屏設計背後的邏輯是:擁堵的問題我沒法子解決了,那麼為了讓車裡的過的不那麼無聊,不妨用大屏幕看看電視、玩玩遊戲,或者開個電話會什麼的?又或者能先定個餐廳的座位節約下後續的排隊時間,或者用大屏幕導航看看有沒有更合適的路線?

這兩種場景,包含了兩個使用情況。一個將大屏作為數字工具來使用,例如預訂、導航。這類的工具,顯然是有效的。但是依然落入了智能手機都能實現的怪圈——屏幕大就一定體驗好?要知道,蘋果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擁躉,從來不是依靠著越做越大的屏幕來吸引人的。只有真正突破性的設計和更加流暢的使用體驗才能打動消費者的心。要知道,甚至到現在還有不少消費者渴望4英寸小屏幕的iPhone SE2.

而另一個使用情況,也就是數字內容的另一面、信息層面,更是想的美好,但實現之後沒啥意義。先別說用這些屏幕接受信息,在走走停停的城市路況中會不會讓人暈車。說的極端一點,堵車四小時,用大屏刷抖音確實體驗更好。但這隻會讓我們進一步變成無用的碎片化、垃圾信息的接收者,想來只有悲哀,一點都不美好。更不用說,垃圾廣告在這些大屏幕載體上,有了進一步的可乘之機。

《娛樂至死》中波茲曼將電視作為家庭生活的消亡的標誌。如今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現實是,家裡的每一個成員都拿著手機。而拜騰更進一步,在車裡裝進大屏幕,這真的會帶來更加愉悅的出行體驗?

與智能無關,拜騰的內飾大屏也許只會讓人們更加焦慮

當然了,以上大屏的使用情況更多地在於車主自己的使用習慣。使用智能手機,也並不是完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糟。相比之下,更加詭異的或者說令人不安的是拜騰對於車內系統UI/UX的設計。

按照拜騰自己的說法,提供了五種車內交互模式,包括觸摸、語音、手勢、面部識別和眼控。最基礎的一點,消費者真正能用到的幾個控制,就是一個疑問。要知道,手勢控制這種花哨的設計,早在寶馬車型上就出現了。但只是高配車型上才有,彰顯“科技感”的控制方式,實際用起來,學習成本高、也並不好用,背後的軟硬件成本卻會實實在在地增加。不知道拜騰最後實際量產車上市後,這五種交互方式是全系標配還是又是要加錢買呢?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是面部識別、語音以及眼控這些新潮操作方式背後的隱私問題——一系列車內攝像頭和傳感器設備必然會帶來這個問題,即使是廠商再怎麼承諾、強調保護隱私和個人數據,相信也沒人能百分之一百地放心。

有意思的是,拜騰在對外宣傳上,喜歡說將車內空間打造為“智能起居室”,那麼不知有多少人會願意在自己的起居室裡加上攝像頭。

與智能無關,拜騰的內飾大屏也許只會讓人們更加焦慮

而更現實的例子是,面部識別技術目前在美國有些地區已經明確被立法禁用。而在中國還是一片空白,那麼真的就和某個前幾天剛被人淋水的互聯網巨頭老闆說的那樣, “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嗎?

從智能手機的發展來看,由於供應鏈原因,成功的產品設計最終會變成行業普遍採用的方案。汽車行業更是如此,例如前段時間傳出的,紅旗新能源車型未來可能會和拜騰併線生產,這意味著兩者可能會有高度的一致性。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拜騰成功了,大屏很快就會被越來越多的車企採用,成為更加普遍的設計。而正如很多科幻小說中描寫的,當汽車裡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屏幕的時候,我們向著高技術、低生活的賽博朋克時代又邁進了一步。

無論是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還是高度中央化、遍佈監控系統的1984,兩條路上,與美好生活都沒有關係。

與智能無關,拜騰的內飾大屏也許只會讓人們更加焦慮

不過拜騰汽車的日子不好過,面臨內憂外患。當前造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加之新能源補貼退坡、需求增速逐漸放緩,這令拜騰的外部環境日益緊張,再加之拜騰聯合創始人畢福康4月離職並加盟另一家新造車企業艾康尼克,公司核心人物都突然出走,令市場信心大跌。

最近,又有消息稱,7月3日開始,拜騰啟動了內部裁員計劃,首先動手的就是上海的銷售公司,美國那邊也裁了幾個小組,接下來南京工廠和上海的Global部門也將被波及。

掌舵人出走、內部裁員,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與拜騰太缺錢有關。

據觀察者網稱,6月25日,一汽夏利回覆深交所問詢函稱,與造車新勢力拜騰汽車母公司南京知行達成出售華利公司的協議後,南京知行尚有3.1億元款項逾期未支付。而因為南京知行有逾期款項未支付,目前,華利仍在一汽夏利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內。

這無疑暴露了拜騰資金緊張的狀況。不過,今年5月8日,拜騰汽車聯合創始人戴雷曾表示,拜騰汽車成功獲得新一輪融資,由一汽集團領投,融資金額為5億美元,其並透露,本輪融資還有南京當地政府方面的支持,C輪融資的具體情況將在6月底公佈。但現在7月了,該公司融資情況仍不明朗。有投資者都開始懷疑拜騰此前宣佈的將於2019年第四季度正式投產並在年內開啟預售BYTON M-Byte的計劃是否還能按時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