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專訪」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打擊有多大——訪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羌建新教授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打擊有多大——訪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羌建新教授

作者:《世界知識》記者範慶華

來源:《世界知識》2020年第8期;世界知識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近期,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經濟承受重壓。進入3月以來,美股在十天內發生了四次熔斷。在美股的影響下,全球各大主要股市也急劇下跌,發生熔斷,全球供應鏈、生產鏈嚴重受阻。為此,美聯儲和美國政府啟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救市行動。疫情將會對全球經濟運行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否會觸發全球性的金融經濟危機甚至經濟大蕭條?為此,本刊記者採訪了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羌建新教授。

「學者專訪」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打擊有多大——訪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羌建新教授

2020年3月16日,美股開盤後急劇下挫。紐約股票交易所交易大廳的大屏幕顯示,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下跌9.71%。

《世界知識》:最近一段時間,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全球股市遭遇重創,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3月9~18日,美股在十天內發生了四次熔斷,而美股熔斷制度從1987年建立以來,就只有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發生過一次。美股的激烈震盪也帶動了全球股市以及油價的大跌。請問這次疫情在全球股市大震盪中扮演了怎樣的作用?全球股市震盪是否會觸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羌建新:從理論上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票市場的狀況既是實體經濟的實際狀況和預期前景在金融體系中的映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金融體系自身健康狀況的反映。股票市場的大幅震盪可能是金融危機的起點,或者是金融危機的表現形式之一。

從基本面來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歷經近十年的艱難曲折復甦,2016年下半年以來明顯回暖,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顯著加快。但201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有所減弱,世界經濟增長勢頭再度放緩,經濟下行壓力逐步加大。與此同時,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到現在,美國股市經歷了長達12年的牛市,長期的低利率環境與企業股票回購推動美國股票價格不斷創歷史新高,美國股市乃至全球股市的資產估值面臨大幅調整的壓力。

但是,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股市以及全球股市如此大幅度的驟然下跌,主要還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市場信心被擊穿的結果。從疫情的發展來看,新冠疫情可能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流行以來暴發的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由於疫情擴散的速度和烈度遠遠超出了國際社會的預期,由此而造成的全球主要國家經濟集體性休克以及全球經濟黯然前景的悲觀預期,導致了全球投資者的市場信心急劇坍塌。

進入3月以來,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資本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也愈加強烈。特別是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全球資本市場的恐慌情緒在短期內驟然升溫,投資者風險偏好急劇下降、避險情緒急劇上升。在瞬間爆發的極度市場恐慌情緒之下,不僅股票等風險資產價格大幅下跌,甚至出現了投資者拋售安全資產而轉持流動性的情況,由此導致了在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的同時黃金價格也隨之下跌。顯然,全球股市的急劇跳水、劇烈震盪拉響了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警報。

《世界知識》:

此次疫情是否會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和全球性經濟大蕭條?

羌建新:正如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主席萊塞傑·康亞戈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所指出的那樣:“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局面,一場全球衛生流行病已轉變成一場經濟和金融危機。”

從理論上講,此次疫情引發的經濟和金融危機本質上是由外生性衝擊而引起的。在某種程度上,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伯南克所說的那樣,新冠病毒所導致的經濟停擺更像是自然災害。然而,地震、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這類外生衝擊本身多數情況下是一次性、局域性的。與這些自然災害外生衝擊不同的是,由於新冠疫情未能遏制在某個局域範圍,迅速向全球各地蔓延,因而此次疫情衝擊本身呈現出波次性、多域性的特徵。

此次疫情對全球實體經濟的需求和生產同時造成全面衝擊。疫情在全球多點多波暴發,一方面,對消費和服務業造成重創,全球旅遊、餐飲、航空、運輸等行業陷入停擺,全球需求嚴重下滑;另一方面,由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環環相扣,疫情已經覆蓋幾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等重要節點,疫情衝擊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嚴重阻滯。此外,目前全球債務水平居高不下,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債務風險急劇上升。疫情衝擊本身的波次性、多域性與衝擊在經濟金融系統內部的反饋、加速機制相互疊加,使得此次疫情衝擊對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影響要遠遠大於自然災害。

此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復甦艱難,尚未從根本上走出亞健康和弱增長的調整期,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並未有效解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急劇減緩。與危機之前相比,全球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已經明顯放緩。全球經濟的基礎狀況與疫情衝擊複雜性的疊加有可能使得此次由疫情引發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嚴重程度超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3月23日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為-1.5%。國際勞工組織3月18日預測,此次疫情可能導致全球2500萬人失業,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多出300萬。

從目前來看,疫情的擴散程度和持續時間還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的程度、持續時間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疫情衝擊對世界經濟產生的最終影響究竟有多大,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的程度、持續時間將取決於疫情影響的深度、廣度和持續時間。

從極端意義上來考慮,如果疫情發展持續失控,實體經濟持續惡化併疊加潛在金融風險爆發,不排除出現大蕭條的可能。然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現在斷言疫情引發全球性經濟大蕭條,可能還為時過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到了長期增長乏力的“新平庸”或“新常態”之中,疫情危機引發的經濟和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可能會進入更加平庸的“新平庸”或“新常態”之中。

「學者專訪」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打擊有多大——訪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羌建新教授

《世界知識》:美股發生震盪後,美聯儲啟動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救市行動,將基準利率降至接近零利率的水平,美聯儲上一次將利率降至零利率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同時,美聯儲啟動規模至少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並推出各種救市工具,如向實體企業購買新發行的商業票據和購買國債等,以擴大市場流動性。但對於美聯儲的救市行動,卻有評論認為反而加劇了市場恐慌,對此應該如何看待?美聯儲的救市行動能否緩解金融市場的動盪?

羌建新:針對劇烈的金融市場動盪,為防止金融系統的災難性崩潰和經濟的嚴重衰退,美聯儲啟動了力度空前的救市行動。從邏輯上講,美聯儲採取的救市措施,是基於自身對疫情發展對金融經濟體系影響的判斷而做出的反應。此次美聯儲的救市行動反應非常迅速,而且一出手就火力全開,力度遠遠超出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初期。這表明,美聯儲認為,此次疫情導致的經濟金融系統的受損程度要遠遠超出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狀況。然而從疫情的發展來看,國際社會,尤其是普通民眾對疫情發展及其對經濟社會的衝擊估計嚴重不足,美聯儲採取的救市力度遠遠超出了市場的預期,因而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股市在美聯儲採取行動後沒有立即企穩,反而繼續下跌。但就整個新冠疫情而導致的市場風險而言,美聯儲的救市行動實際上起到了市場風險提示的作用,使投資者對市場風險和經濟前景有了更加準確的認知,從而使潛在的市場恐慌得到了提前釋放,並避免了市場恐慌的進一步積累。

此外,全球股市的劇烈動盪以及金融市場的其他表現,已經表明金融體系正面臨迫在眉睫的流動性危機。如不採取斷然的救助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那麼一旦流動性枯竭,就可能進一步引發信用危機、信貸凍結,進而危及實體經濟。美聯儲通過開放和拓展各種貼現窗口,承擔起最後貸款人的功能,為金融機構,甚至直接為非金融企業提供充足的融資流動性;通過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寬鬆政策,承擔起最後做市商的功能,保證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儘管美聯儲的流動性支持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因疫情而引起的經濟和金融危機,但是對於防止危機的升級和惡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世界知識》:為了救市,美國政府推出了2.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這也是美國迄今規模最大的財政刺激計劃,美國政府的財政刺激計劃與美聯儲的救市措施各承擔哪些不同的功能?

羌建新:美國政府先後推出了三輪財政刺激計劃。其中,最引起人們關注的是總額高達2.2萬億美元的第三輪財政刺激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向年收入不足7.5萬美元的每個單身成人一次性最多發放1200美元,向年收入低於15萬美元的每對夫妻最多發放2400美元,每個孩子發放500美元;將失業救濟金每週增加600美元,最多持續4個月;因疫情陷入困境的美國航空企業將獲得250億美元直接經濟援助。同時,該計劃提議建立一個5000億美元資金池,用於向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州和城市發放貸款、提供貸款擔保或投資等。

歷史的經驗表明,在經濟處於深度衰退、陷入流動性陷阱時,貨幣政策往往會失去刺激實體經濟的效力,而只能依靠大規模的財政政策來刺激實體經濟復甦。當前,在美國經濟產出已經大幅下降、利率水平接近零的政策背景下,儘管美國經濟並未陷入流動性陷阱,但是美聯儲無限量地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這本身表明當下貨幣政策的主要作用在於確保市場的流動性供應而非刺激經濟復甦。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實施規模龐大的財政刺激計劃,才可能將經濟推出衰退的泥潭。也正因為如此,新冠疫情暴發後,美國政府先後推出了三輪財政刺激方案,其中3月27日推出的第三輪財政刺激計劃是美國迄今規模最大的財政刺激法案,總額2.2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目前,美國政府還正在醞釀推動第四輪財政刺激方案。

從根本上說,此次經濟和金融危機是由於疫情蔓延對實體經濟的沉重打擊所引發。顯然,在實體經濟高度不景氣的情況下,通過實施高強度的財政方案,向實體經濟直接注入經濟資源,對於彌補因疫情衝擊而導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挽救陷於危機中的特定企業和行業,從而推動美國經濟走出危機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由於此次經濟和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於疫情而引發的社會停擺,只有疫情防控取得成效,才能使社會秩序真正迴歸正常,也才有可能推動經濟早日走上正軌。因此,要走出此次疫情引發的經濟和金融危機,首先需要有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政策或疫情防控政策支撐。

《世界知識》:能否具體分析一下此次疫情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影響?

羌建新:無論是疫情的全球流行,或是全球生產鏈、供應鏈的緊密相連,都表明任何國家和地區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中都不能獨善其身。當然,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於疫情在境內演變流行的時間、階段各不相同,採取疫情管控措施的時機、力度各有差異,由此而導致各自經濟金融體系受到疫情衝擊的強度、波次也不一樣。加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基本面因素以及在全球生產鏈、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不一樣,因而它們的經濟金融體系受到本次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也不完全一樣,由此導致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疫情防控和保持經濟社會正常運轉之間做出的權衡也不一樣。

據摩根大通銀行近期發佈的預測,受疫情危機的影響,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2020年有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其中,美國的增長率可能下滑到-1.8%,歐元區的增長率可能下滑到-3.4%,日本的增長率可能下滑到-1.3%。

與此同時,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毋庸諱言,早期境內暴發的全國性疫情給我國經濟運營帶來了嚴重困難,而目前境外疫情蔓延又使我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但是,疫情衝擊並不能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學者專訪」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打擊有多大——訪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羌建新教授

數字經濟智庫

「學者專訪」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打擊有多大——訪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羌建新教授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