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本文作者:老顽童

《野孩子》是一部美国的校园青春片,它讲述了“坏孩子”波比在经历了转学后,逐渐成长为一个“好孩子”的故事。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电影《野孩子》的宣传海报

影片一开始,因不满父亲让新女友住进家里,波比召集了一众狐朋狗友跟她一起大肆搞破坏——授意他们瓜分“准继母”的行李,把家里闹得天翻地覆。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波比授意朋友们瓜分“准继母”的行李

女儿的出格行为让波比的父亲愤怒不已,他当即决定把波比送到英国的寄宿制学校,接受“改造”。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父亲决定把波比送到寄宿制学校

被强制转学的波比,对新学校的一切都看不顺眼。对她而言,学校不仅硬件设施落后,各项“清规戒律”更是迂腐又可笑。

于是,不安分的波比不停挑战这里荒谬的一切,并因此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后来,在室友的帮助下,波比更是在学校里闹事不断,制造了一系列夸张的恶作剧。

就是这样一个顽劣的“坏孩子”,后来却慢慢蜕变,成为了一个有担当的学生:不仅奋不顾身地从大火中救出室友,还带领校队一路打进全国总决赛,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火灾发生后,波比积极通知大家撤离

波比的成长与转变的历程,或许能给众多因自家“熊孩子”的淘气而备受困扰的家长们带来一丝启发。

01 “坏孩子”表现糟糕的原因

波比的父亲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第一反应就是要把波比“发配边疆”,送去接受管教。

而波比之所以难以接受父亲“续弦”的事实,是因为心里始终深切思念五年前因车祸而去世的母亲——失去母亲让波比痛苦不已,因此她一直在接受“治疗师”的开导。

波比认为父亲让新女友搬到家里,是因为自己忘了母亲——她无法接受父亲的“背叛”。

但父亲显然并没有尊重波比强烈反对的意愿,坚持让新女友搬了进来。波比丝毫不肯妥协,于是只能用闹事的激烈方式向父亲明志。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波比把准继母的衣物扔到海里

但父亲却仍然不肯认真倾听她的心声,而是再次不顾她的强烈反对,给她安排了转学。

既然父亲总是不愿意理解自己,波比自然也不愿意顺从。为了对抗父亲的决定,波比到了新学校,自然就更加不肯收敛了。

02 身边的人的支持与信任是改变的基础

无法无天的波比之所以能有所转变,校长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

尽管波比一直捣乱,校长却相信波比不是什么无药可救的坏孩子,因此从没有直接请家长、开除波比,而是向老师们说明:波比处于一个困难的时期,需要帮助。

对待波比,校长始终态度温和,但也原则分明。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校长原则分明

在波比在体育课上和同学打起来后,作为“惩罚”,她让波比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激励波比做个思想有深度的人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校长的激励

室友凯特也非常善解人意,她认定波比会表现出格只是因为思念故乡,以及对新学校的一切不适应而已,本质上并不坏。

所以她不计前嫌,大方向波比伸出援手。得知波比失去母亲的遭遇后,凯特还为她策划了离校方案,并发动全体室友们共同加入。

校长的包容和鼓励、室友们真诚的友谊,都给了波比莫大的支持和力量。

因此,波比逐渐打开心扉,与室友们成为了好友,并渐渐开始享受在新学校里的生活。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波比和室友们的合影

相比波比之前的酒肉朋友,换了环境的波比真正得到了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理解和信任,这些让波比的内心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发生了转变。

这是促成她改变的基础。

03 蜕变的催化剂,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由于波比带着室友们在学校舞会上喝酒狂欢,校长很是失望地表示,自己一直在给波比机会,希望她能真正作出改变,向父亲证明自己。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校长鼓励波比不要放弃自己

校长的话点醒了波比,让波比深受触动。直到这时她才看清,原来在内心深处,自己的叛逆不过是想要让父亲多关注自己而已。

接着,波比作为替补代替身体不适的室友上场。她拿出抢限量奢侈品时的劲头,顺利帮助校队赢得了比赛。

当孩子们带着胜利的消息凯旋后,校长看到了波比身上的潜力,顺水推舟地任命立下大功的波比为新队长。

事实证明,校长的眼光是正确的。个性张扬、胜负欲爆棚的波比,对于组织大家训练相当得心应手:懂得“技能、斗志两手抓”,一方面指导大家踏实做好平时的基本功训练,另一方面还通过编队舞等方式,把“不服输”的意志传递到每个队员心中。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波比激励队员要有斗志

在波比的热情感染下,队员们无不享受训练和比赛,空前团结一致。她们全情投入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参加比赛屡战屡胜、捷报频传。

校长让波比带队,给了波比锻炼自己、发扬长处的机会。

通过这个承担重任的锤炼,波比感受到了拼搏的乐趣以及努力给她带来的充实,于是蜕变成了一个懂得上进的人。

这都是之前的奢华生活也不能带给她的美好体验。至此,波比找到了自我,看清了自己内心,也彻底爱上这所学校。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波比袒露心声

04 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不会“变坏”

虽然被送到寄宿学校促成了波比的转变,最终波比和父亲之间的隔阂也迎刃而解,但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不能掩盖波比父亲的失职。

《野孩子》:从“坏孩子”到“好孩子”,中间隔多远?

父女和解

因为波比之所以表现糟糕,主要是因为不满父亲不尊重自己的意愿导致的。

如果不是波比足够幸运地在新学校中收获了成长,父亲这么做就只是在“偷懒”和惩罚孩子,对波比的改变根本无济于事:

试想,独自生活在异国他乡,又完全不适应新学校的一切,要是波比不幸被孤立,该会多孤独和无助呢?

波比的叛逆让我们看到,当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的决定有冲突时,家长应该多重视孩子内心的感受、争取孩子的理解,而不是执意我行我素。

否则,总是强迫孩子接受ta不想接受的事,很有可能引发孩子用糟糕的表现来表达反抗。

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不会“变坏”。

我是老顽童,孩子们的代言人。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中茁壮成长。喜欢这篇文章的读者,欢迎您关注我的头条号@老顽童聊育儿 ,我将不定期发布动态,分享我的育儿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